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设施水平均等化战略 党的十九大把“一带一路”建设提到了非常高的位置,并且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将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等内容写入党章。这一举措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坚定信念,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坚决破除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决心,对民族地区赶上全球化的末班车至关重要。与西方主导的核心边缘、中心外围的地缘政治不同,“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互利共赢。但是,当前实现互利共赢的前提是6大经济带实现互联互通,没有互联互通,互利共赢就只能停留在口号阶段。在这其中设施联通是需要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没有基础设施的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均无从谈起。 基础设施落后长期以来都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建设“一带一路”优先发展的领域又在于设施的联通,因为基础设施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重点,能够产生明显的投资拉动效应,所以民族地区必须以实现基础设施水平均等化为目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第一,厘清自身区位特点和发展优势,结合“一带一路”行动纲要和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规划,明确新时期区域内的建设重点,制订可行的项目计划,实现从规划层次和国家开发开放计划的有效对接。第二,以提升跨境联通能力为第一建设要务,全力投入国际大通道建设,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带沿线公路、铁路、航线等运输通道连接,增强跨境运输线路辐射范围,提升跨境运输能力,尽快形成东西互通、内外相连的便捷通道。第三,内部以实现运输体系提档升级为抓手,以加快与京津冀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带及其他东部沿海地区通道连接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搭建,着力补齐民族地区运输设施短板。第四,完善民族地区水利、电力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化、光纤化等网络工程,努力实现民族地区信息化。第五,提升口岸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水平,加强电子口岸建设,进一步完善口岸功能,完善口岸管理机制,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促进口岸通关、人员和货物往来便利化。第六,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城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依托旅游资源,重点打造开放型旅游专线及项目,扩大人员就业,激发内生动力。 4.基于国家长治久安的经济高边疆战略 源于新技术的不断推动,全球化成为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特征之一。随着商品和生产要素不断的突破固有的民族国家的地理疆界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得以缓解,同时各民族国家在更广泛的层面融入世界,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发展红利,自然衍生出了很多无形的边疆。这其中的经济边疆是全球化背景下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如何最大限度地共享全球化带来的发展红利,而又降低全球生产带来的风险,真正构筑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经济高边疆战略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一,实施经济高边疆战略的首要前提是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国家的和平稳定、长治久安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经济发展又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动力和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地,由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高边疆战略的主战场都会在多重矛盾交织的民族地区,所以在稳定的基础上发展尤为重要。第二,明确经济高边疆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以建设“一带一路”为契机,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人民币的跨境流动,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第三,经济高边疆战略要盘活民族地区发展潜力,实现民族地区从改革开放大后方向转向发展的第一线,实现连通内外的关键枢纽的转变,同时从东部地区资源及劳动力供给地转变为投资和利益的主要享受方,以更好地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四,经济高边疆战略要求民族地区用开放的眼光,立足于国内国外两大市场,准确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决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不断拓宽中国的经济发展空间,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第五,经济高边疆战略要求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明晰经济安全边界,建立以国家利益为基准的防护预警措施,确保人民的根本利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