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刘成国:王安石日常行实疑难考(3)

http://www.newdu.com 2018-09-20 《文史》2018年第1期 刘成国 参加讨论

    五、修《英宗实録》考
    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六着録《英宗实録》三〇卷,曰:“右皇朝曾公亮等撰。起藩邸,尽治平四年正月,凡四年。熙宁元年正月,诏公亮提举,吕公着、韩维修撰,孙觉、曾巩检讨。三月,又以钱藻检讨。四月,又以王安石、吴充为修撰。二年七月,书成上之。”(72)据此,则王安石曾参预修撰《英宗实録》。然陈振孙《直斋书録解题》卷四载:“《英宗实録》三十卷。学士寿春吕公着晦叔、长社韩维持国、知制诰浦城吴充冲卿撰。熙宁元年正月奉诏,二年七月宰臣提举曾公亮上之。”(73)此又以王安石未预编修,二者相互抵牾扞格。今《文集》卷四二有《乞免修实録札子》:“臣准合门报,敕差臣与吴充同修《英宗皇帝实録》。窃缘臣于吴充为正亲家,虑有共事之嫌。今来实録院止阙吕公着一人,臣于讨论缀缉,不如吴充精密,若止差吴充一人以代公着,自足办事。伏望圣恩详酌指挥。所有敕牒,臣未敢受。取进止。”(74)王安石此札子当上于神宗熙宁元年(1068)四月,是否得以免修,则不详。
    今按,王明清《挥麈三録》卷一:“《英宗实録》,熙宁元年曾宣靖提举。王荆公时已入翰林,请自为之,兼实録修撰,不置官属。成书三十卷,出于一手。东坡先生尝语刘壮舆义仲云:‘此书词简而事备,文古而意明,为国朝诸史之冠。”(75)邵博《邵氏闻见后録》卷一四:“《英宗实録》:‘苏洵卒,其子轼辞所赐银绢,求赠官,故赠洵光禄寺丞。’与欧阳公之志‘天子闻而哀之,特赐光禄寺丞’不同。或云《实録》,王荆公书也。又书洵机论衡策文甚美,然大抵兵谋权利机变之言也。盖明允时,荆公名已盛,明允独不取,作《辨奸》以刺之,故荆公不乐云。”(76)
    以上皆以王安石参预编修《英宗实録》。据邵博所言,因苏洵曾撰《辨奸论》讽刺,故王安石在《英宗实録》中贬讥苏洵“大抵兵谋权利机变之言也”,则又将《辨奸论》这一桩宋代历史公案与《实録》的修撰相联系。既然王安石在《英宗实録》中刻意贬低苏洵,为何苏洵之子苏轼反而推许《实録》“为国朝诸史之冠”?可见这两种笔记,由于节外生枝,将《实録》修撰与王、苏关系相绾合,愈使此事扑朔迷离。
    今按,吕希哲《吕氏杂记》卷下:“王荆公在翰林兼修《实録》,一日,以诗题实録院壁云:‘御柳新黄染旧条,宫沟薄冻未全消。不知人世春多少,先看天边北斗杓。’不数日,遂参知政事。”(77)吕希哲,吕公着之子,《宋史》卷三三六有传:“希哲字原明,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学,复从程颢、程頥、张载游,闻见由是益广。以荫入官,父友王安石劝其勿事科举,以侥幸利禄,遂絶意进取。安石为政,将寘其子雱于讲官,以希哲有贤名,欲先用之。希哲辞曰:‘辱公相知久,万一从仕,将不免异同,则畴昔相与之意尽矣。’安石乃止。”(78)吕希哲尝问学于王安石,其父吕公着曾参预《英宗实録》编修,其言相当可信。
    又陈瓘《四明尊尧集》卷八引王安石《日録》:“余曰:‘臣修《实録》,见赵槩《日録》一册,乃知赵槩非长者也。’上问欧阳修,余称其性质甚好。问:‘何如邵亢?’余曰:‘非亢比也。’又问:‘何如赵抃?’余以为胜抃。上曰:‘人言先帝服药时,修见太皇太后决事,喜曰:“官家病妨甚,自有圣明天子。”’余曰:‘语非士大夫之语,必非修出。若太皇太后决事,有称叹之言,容或有之,亦是人之常情。但如陛下所闻,必非修语。’上曰:‘语出于赵槩。’余曰:‘臣修《实録》,见赵槩所进《日録》一册,如韩琦言语即无一句,岂是韩琦都不语?如欧阳修言语,于传布为不便者,所録甚多,漏中书语人,以此怨欧阳修,但谓其淳直,不能匿事。及见槩所进《日録》,乃知槩非长者也。’”(79)
    《日録》,即王安石所撰《熙宁日録》,共八十卷,今佚,部分条目散见于陈瓘《四明尊尧集》、杨时《龟山先生文集》等。是书以日记形式,详细记载了“起熙宁元年四月终七年三月,再起于八年三月,终于九年六月”这一期间,熙宁变法的始末原委。王安石既亲言“臣修《实録》”,自可为确证。
     
