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王文光 张曙晖:两汉时期乌桓鲜卑的历史人类学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8-09-22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 王文光 张曙晖 参加讨论

    一、乌桓在汉代复杂政治格局中的发展与消亡
    退居乌桓山的乌桓其军事政治力量都是孤弱的,臣伏于匈奴,每年向匈奴缴纳牛、马及羊皮,如果到时候没有准备好上述物品,匈奴就会抓捕乌桓的民众为人质,因此乌桓的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汉武帝时代,汉匈民族关系发生了变化,因此汉武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于是把乌桓迁徙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的塞外,目的是帮助汉朝观察匈奴的动静。乌桓王每年朝见汉朝皇帝一次,汉武帝为了让乌桓成为攻击匈奴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力量,也为了有效控制乌桓,同时还保护乌桓不受匈奴的攻击,所以设置了著名的护乌桓校尉。护乌桓校尉的设置也是多民族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于解决汉匈民族矛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多民族中国北部边疆的巩固与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到了西汉昭帝时(前86—74年),乌桓渐渐强大起来,成为了多民族中国复杂政治关系格局当中的政治力量,乌桓也以此作为一种资本与相关政治实体进行博弈。为了报复匈奴冒顿灭亡东胡的仇恨,乌桓挖掘了匈奴单于先人的冢墓。冒顿大怒,马上向东发动了对乌桓的攻击。大将军霍光知道这个事情之后,派遣度辽将军范明友带领二万骑兵出辽东夹击匈奴,但是冒顿已经北撤而去。度辽将军范明友便乘乌桓刚刚被匈奴击败,也进击乌桓,斩首六千余级,获其三王首而还。由此乌桓也就与汉朝产生了矛盾,发动了对幽州攻击,乌桓对幽州的攻击没有成功被范明友破之。汉宣帝即位后,乌桓为了避免匈奴的压迫仍然回到汉朝北部边疆五郡徼外,请求得到汉朝的保护。
    王莽建立新朝之后,也准备攻击匈奴,征发了十二部军,派遣东部地区的军事将领严尤帅领乌桓和丁令兵屯守代郡,但是王莽把乌桓首领的家属全部作为人质的做法导致了乌桓的不满。此外,乌桓担心久屯不归,所以多次要求返回居住地。结果王莽不同意,乌桓于是自己逃离屯守之地,并且不断攻击北部边疆各郡,郡县的官员就把乌桓的人质杀死,这样就进一步激化了民族矛盾,匈奴便乘机引诱乌桓的政治首领担任匈奴的官员,乌桓重新成为匈奴控制的民族。王莽屠杀乌桓人质的事件,把乌桓又推到了匈奴一边,改变了原来的政治格局,王莽新朝又增加了一个对立面。乌桓重新与匈奴建立同盟关系,是王莽民族政策的错误所导致,历史经验是值得重视的。
    到了东汉光武帝年间,乌桓与匈奴联合起来攻击东汉代郡以东地区,“居止近塞,朝发穹庐,暮至城郭,五郡民庶,家受其辜,至于郡县损坏,百姓流亡。”[③]通过对东汉的掠夺,乌桓获得了更多的物质,特别是分布在上谷郡塞外白山部,最为强富。在这样的情况下,乌桓又有了与匈奴博弈的力量,建武二十二年(46年),匈奴发生内乱,乌桓乘机攻击匈奴,匈奴只好向北撤退数千里,由此漠南地空,光武帝于是以众多的物质赐乌桓,希望乌桓重新归附汉朝。这说明乌桓与匈奴的联合仅仅是权宜之计,是一种利益关系。乌桓真正希望的是在得到充足生产生活资料的同时,也得到政治地位以及强大政治力量的支持,所以又选择了归附东汉王朝。
    建武二十五年(48年),辽西乌桓首领赦旦等人带领九百二十二个大小首领归附,并且到洛阳朝贡,向朝廷进献了奴婢、牛、马及弓、虎豹貂皮等物,乌桓表示愿意为朝廷宿卫边疆,光武帝于是封其渠帅为侯王君长者八十一人,都居住在边疆各郡塞内,“令招来种人,给其衣食,遂为汉侦候,助击匈奴、鲜卑”[④]。对于光武帝的决定,司徒掾班彪向光武帝进言,认为:“乌桓天性轻黠,好为寇贼,若久放纵而无总领者,必复侵掠居人,但委主降掾史,恐非所能制。”所以有必要重新恢复西汉时期设置的乌桓校尉,光武帝采纳了班彪的建议,于是在上谷宁城又设置了乌桓校尉,“开营府,并领鲜卑,赏赐质子,岁时互市焉。”
