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张少春:互嵌式社会视域下的民族团结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9-05-22 《西北民族研究》2019年第 张少春 参加讨论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巩固民族团结、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措施。但目前有关“嵌入式社区”或“互嵌式社区”的讨论,大多从社区建设的理解出发,未充分关注这一部署在巩固民族团结、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强调“互嵌式社会”既是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又为民族团结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在“互嵌式社会”视野下加强民族团结的建设和研究,需要重视民族因素互嵌过程中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具体问题,在微观与宏观、局部与全局的往来互动中把握民族团结

关键词:互嵌式社区;互嵌式社会;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新加坡嵌入式社区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研究”的资助。在文章修改过程中得到了周竞红研究员、陈建樾研究员等老师的宝贵建议,当然文责自负。  
    作者简介:张少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不同阶段,随着解决民族问题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政策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持续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的表述,简明地反映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族宗教工作方面所推进的新理念、新思想、新部署,其中“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巩固民族团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本文试图指出,建设“互嵌式社会”应该从社区建设走向共同体建设,并由此提出了各领域各层面民族因素互嵌过程中民族团结的建设和研究问题。

    一、新时代民族理论发展的新进展 
    我国民族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现代国家进程中协调各民族关系的实践总结及统一多民族国家传统资源的创新运用。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实践与学术界的研究互动,持续推动了对民族现象的认识深化。不同时期国家指导方针推动现实的民族工作之后,学界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研究和反思,进而推进了有关民族理论的知识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明确指出了当时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推行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1]。他在《论十大关系》中进一步强调,“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2]是所有工作的总目标。在此目标指引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民族平等、团结等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社会主义构成了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属性[3]。在民族工作领域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
    改革开放之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成为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4]。1992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当时我国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的发展”[5]。在这一科学判断的指引下,民族发展成为民族理论和政策研究的重点。这一阶段早期的研究大多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民族研究被认为是为民族发展服务的,主要的任务是为制订民族政策提供依据[6]。
    随着“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等政策的推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均取得了突出的发展成就,同时也引发了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问题。民族间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与剧烈的社会转型使得民族理论话语体系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涉及民族因素的突发事件数量增多,放大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民族问题“去政治化”[7]“第二代民族政策”[8]等说法的提出,将民族工作、学术研究和社会舆论搅合在一起,掀起了有关民族理论政策的争论[9]。这些争论表明,民族理论学界需要深入把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历史过程及其内涵,总结提炼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新实践、新经验,与时俱进地发展出反映时代特征的话语体系。
    在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发展的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无疑为之注入了新的内涵[10]。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民族工作先后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等重要场合深刻地回答了当前阶段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如何认识和把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如何改进新时代民族工作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核心理念的民族工作思想理论体系[11]。
    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体系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政策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和新举措[12]。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先后多次提出:“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13]。
    从加强民族团结的角度出发,最近民族理论学界的几个热点议题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归结起来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精神等多重面向。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需要从政治基础、物质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法治基础等方面全面发力,久久为功[14]。其中社会基础方面必须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力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正是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出发,2014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15]这一重要部署致力于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通过建设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区环境和社会结构,不断扩大和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刻理解和把握“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必须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与加强民族团结,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部署措施两个层面出发。既要看到社区环境建设的微观层面,更要重视社会结构调整的宏观要求。弄清楚这一部署两个层次的重要理论意义,才可能由此出发推进民族团结研究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阶段性特征的深度,凝练新时代的民族理论话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