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科学”,会议拟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60年的战斗历程、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贡献、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作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的任务、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光荣传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历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史料学和考据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理论对民族史研究的指导意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加强对农民史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学说、马克思如何使历史成为科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当代世界。这次会议的另一主题是“历史遗产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白寿彝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邓广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清除“左倾”思想流毒,开创中国历史研究和教学的新局面》,皮明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中国近代科学研究的历程》,蒋大椿《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科学》,宋家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目前中国史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以及孔立《马克思主义与史学方法》等。 ③如当代中国研究所5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2012),金春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2007),廖盖隆、庄浦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年史1949-2009》(2010),柳建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010),滕方炜、许海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概论》(2013),武力主编6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丛书》(2016),朱佳木《当代中国史理论问题十二讲》(2016),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1981),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1988),徐天新等《当代世界史》(1989),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1991(第二版)》(1993),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篇》(上下)(1994),金重远主编《战后世界史》(1995),李世安《世界现代史》(2000),余伟民主编《世界当代史》(2001),金重远等《世界现当代史》(2005),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2006),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当代卷》(2006),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2000(第三版)》(2008),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上、下册(2011)。 ④主要有胡逢祥等《中国近代史学思潮与流派》(1991)、杨祥银《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2004)、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2004)、李勇《鲁滨逊新史学派研究》(2004)、张耕华《历史哲学引论》(2004)、罗炳良《清代乾嘉史学的理论与方法论》(2004)、陈新《西方历史叙述学》(2005)、张越《新旧中西之间——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学》(2007)、周文玖《史学史导论》(2006)、易兰《兰克史学研究》(2006)、褚新国《塔西陀和他的历史世界》(2008)、王利红《诗与真——近代欧洲浪漫主义史学思想研究》(2009)、彭刚《叙事的转向: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考察》(2009)、梁洁《撒路斯特史学思想研究》(2009)、赖建诚《布罗代尔的史学解析》(2009)、李红岩《中国近代史学史论》(2011)、周兵《新文化史:历史学的“文化转向”》(2013)、陈茂华《霍夫施塔特史学研究》(2013)、高国荣《美国环境史学研究》(2014)、徐良《美国“新左派”史学研究》(2014)、俞金尧《西欧婚姻、家庭与人口史研究》(2015)、张作成《柯林武德史学理论研究》(2015)、曹小文《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世界通史编纂研究》(2015)、董欣洁《巴勒克拉夫全球史研究》(2017)、王邵励《美国边疆、地域与西部: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史学思想初论》(2018)。 ⑤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有张孟伦《中国史学史》上册(1983),李宗侗《中国史学史》(1984),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1册(1986),宋衍申主编《中国史学史纲要》(1996),王树民《中国史学史纲要》(1997),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2005),金毓黻《中国史学史》(2007),吴泽主编《中国近代史学史》(上下,修订本)(2010),瞿林东《古代历史理论研究》3卷(2011),杨翼骧《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先秦至隋唐五代卷》(2013),杨翼骧《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宋辽金卷》(2013),杨翼骧《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元明卷》(2013),乔治忠、朱洪斌《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清代卷》(2013)。 ⑥曾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⑦主要有桂遵义《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1992)、陈启能等《马克思主义史学新探》(1999)、张剑平《新中国史学五十年》(2003)、陈其泰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成就》(2008)、张剑平《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2009)、梁民愫《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霍布斯鲍姆的史学研究》(2009)、张广智主编《史学之魂: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之魂》(2011)、于沛主编《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6卷本(2015),6卷分别是《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949年前)》《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外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上(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和《外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下(美国、加拿大、东欧、苏联、日本)。 ⑧这些著作主要有郭圣铭《西方史学史概要》(1983),孙秉莹编著《欧洲近代史学史》(1984),宋瑞芝等《西方史学史纲》(1989),徐正、侯振彤主编《西方史学的源流于现状》(1991),杨豫《西方史学史》(1993),郭小凌编著《西方史学史》(1995),徐浩、侯建新《当代西方史学流派》(1996),张广智主著《西方史学史》(2000),章士嵘《西方历史理论的进化》(2004),于沛主编《20世纪的西方史学》(2009),何平《西方历史编纂学史》(2010),于沛、郭小凌、徐浩《西方史学史》(2011),杨豫编著《西方史学史研究导引》(2011),于沛主编《西方史学思想史》(2015),耿淡如、张广智《西方史学史散论》(2015)。 ⑨这次会议后,由孟广林主编《历史比较的新视野》文集由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文集》收入的文章有徐洋《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比较方法管窥》、吴英《对马克思两种社会主义理论的比较研究》、庞卓恒《察同察异求规律:比较史学的追求》、彭小瑜《中西历史比较研究是否可行?由刑罚的宽免说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可疑》、孟广林《有关中西历史比较的几个问题》、朱孝远《中西两种封建形态: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与政治封建主义》、顾銮斋《由所有权形态看中英中古赋税基本理论》、胡玉娟《明初殷移民与罗马王政时代灭国迁民现象之比较》、侯建新《原始个体权利:解读中西传统社会异同》、黄朴民《简议中西军事文化传统比较研究之得失》、龙秀清《从彼得便士看中西宗教地位之差异》、刘家和《理性与历史——中西古代思想的一点异同》、何晓明《韩非与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之比较研究》、李世安《儒家人权思想与西方价值观》、王乃耀《中西知识经济研究之比较》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强调金砖国家要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N].人民日报,2017-09-04(1). [2]中国史学会秘书处.中国史学会五十年[M].郑州:海燕出版社,2004. [3]刘大年.欲登高,必自卑:1986年5月6日在歙县历史学理论讨论会上的发言[J].史学理论,1987(1). [4]时代·历史·理论——代发刊词[J].史学理论,1987(1). [5]杨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吴于廑文选[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8]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1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1). [11]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游牧民族[J].云南社会科学,1983(1). [12]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J].历史研究,1984(1). [13]吴于廑.历史上的农耕世界对工业世界的孕育[J].世界历史,1987(2). [14]吴于廑.亚欧大陆传统农耕世界不同国家在新兴工业世界冲击下的反应[J].世界历史,1993(1). [15]吴于廑.15、16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 [16]吴于廑.15、16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续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 [17]吴于廑.15、16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再编[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3. [18]齐世荣.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前景[J].历史研究,1994(1). [19]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原著选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20]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1]何兆武,等.当代西方史学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2]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23]吴玉章.中国历史教程绪论[M]//葛懋春,等.历史科学概论参考资料:上册.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24]吴怀祺.中国史学思想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 [25]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6]按语[J].历史研究,2013(5). [27]张广智.西方史学通史:第1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8]朱本源.“《诗》亡然后《春秋》作”论[J].史学理论研究,1992(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