    在东汉明帝、章帝、和帝在位期间(58—105年),乌桓都认真保塞,边境无事。但是,从安帝、顺帝、桓帝以后乌桓一方面接受朝廷安抚,守卫边疆,但另一方面也不断联合南匈奴、鲜卑攻击东汉的北部边境郡县,从而使北部边境动荡不安。而朝廷则在乌桓归附时利用他们抗击匈奴和鲜卑,在乌桓反叛时则坚决地进行反击,多民族中国北部边疆就在这样的历史格局当中得到了稳定和发展,乌桓也在与多方的交往、交流过程当中加快了自身的发展,密切了与汉族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乌桓最先融入汉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研究民族关系中的民族矛盾冲突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民族矛盾冲突对于民族融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能简单否定。
    到了东汉后期,随着东汉王朝的衰落,对乌桓的治理渐渐减弱,于是乌桓各部纷纷表现出独立的趋势,就在灵帝即位之初,乌桓分布在上谷的首领难楼拥有部众九千余落(按,“落”即户),乌桓分布在辽西的丘力居拥有众五千余落,都自称为王;还有辽东苏仆延拥有部众千余落,自称峭王,乌桓分布在右北平乌延拥有部众百余落,自称汗鲁王;所有这些乌桓政治首领都十分勇健而且多计谋。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是东汉的北部边疆动荡起来:在灵帝中平四年(187年),曾经担任过中山郡太守的张纯反叛,投靠乌桓首领丘力居,自号弥天安定王,后成为乌桓元帅,不断攻击青、徐、幽、冀四州。中平五年(188年),灵帝任命刘虞为幽州牧,刘虞招募刺客斩杀了张纯,东汉的北部边疆才得以安定。因此,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来看,短时段的重大事件是可能引发历史发展格局变化的,甚至还可以影响历史发展的趋势,从张纯打出“弥天安定王”的旗号,并且联合的是北部边疆的乌桓这个行动来看,东汉后期王朝国家对北部边疆的控制能力已经大大下降,开始显示出东汉王朝快要灭亡的历史迹象。
    在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初平年间(190—193年),乌桓的政治势力开始介入了东汉晚期的政治斗争,汉献帝建安初年,冀州牧袁绍与前将军公孙瓚争权夺利相持不决,乌桓蹋顿派遣使者向冀州牧袁绍请求和亲,还派兵帮助袁绍击败了孙瓚。因此袁绍以单于印绶赐给了蹋顿、难楼、苏仆延、乌延等乌桓首领。
    在这时,一个叫做阎柔的汉人,因为从小就生活在乌桓、鲜卑人当中,并且得到了乌桓、鲜卑人的信任,阎柔便利用鲜卑民众,杀死了乌桓校尉邢举而自任乌桓校尉。袁绍因此宠慰阎柔,希望北部边境安定。等到袁绍的儿子袁尚失败后,投奔蹋顿。当时,由于社会动荡,为了躲避东汉内部的矛盾斗争,所以幽、冀两州的官员百姓投奔乌桓的人有十万余户,因此袁尚准备凭借其兵力,问鼎中原。恰巧这个时候曹操平定了黄河以北地区,阎柔便率领鲜卑、乌桓归附曹操,曹操马上任命阎柔为乌桓校尉。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征乌桓,在柳城打败乌桓,并且杀了乌桓王蹋顿,俘虏了乌桓民众二十余万人。袁尚与乌桓的首领楼班、乌延等人带领部下逃亡到了辽东,结果辽东太守公孙康打败了这些乌桓人,而且斩杀了其政治首领楼班、乌延等人,余下的部众万余落,被曹操“徙其余种于中国”[⑤],即把这部分乌桓民众迁徙到了汉族聚居的中原地区。从此之后,乌桓开始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最后在三国晚期消亡在多民族中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
    从乌桓在三国晚期迅速发生民族融合的历史来看,我们认为主要是乌桓的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比较过于单薄,原因之一是乌桓的游牧生产方式,不可能积累大量的社会财富支持乌桓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原因之二是乌桓没有文字记载本民族的历史,仅仅是“刻木为信”,所以当游牧生产方式发生变化之后,特别是游牧文化存在的环境变化之后,就容易发生民族融合,这应该是中国北方民族发展与融合的历史规律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