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王文光 张曙晖:两汉时期乌桓鲜卑的历史人类学研究(5)

http://www.newdu.com 2018-09-22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 王文光 张曙晖 参加讨论

    
    四、小结
    整个西汉和东汉初期,中国民族关系的主要方面是北方各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核心是围绕汉匈民族关系开展,但是到了东汉后期,因为绝大部分北匈奴西迁和南匈奴的内迁,所以东北地区的鲜卑进入匈奴故地,成为匈奴故地的主人,改变了北方没有强盛民族分布的暂时真空状态;与此同时,乌桓也开始进入黄河流域复杂的民族关系政治格局当中。这样的政治格局的出现并非偶然,因为黄河流域是先秦时期以来多民族中国的政治中心地区,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而北部边疆的民族也希望进入这些地区发展自我。从长时段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国历史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北方民族如同波浪般先后进入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这种趋势发展的特点就是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然后是民族的融合,而且主要是向着汉族融合,其最终结果是不断有新的民族加入多民族中国的建设过程,形成了多民族中国各民族谁也离不开的历史发展格局。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民族的形成、发展、融合与消亡反映了多民族中国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即在多民族中国发展历史中,有的民族消亡了,同时又有新的民族产生。
    从中时段研究的角度来看,制约整个汉代中国民族关系的民族主要是分布在北方和西北的匈奴、羌、乌桓、鲜卑,所以范晔在《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的《论》中说到:“四夷之暴,其势互强矣。匈奴炽于隆汉,西羌猛于中兴。而灵、献之间,二虏(按,指乌桓与鲜卑)迭盛。石槐骁猛,尽有单于之地;蹋顿凶桀,公据辽西之土。”[22]也就是说,汉代有匈奴、羌、乌桓、鲜卑四个民族先后强大起来,北方的匈奴主要强盛在西汉时期,西部的羌人强盛于东汉时期,而东汉后期的乌桓和鲜卑是在东汉灵帝、献帝时代最为强盛,特别是到了鲜卑首领檀石槐时代鲜卑更加强盛,向东进入匈奴故地。因此,东汉后期的乌桓和鲜卑成为了中国北方民族关系的一个新焦点,乌桓、鲜卑或者与匈奴联合起来攻击东汉边境,或者单独发动对东汉边境的攻击,从而使中国北方的民族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历史学家说乌桓、鲜卑“二虏首施,鲠我北垂。道暢则驯,时薄先离。”这就是历史人类学说的民族关系政治格局,是多民族中国边疆民族崛起与发展之后与汉族及其政权的博弈,如果从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而论,则是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争夺生产生活资料发生的矛盾冲突,就最终的历史发展结果来看,仍然是农业民族取得了胜利: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和乌桓南迁并且渐渐融合而消亡、鲜卑进入匈奴故地之后虽然强盛了一段时间,但是最后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民族融合而消亡。
       参考文献:
    [1]本成果由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2] 《史记·匈奴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82年版,第2887页。
    [3]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版,第2982页。
    [4] 以下皆见《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版,第2982页。
    [5] 《册府元龟·外臣部·总序》卷956,中华书局影印本1960年版,第11239页。
    [6] 以下皆见《后汉书·祭肜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版,第744、745页。
    [7]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版,第2986页。
    [8]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版,第2988页。
    [9] 以下皆见《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版,第2989页。
    [10]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版,第2986页。
    [11]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书局标标点本1965年版,第2985页。
    [12]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版,第2979页。
    [13] 以下皆见《三国志·魏书》,中华书局标点本1982年版,第832、833页。
    [14] 《通典·边防十二》,中华书局标点本1988年版,第5365页。
    [15] 《通典·边防十二》,中华书局标点本1988年版,第5366页。
    [16] 以下皆见《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版,第2979页。
    [17]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版,第2980页。
    [18] 《通典·边防十二》,中华书局标点本1988年版,第5366页。
    [19]以下皆见《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版,第2980页。
    [20] 以下皆见《三国志·魏书》,中华书局标点本1982年版,第833页。
    [21] 以下皆见《三国志·魏书》,中华书局标点本1982年版,第833页。
    [22] 以下皆见《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版,第2994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