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习近平早就指出过:“民族工作十分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 强,各级党政领导要经常过问民族工作,行动上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在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对少数民族都要有适当的照顾。切实帮助少数民族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参见习近平《摆脱贫困》,第94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②即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即对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 ④即那些对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合作有反作用的观念和历史事件等。 ⑤此为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语,这进一步证明,团结合作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追求的目标,那种以“分”的视角解读该制度的做法是错误的。 ⑥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⑦即民族地区为我国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 ⑧即不能把某个民族自治地方局部出事同这个民族自治地方整体捆绑在一起,不能把某一少数民族中极少数分裂分子闹事同这个民族全体捆绑在一起,不能把发生在少数民族人员身上的事同实践证明并长期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捆绑在一起。 ⑨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交融不是要取消民族之间的差异性,更不是要消灭哪个民族,既不能持消极论、无所作为,也不能犯急躁病、胡乱作为”,“出了问题要及时化解,尽量避免出大的问题,不要影响安定团结大局。” ⑩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