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援藏结出丰硕果实 尼玛次仁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泽当镇金鲁社区居民,过去因为腿脚不便,生活困难。武汉市产业扶贫对口援助重点项目——巴山农牧实业有限公司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落户泽当镇后,尼玛次仁在基地从事保洁、操作铲车等工作,生活条件日益改善。金鲁社区居委会第一支书格列介绍,社区有202户800人,2017年,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8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 今年,是湖北援藏第24个年头。24年来,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自觉担当“治边稳藏”政治责任,带着对西藏人民的深情厚谊,奔赴雪域高原,让山南变了模样。 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总部位于湖北黄石的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水泥行业骨干企业之一。该公司积极响应湖北省委、省政府援藏号召,投资山南,推动西藏水泥产业结构升级,极大增强了山南地区自身“造血”功能。近年来,湖北大力推广“华新模式”,积极组织企业进藏考察,仅今年前8个月,就组织了7批次101位企业家进藏考察。武汉高科农业、汉藏投资、黄石东贝机电、中百集团、烟草集团、三特索道集团等企业与受援地签订10项经济合作协议。这些项目建成后,不但可为受援地创造每年3亿元左右的税收,解决当地大批农牧民的就业问题,还能让企业自身得到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湖北省对口援助山南的乃东、琼结、曲松、加查4个县(区)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援藏24年来,湖北省累计投入计划内援藏资金19.7亿元,援建各类项目480个。自治区第一家县级妇幼保健院、自治区唯一一家二甲妇幼保健院、山南首个远程诊疗服务系统、山南市最大的儿童游乐中心、山南市首家援藏律师事务所……一批硬件设施在山南落成,为山南民生改善打下了坚实基础。除了改善硬件设施,湖北还不遗余力地为当地培养各类人才。许多曾经在山南不能完成的手术,现在都可以在当地完成;在湖北文理学院“格桑花”支教团队的帮助下,琼结县中学教学质量从山南市12个县级中学排名第十,一跃成为第一。 将心留在山南,用脚板改变山南。武汉市援藏干部刘纲华从2013年7月起担任山南市乃东区经济合作局局长。刚进藏不久,为了寻找优质水源,他每天穿行在平均海拔4300米的高原上,靠随身携带的药品抵抗高原反应。马不停蹄地“跑”了近20天后,刘纲华和同事们终于在海拔5100米的雅拉香布山找到了雪域好水。那一刻,突如其来的激动、瞬间释放的紧张、高海拔带来的不适交织在一起,刘纲华晕倒在勘察现场。客商被深深打动,决定将项目落户乃东,投资9800万元成立西藏雪域冰川水资源有限公司。 陈刚毅是湖北交通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他两次援藏,先后担任山南地区湖北大道项目部总工程师和国道214线角笼坝大桥项目法人。在角笼坝大桥施工期间,身患结肠癌的他顶住病魔的折磨,术后7次化疗、4次进藏,出色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 24年来,湖北省先后选派8批援藏干部、教师、医生等各类干部人才1392人援藏,他们自觉发扬“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用行动在各族群众心中树立起荆楚儿女的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