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透漏社会生活细节 唐代墓志已经出土一万余方,是唐史研究的重要新出史料群。上万方墓志就是上万人的传记。中国古代的正史正是出于关注人的活动的视角,才采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唐代正史《旧唐书》,只有近2000位历史人物传记,而出土墓志却涉及1万余人,远远超过正史。可想而知,这些出土墓志一定会大大丰富唐朝人物群像,是研究历史人物进而研究历史进程的重要史料渊薮。 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说,如果墓志的撰写者是墓主家人、朋友、门生故吏,往往对墓主生平比较了解,就会摆脱完成任务式的套话,写出墓主生活细节,而这些细节则是我们了解当时人生活的最好资料。例如出土的刘应道墓志,墓主不见于正史。墓志长达2500字,详细描述了他的仕途,也透露出一些生活细节。从墓志中我们知道墓主由母亲抚养大,从小爱读百家子史。做县令时除公务外,将官俸都用来抄写经书,任期内抄写六七千卷。因公事除名,“端居静室,不出户庭”十年。近60岁时还到雍州当司功参军。此后任尚书省户部员外郎,22年前做过此官,22年不进一阶,原因是为人清直,不为流俗所悦。墓志还说他性格极其勤悫,遇到要早朝,夜里就起来,穿好朝服,坐等天亮。说他不问家人产业,到晚年生活更为简朴,吃饭只要充饥、穿衣只要蔽体。夫妇感情深厚,“携手之游,无睽寸影”。夫人去世,避夫人住过的正室不居,在正室东窗外盖“广袤八九尺”的小屋,内放一床一榻,在其间住了20余年。平时爱好绘画音乐,水平很高;善下围棋,在二品以上;书法善草隶,为时人所贵;“尽天下之能事”。随皇帝到东都,住在敬业坊私第,死后官造灵车,递送回京城居德坊。他在长安和洛阳拥有两处私宅。 这方墓志包含的衣食住行、为官做人细节甚多。像此方墓志那样,如果我们把众多墓志的内容汇集起来,就构成了唐代历史人物生活的丰富画卷。社会生活史研究,归根结底是要研究个人、集团、阶层的日常生活。受史料限制,我们很难研究唐代农民、手工业者的日常生活,那么,唐代日常生活史将研究些什么人呢?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欧中世纪日常生活史研究,主要研究的是教士、骑士等阶层,这也是受资料限制的结果。社会结构不同,中国古代人物中资料最丰富的是各级官员,因此研究官员的日常生活就是唐代社会生活研究的很好选项,而出土墓志正是官员生活研究的最佳史料群。 以上所述出土文书、法典、墓志都扩大了我们掌握的史料范围,是推进唐代社会生活史研究的资料宝库,值得进一步挖掘和利用。 (作者系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