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人类学应用 >

自我的他性变迁:基诺族食人者传说的人类学解读

http://www.newdu.com 2019-07-02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朱映占 李艳峰 参加讨论

    摘要:流传于基诺族社会中的食人者传说,无一例外对食人者——“特缺”都持否定态度,这就表明“特缺”是基诺族社会中异己的恶的象征。食人者传说的产生及流传,即展现了基诺人对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异己——他者进行认知、防范和控制的努力。在当下,食人者传说的逐渐消失则表明基诺族社会中自我与他者,以及彼此的关系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相对应的是人们的认知与行为方式的显著变迁。
    关键词:基诺族;“特缺”;食人者;人类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藏缅语族17个民族身体组成成分的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项目批准号:31671245)阶段性成果;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清代至民国时期中央政府的云南和新疆治理比较研究”资助。
    作者简介:朱映占,男,博士,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西南民族历史、文化与宗教研究;李艳峰,男,博士,昆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
    在基诺族社会语境中食人者被称为“特缺”①(或写为“特车”“拖搓”“特戳”“拖超”等),故食人者的传说通常被表述为“特缺”传说。截止目前,直接涉及“特缺”传说,并对其研究或集中记录的文献,主要有5种:其一,杜玉亭撰写的论文《从“特缺”传说谈食人之风》,探讨了基诺族食人者传说对研究世界上广泛存在的食人风俗的意义,并通过具体的传说案例对基诺族食人风俗存在时代的生产方式、婚姻家庭形态,以及世界上食人俗的时间上下限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以百、千、万、十万的年数计算上下限,在人类各民族的食人之风中是绝不会找到一个共同点的,如在社会发展的时代中去探求,其共同点就不难发现了。”②其二,段鼎周的论文《“特缺”传说为食人之风新史料质疑》,认为“特缺”传说与食人风俗无关,似为反映群众智慧的机智人物巧斗凶残,铲除公害的故事。③其三,杜玉亭的著作《基诺族文学简史》,该书把“特缺”传说作为“母系制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综合记录和分析了此类传说所反映的各种民俗。其四,刘怡和陈平编的《基诺族民间文学集成》收录了9则“特缺”传说,遗憾的是编者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其五,陈平编的《基诺族风俗志》,书中把“特缺”记录为“拖超”,并对其进行了概括性分析,涉及了“特缺”的含义,“特缺”的特点,以及消灭“特缺”的方法等内容,但没有展开讨论。
    总体而言,已有的研究成果,要么是对基诺族社会中是否存在过食人风俗进行论证;要么只是对“特缺”传说故事做简单记述;要么是对“特缺”传说反映的基诺族社会现实做初步分析。显然,基诺族食人者传说的研究和解读还有许多空间和维度尚未涉及和深入。本文即是在上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基诺族食人者传说做进一步分析。在此,不再探讨食人之风在基诺族社会中是否真的存在过的问题;而是在对食人者传说进行类型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在此类传说产生、流传及逐渐消失背后所隐含的历史背景、社会现实及文化生态变化等。以此来展现基诺族的人观、价值观和认知体系等的变迁事实。
    一、“特缺”传说的类型
    流传在基诺族聚居地区基诺山的“特缺”传说,依据其内容,可以把其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以情侣关系或夫妻关系为主线而展开的叙述。此类传说故事是目前已记录、整理出来最多的。主要有《她生了一只小花豹》《你为什么不打着火把来》《从食人者寨逃出的小伙》《嫂子吃死尸》《美丽的姑娘》《孕妇不吃芭蕉花的来历》等。这些传说讲述了男女双方在社会中是同居的情侣或已婚的夫妻,有的甚至已经有了一起生育的孩子,但是在后来共同的生活过程中,突然发现双方有一方是乃至这一方的上一辈都是会吃人“特缺”,而且双方生的孩子也都是“特缺”。而且,在这些传说中最终确认为“特缺”的大都为女方及其亲属,即使有男方是“特缺”往往也被描述为是被冒名顶替了的。对此,有研究称“在基诺族祖先发祥地杰主曾发现过许多石器,人们并不认为这是祖先使用过的工具,而名之为‘特车拉图’——食人者手握的工具。而根据有关传说,石器工具是由女祖先创造的,这样,被称为食人者工具的石器又与女祖先联系了起来。”④
    二是以男女社会性别分工为基诺族的采集、狩猎生计方式为背景的叙述。主要有《你为什么摘藤蔑果》《“特缺”的压木》《老猎手沉着制毒箭》《青年猎手智斗老食人者》等。在这类传说中,“特缺”化身为基诺族社会中的采集者或狩猎者,企图引诱正在采集或狩猎的基诺人上当受骗,从而吃掉其诱骗的人,但最终基诺人识破了“特缺”的伎俩,有的还将计就计把“特缺”杀死。
    三是以伙伴关系呈现的传说,其中既有男性狩猎者及其同伴的故事,也有女性及其伙伴的叙事。如《十六岁的姑娘》讲述了在“巴卡寨有六个年龄相当的姑娘,是亲密的伙伴。她们在山里共同劳动,在家时也友好相处。其中一个姑娘正好十六岁,家中只有一个父亲。一天,五个姑娘都到十六岁的姑娘家里来,大家在竹楼前的晒台上绣花。绣了一会儿,一个姑娘进屋喝水,发现屋梁上挂着人的胳膊,立即出来问这个十六岁的姑娘:‘这胳膊是哪里来的?’姑娘说:‘是我家的狗叼来的。’这事引起了姑娘们的警觉,不久寨子内发现‘特缺’的事很快就被传开了。”⑤后来,寨子里的人们相互配合,利用日常生活经验消灭了作为“特缺”的父女俩,并采取措施让他们永不再生。
    四是关于舅舅或巫师的传说。此类传说,主要有《舅舅阿德》一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阿居阿德”的老人,在村寨中其他“特缺”都被消灭后,被发现是一名食人者,然而人们又没有有效的办法消灭他,最后在他自己的指引下,及在老鹰的协助下,人们最终消灭了这位食人者。但是在消灭这位食人者的过程中,却为以后基诺族社会订立了许多禁忌和祭祀规则。
    五是关于“特缺”坟墓的传说故事。主要有《“特缺”墓》这一则,叙述了基诺山札果寨村民动员起来,一起保护孩子,与食人的“特缺”进行决战,杀死并埋葬“特缺”,建立“特缺”墓的经过。另外在《“特缺”的压木》这则传说中也提到了巴卡附近山梁上“特缺”墓的来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