    注释:
    ①可见裴汝诚《论宋元时期的三个王安石传》,载《半粟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10-135页。
    ②蔡谱是南宋后首部系统地为王安石翻案、辨诬的著作,引导二十世纪学人重新认识王安石及熙宁变法。然蔡谱未见《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及《宋会要辑稿》,对王安石诗文的编年仅有210篇,基本准确的为150篇左右,仅占王安石诗文总数5.4%。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王安石年谱三种》,中华书局,1994年。
    ③除《长编》、《东都事略》、《宋史》等外,王安石的若干佚事,尚散见于为数颇多的宋人笔记中。只是,由于作者的撰写态度、政治立场不尽相同,史料来源不一,笔记中这些佚事往往真伪参半,不可尽信。蔡上翔等学者均曾钩玄索隐,考辨抉发。可见《王安石年谱三种》;裴汝诚《〈默记〉研究》,载《半粟集》,第64-88页;孙光浩《王安石洗冤録》,台湾学生书局,1996年;顾宏义《〈邵氏闻见録〉有关王安石若干史料辨误》,《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3期,第37-40页。等等。
    ④吴曾《能改斋漫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413页。
    ⑤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1154页。
    ⑥又见方以智《通雅》卷二〇,中国书店,1990年,第260页;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六,中华书局,1982年,第614页;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〇,中华书局,1987年,第718页。
    ⑦张海鸥以“卿”为“亲切称谓”,王安石不曾改字。《王介甫又称介卿、介父》,《阴山学刊》2001年第3期,第31页。侯体健以为王安石初字“介”,见《王安石字“介”说》,《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2期,第114-119页。
    ⑧《临川先生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卷七一《先大夫述》,中华书局,1959年,第750页。
    ⑨关于宋人改字之风,可见拙文《宋代字说考论》,《文学遗产》2013年第6期,第64-76页。
    ⑩《王荆公年谱考略》卷四:“安石兄弟七人,长安仁常甫,次安道勤甫。”《王安石年谱三种》,第268页。
    (11)李震《曾巩年谱》卷一,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01-110页。
    (12)吴子良《林下偶谈》卷一,《丛书集成》初编本,第3页。
    (13)韩维《南阳集》卷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0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44页。
    (14)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23册,第84页。
    (15)可见拙著《荆公新学研究》第二章《荆公新学著述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88页。
    (16)《宋史》卷四四四,中华书局,1977年,第13122页。
    (17)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38册,第271页。
    (18)徐自明撰、王瑞来校补《宋宰辅编年録校补》卷七:“(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王安石参知政事。自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兼侍讲迁右谏议大夫除……二月,安石除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知制诰李大临草制,有曰:‘与其明察为公,莫若严重而有制;与其将顺为美,莫若规正而有守。循纪纲,本教化,以辑宁之久,其在兹乎。’无甚褒异优借之辞。”中华书局,1986年,第383页。
    (19)朱彧《萍洲可谈》卷一,中华书局,2007年,第112页。
    (20)林宝《元和姓纂》卷五,中华书局,1994年,第589页。此承梁太济先生提示,谨此致谢!
    (21)陈希丰《再谈宋代爵的等级》:“由开国伯、子、男进封到开国公、侯,受封地将由县进封至郡,这时受封地既可能运用原封原则,由原爵中县进封为元封隶属之较大区域的郡,也可能另封一新郡。”《文史》2016年第3辑,第246页。
    (22)《文集》卷八七,第906页。
    (23)《宋大诏令集》卷五六,中华书局,1962年,第383页。
    (24)高克勤《道宗当世,名重本朝——简论范仲淹与王安石》,载氏着《王安石与北宋文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42页。
    (25)《文集》卷八一,第850页。
    (26)唐玲《E考据时代下的学问与技术》,《华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年第2期,第30页。
    (27)李德身《王安石诗文系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51页。
    (28)《宋史》卷三一四,第10275页。
    (29)《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第3243页。
    (30)《文集》卷八一,第850页。
    (31)李德身《王安石诗文系年》,第61页。
    (32)《王安石文系年考》,载韩理洲主编《中华传统文化与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4年,第539页。
    (33)王铚《默记》卷下,中华书局,1981年,第50页。
    (34)《文集》卷八五,第888页。
    (35)陈师道《后山居士文集》卷一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567页。
    (36)《王安石与北宋文学研究》,第131-142页。
    (37)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上卷一一,宋刻元明递修本,第70页。
    (38)《宋集珍本丛刊》第15册,线装书局,2004年,第390页。
    (39)《王安石诗文系年》,第163页。《长编》卷二〇三,治平元年(1064)十一月己卯:“屯田员外郎、知襄邑县范纯仁为江东转运判官。”中华书局,2004年,第4923页。《长编》卷二〇五,治平二年(1065)六月辛卯:“江东转运判官、屯田员外郎范纯仁为殿中侍御史。”第4967页。
    (40)梅尧臣着、朱东润注《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一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405页。
    (41)《宋集珍本丛刊》第15册,第469页。
    (42)《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二〇,第326页。
    (43)释文莹《湘山野録》卷上,中华书局,1997年,第11页。
    (44)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36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