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长编》卷一七二,皇佑四年五月丁卯:“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范仲淹,以疾求颍州,诏自青州徙,行至徐州,卒。赠兵部尚书,谥曰文正。”第4146页。 (46)《文集》卷八五,第887页。 (47)《文集》卷八四,第883页。 (48)《长编》卷一八八,嘉佑三年(1058)十月甲子:“提点江南东路刑狱、祠部员外郎王安石为度支判官。安石献书万言,极陈当世之务。”第4531页。 (49)以上王安石行实,可见《王安石诗文系年》,第118、156页。 (50)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九《送次道知太平州》曰:“专城方四十,自古以为荣。”《四部丛刊》本。《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一六范镇《宋谏议墓志》,宋敏求元丰二年(1079)卒,年六十一。“专城方四十”,正在嘉佑三年。欧阳修、刘德清《欧阳修诗编年笺注》卷一三《送宋次道学士赴太平州》曰:“古堤老柳藏春烟,桃花水下清明前。江南太守见之笑,击鼓插旗催解船。”中华书局,2012年,第1442页。梅尧臣亦有诗相送,《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二八《送次道学士知太平州因寄曾子固》,系于嘉佑三年,第998页。 (51)王安石着,李壁注《王荆文公诗笺注》卷二九《次韵次道忆太平州宅早梅》:“大梁春费寳刀催,不似湖阴有早梅。今日盘中看剪彩,当时花下就传杯。纷纷自向江城落,杳杳难随驿使来。知忆旧游还想见,西南枝上月徘徊。”“江城”,指太平州。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725页。 (52)《苏魏公文集》卷五一,中华书局,2004年,第772页。 (53)《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一六,第278页。 (54)《梅尧臣编年校注》卷二八《和次道省中初直》,系于嘉佑三年(1058)末,第1044页。 (55)《长编》卷一九二,嘉佑五年(1060)七月戊戍:“翰林学士欧阳修等上所修《唐书》二百五十卷,刊修及编修官皆进秩或加职,仍赐器币有差。”第4635页。 (56)欧阳修《文忠集》附録《转礼部侍郎制词》,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03册,第590页。 (57)《长编》卷一九五,嘉佑六年闰八月己丑:“户部郎中、知制诰张瓌为契丹国母生辰使,如京使朱克眀副之;度支判官、刑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宋敏求为契丹生辰使。”第4717页。 (58)《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一六,第276页。 (59)《宋史》卷一六二,第3808页。 (60)《长编》卷一九三,嘉佑六年六月戊寅:“度支判官、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王安石知制诰。初,安石辞起居注,既得请,又申命之,安石复辞至七八乃受。于是径迁知制诰,安石遂不复辞官矣。”第4677页。《王荆文公诗笺注》卷二七《送陈和叔》,自序:“嘉佑末,和叔以集贤校理判登闻鼓院……某以直集贤院为三司度支判官,以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同管勾三班院。”第663页。 (61)邵博《邵氏闻见后録》卷一九,中华书局,1983年,第147页。 (62)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第419页。 (63)《王安石诗文系年》,第82、91页。 (64)汤江浩《北宋临川王氏家族及文学考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65页。 (65)《宋史》卷一六四,第3894页。 (66)《宋史》卷二九一,第9742页。 (67)《长编》卷一八〇,第4351页。 (68)《宋史》卷二九一,第9736页。 (69)《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5198页。 (70)《温国文正公文集》卷八,第76页。 (71)王瑞来《二宋年谱》,《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0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41页。 (72)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30页。 (73)陈振孙《直斋书録解题》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29页。 (74)《文集》卷四二,第450页。 (75)王明清《挥麈録》,上海书店,2001年,第186页。 (76)《邵氏闻见后録》卷一四,第111页。 (77)戴建国主编《全宋笔记》第一编第十册,大象出版社,2003年,第284页。 (78)《宋史》卷三三六,第10777页。 (79)陈瓘《四明尊尧集》卷八,清光緖章景祥翠竹室刻本,第27页。 本文原载于《文史》2018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