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一部分,妇孺皆知的二十四节气歌作者是谁,何时形成?现在的出版物中或语焉不详,或互相矛盾,或表述错误,令人莫衷一是。一般认为,节气歌形成时间是1950年。但笔者发现,1949年前的历书、教材、工具书中,已有不同版本的节气歌。种种迹象显示,发端于黄河中下游的二十四节气历经千年后,在长江中下游率先被编成节气歌。民国改用阳历后,升级版节气歌最晚在1929年由张心一创作完成,随之扩散到全国,并在1947年形成经典版节气歌。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不同,切合时宜的地方版节气歌应运而生,最少的28字,最多的420字,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节气歌“全家福”。 关键词:节气歌;历书;二十四节气; 作者简介:张隽波,山西日报社主任编辑。;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5BZW186);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翻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附录最后一项就是上面的这首8句56字二十四节气歌。从1971年节气歌开始出现在《新华字典》算起,距今整整47年。近半个世纪来,数亿人通过这个媒介,看到、熟记、背诵并灵活运用二十四节气及其相关知识。 与《新华字典》类似,《四角号码新词典》《现代汉语小词典》等字(词)典,附录部分都有这首节气歌。借助字(词)典这一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书,56字节气歌成为目前流行最广的一个版本。这首节气歌前4句比较固定,第五句有的为“每月两节不变更”,有的为“每月两天(节)日期定”,其余内容大都一样。 作为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一部分,妇孺皆知的二十四节气歌作者是谁,何时形成?现在的出版物中或语焉不详,或互相矛盾,或表述错误,令人莫衷一是。种种迹象显示,发端于黄河中下游的二十四节气在历经上千年后,在长江中下游率先被编成歌谣形式的节气歌。民国改用阳历后,升级版节气歌最晚在1929年由张心一创作完成,随之扩散到全国。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切合时宜的地方版节气歌应运而生,五字句和七字句都有,最精炼4句28字,最经典8句56字,字数最多有60句420字,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节气歌“全家福”。 为行文方便,所称的不同版本二十四节气歌,根据字数多少,分别以56字、182字、420字、**字节气歌代替。为区别各版本节气歌,称明清时期的为“传统版节气歌”,1929年以后的为“升级版节气歌”,载入新华字典的为“经典版节气歌”,1950年后各地各行业改编的为“升华版节气歌”。 一、二十四节气歌作者的七个版本 薛琴访版本。在百度上搜索“薛琴访”,可看到简介为“物理学家、二十四节气歌作者”。1950年,《二十四节气歌》和署名薛琴访的《推行真正的农民日历——阳历》同时发表在《人民日报》,节气歌标题处并无署名,后人误认为作者也是薛琴访的可能性较大。这首节气歌10句70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日期定,年年如此不更变。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人人熟读节气歌,按时播种过丰年。”该节气歌因刊登媒体权威,时间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的3个月后,影响非常大,时隔多年,在多种出版物中还能看到只字未改的该版本节气歌。薛琴访(1910—1980)教授是四川蓬溪县槐花镇人,193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先留校工作,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地质大学任教,在光谱实验研究方面颇有建树。 赵却民版本。《天文·时间·历法》一书中说“为了便于记忆,我国天文学家赵却民教授将二十四个节气各取一个字,按顺序编成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百度上输入“赵却民、节气”关键词,可以看到相关文章。在“二十四节气网”上的《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意思》一文里,节气歌的作者也是赵却民。赵却民(1899—1982)生于湖南长沙市,天文学家、天文教育家,是我国现代天文学教育开创者之一。1923年于长沙的雅礼大学理科本科毕业,1936年5月被录取到英国学习天文学。1941年8月,经陈遵妫介绍到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任教授,1947年9月成立天文系,赵却民任系主任。1952年10月,因院系调整,天文系并入南京大学,赵却民仍担任系主任。赵却民工作以教学为重,只发表过一篇论文《书经日食时代考》。后来进行中国历法研究,课题为“中国历法的沿革”。目前没有发现赵却民创作56字经典版节气歌的直接证据。 张心一版本。1929年前后出版的《国历之认识》一书中,有一篇“新历二十四节歌”,作者就是张心一。张心一(1897—1992)是甘肃省永靖县人,我国农业统计学的奠基人。1922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堂,大学期间立志学农,组织“新农会”,1925年毕业于美国衣阿华农学院畜牧系。1926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农业经济学硕士学位。1927—1929年,任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副教授,兼农业推广系主任。1929—1932年,任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统计处农业统计科长。在这期间,他把24个节气同阳历联系起来,每月固定上旬为一个节气,下旬为另一个节气,并编成《二十四节气歌》,32句224字,以指导农业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财经委员会计划局农业计划处处长、农业部土地利用局副局长等职务。 李元芝版本。《纪念日史料》一书中,《四季歌》作者为李元芝,共44句220字,内容为:“立春阳气转,雨水润大田,树木芽萌动,麦苗绿垄间。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黄牛耕四野,锄地要抢先。清明忙植树,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稳,小满地种完……小寒风雪聚,大寒到年关,总结工作好,雇主两喜欢,开展大生产,人民有吃穿,中国新民主,男女一齐干。”很遗憾,笔者没有查到李元芝的生平资料。 古代劳动人民版本。有的书中节气歌作者是“我们的先祖”,有的书中说“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古人们还采用诗词的韵律,按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每节气取一个字,编成了七言绝句的节气歌。4句共28个字。” 当代人民群众版本。有的书中称“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有的书中说,“如果有兴趣记住这二十四节气,有个歌谣教给大家。”还有的书中3次提到节气歌,第一次称“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可谓妇孺皆知”,第二次称“这首耳熟能详的”,第三次称“有首歌谣可以帮助大家理解”。 无时间无作者版本。有的书中说“我省农村就广泛流传着”,有的辞典中也有“二十四节气”词条,提到节气歌时直接说“二十四节气歌作了简洁的概括”,还有的说“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然后直接列出56字版本。目前,相当多的出版物中出现节气歌时,都是直接拿来使用,几乎没有任何作者名字和创作时间的说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