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陈志永 刘锋:社会转型背景下村寨集体行动何以可能——堂安侗寨村民自组织能力的社会人类学考察

http://www.newdu.com 2019-05-22 《黑龙江民族丛刊》(哈尔 陈志永 刘锋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社会转型背景下西部少数民族贫困村寨集体行动能力事关当地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公共秩序生产能力。贵州黔东南堂安侗寨面对频繁流动的村民、集体资源的缺失、村寨法定组织行政化、村寨能人缺失以及制度体系真空化引发的公共性消解危机,村寨依旧能在公共资源管理、公共文化活动、应对突发事件以及乡村治理中有较强的集体行动能力,在生产生活领域继续保持互助与合作传统。这主要源自村寨较强的社区记忆、传统交往空间信息化拓展、农耕经济的延续与核心家庭的相互嵌入以及短期内难于消除的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相互叠加,使村民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依旧保持较强集体行动能力。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村寨集体行动对顺利落实国家政策、降低外来企业参与村寨旅游开发的交易成本、推动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 键 词:社会转型;民族村寨;集体行动;堂安侗寨;社会人类学
    标题注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民族旅游村寨治理模式的实践逻辑与制度创新研究”(15BGL126);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山地民族贫困村镇旅游发展干预中的内源性能力建设研究”(JD2013137);2016年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陈志永(1976- ),男,云南曲靖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乡土社会研究中心(贵州)执行主任,教授,主要从事乡村旅游、景区治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 刘锋(1963- ),男,贵州施秉人,博士,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年年初,笔者参与《世界银行贵州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发展项目》中期评估,选择堂安侗寨展开基线调查。最初入村时,看着村中返乡农民工身着时尚羽绒服,染着红、黄、蓝亮丽色彩大背头发式的男青年以及村中响起摇滚音乐,使我们感到城市化、市场化的力量席卷到该乡村,乡村文化正在发生显著变化。随着调研的深入推进,村寨较强的社区记忆和社会关联迫使课题组成员对初入村寨时的印象加以修正。笔者写基线报告时,对堂安侗寨的调查资料进行梳理后发现,该村虽遭受市场化、城市化的冲击以及行政干预影响;但村寨依旧保持较强的集体行动能力,这让笔者觉得有必要以堂安侗寨作为个案,探讨社会转型背景下少数民族贫困村寨集体行动何以可能这一有价值的学术命题。
    一、案例地素描
    堂安侗寨位于贵州黎平县肇兴镇以东的山腰上,距县城75公里、肇兴镇政府驻地8公里。村寨以侗族为主,200余户、850余人。陆姓作为大姓,占总户数的一半,另一半为嬴、潘、吴、杨、石、蓝六个姓氏。村寨背靠“弄抱山”,寨前有万顷梯田,寨中有侗寨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明清时代的古墓群以及标志着农耕文明遗迹的禾晾、谷仓、水碾、石碓、榨油房、鱼塘、井亭、萨坛等。因侗文化保护的完整性和鲜活性,村寨于1999年被遴选为中挪文化合作项目——民族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相比,生态博物馆注重文化传承,强调社区居民是文化的主人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将文化遗产就地、活态、整体保护。堂安侗寨民族生态博物馆由资料信息中心和遗产保护区组成。资料信息中心通过小型展览对社区文化遗产作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遗产保护区由村寨建筑、民居、语言、服饰、文化艺术、居民日常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当地居民组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