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语 旅游发展,使西江千户苗寨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古村落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商业“集镇”。西门和北门服务区的修建,让西江苗寨从一个开放性的自然村寨变成一个由寨门、寨墙封围起来的旅游“产品”。在西江苗寨的商品化、景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其内部的传统文化和村落空间不断地遭受着侵蚀和破坏。因此,培育村民的文化自觉,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提高村民的跨文化交往能力;设置前台与后台的区域隔离,保护传统文化核心以及村民日常生存方式和社会伦理免受破坏和骚扰;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守住地方感和留住乡愁等,则成了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注释: ①西江村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由西江村委会提供。 ②西江是笔者的家乡,笔者在那里生活工作过。当时笔者在西江中学工作,亲自参与做村民接待与会嘉宾到家中过年的思想动员等会务工作。 ③从黔东南州府凯里到西江苗寨,必须绕道雷山县城,路程有80多公里,乘坐客车需要四五个小时,县城到西江这一段全为山路,弯多坡陡,游客想到西江苗寨旅游很不方便。 ④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管理局资料,李胜铭提供。 ⑤2007年,到西江苗寨旅游的人数仅11.5万。2008年,西江的旅游人数达到57.7万,是2007年的5倍多。2009年,到西江旅游观光的国内外游客达到64.6495万人,旅游综合收入为1.5亿元。2010年西江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总数为68.9468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2011年西江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首次超百万人,达到116.065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99亿元。2012年的旅游收入达到18亿。(雷山县旅游局提供) 参考文献: [1]孙九霞.旅游人类学在中国[C]//张晓萍.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中西旅游人类学研究论丛.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273. [2]张晓萍,李芳,等.从经济资本到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的再认识[J].旅游研究,2009(4):13. [3]金潇骁.吊脚楼“景观”的文化解读:以贵州西江苗寨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3(4):55. [4]张晓.关于西江苗寨文化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思考:兼论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2007(3):48. [5]何景明.边远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省思: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中心的考察[J].旅游学刊,2010(2):60. [6]孙美璆,李天翼:西江千户苗寨政府主导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及其成因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7]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申办评审试行办法的通知[Z].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2006-09-15. [8]何春,徐万佳.旅发大会不仅仅是一次会[N].中国旅游报,2011-09-23. [9]“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EB/OL].(2015-9-15).http://news.ifeng.com/a/20150915/44654949_0.shtml. [10]杨正文.苗族服饰文化[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31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