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先秦时期白洋淀地区的地缘人文群体(2)

http://www.newdu.com 2019-08-20 中国社会科学网 周长富 参加讨论

    二、先秦时期白洋淀地区地缘人文群体的代表人物
    先秦时期白洋淀地区地缘人文群体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白洋淀周边区域的人文群体,一种是与白洋淀关系密切的人文群体。两者相互依托,相互映衬,共同塑造了白洋淀区域的地缘人文群体的整体样貌。
    1. 容成氏在先秦时期生活在今天的容城县
    中国古史传说时代,有一个世代袭号的容成氏族部落,相传容成氏在黄帝时期一度成为重要臣子,并为黄帝定制历法。现代考古学研究表明,中国古史传说的黄帝时期正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最早中国”形成的前夜,当时农业社会经济已经相当发达,并形成了“南稻北粟”的耕作格局,历法关乎农业农时,是原始先民进行农业生产最为关心的要素。《世本》(清张澍萃集补注本)云:“容成作调历……因五量、治五气、起消息、察发敛、以作调历,岁记甲寅,日记甲子,而时节定”。《史记·索隐》云:“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斯六术而著调历。”中国古代历法的发明创制,是中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创造出来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历法制定的经验积累过程中,一些先进部族的先进人物一定发挥过重要作用,容成氏部族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过较为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容成氏部族内部出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集成性代表人物,他可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综斯六术”,进而制定出先进的历法,保证了农业生产应时劳作。后人为纪念容成氏在制定历法过程中的突出贡献,多言容成氏发明了历法。
    有关容成氏的地望,据丁山先生考证,就在今河北省容城县[4],西汉在今地始置容城县,其依据是因容成氏曾居之而得名。新时期时代晚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大陆出现了暖温期,河北平原相较于现今要温暖湿润,而此后夏商时期河北平原气候又再次变冷,降雨量变少。与这一气候变化特点相对应的则是中国的治水传说,鲧治水的失败固有方法失宜的错误,也有当时气候多雨的不利自然因素有关;大禹治水的成功固因“导山开渠”的正确做法,也得益于当时北方地区暖温期的衰退。华北平原的耕作模式受这一大气候周期的波动,也形成了“南稻北粟”交互挺近的格局。容城县正处于“南稻北粟”农业文化的交流空间的中间地带。白洋淀周边地区农耕文明的发达使得历法在当地的发明有了客观的物质基础条件。
    2. 傅说应是殷商时期容城人氏
    傅说是商王武丁时期的贤相。相传,商王武丁迫切希望国家振兴,苦于没有贤良之臣辅佐。武丁夜间做梦梦见上天赐给他一位贤臣,名“说”,是可以辅佐他振兴国家的良才。于是商王命人画出了梦中之人的相貌,并派人四处寻找,最终在版筑的工地找到了傅说。武丁拜傅说为相,最终使国家得以振兴。
    关于傅说的籍贯,《史记》记载,武丁“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傅险即傅说版筑之处,所隐之处窟名圣人窟。在今陕州河北县北七里,即虞国虢国之界。’”虞国虢国之界,即今山西平陆附近,这一说法值得商榷。丁山先生在考证傅说籍贯时指出,“所谓傅说者,当是圃氏之君,其食土或在‘鄚之圃田’了”[5]。那么“鄚”又是指哪里呢?鄚,甲骨文作“莫”,甲骨卜辞中曾提到“贞,其莫不亡灾” (《甲骨文编》2034),又“乙酉卜,王其田莫亡灾” (《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10·11)。鄚今属任丘县,但在夏商时期,“鄚”所辖的范围就不仅仅限于今任丘一带,应为以“鄚”命名的方国。
    我们知道,夏商周时期,我国实行的是“王畿—邦国”模式,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依靠在原始氏族部落基础上形成的小方国,实现对地方的统治。春秋以后,县、郡出现,各国设置的郡县多在新征服的边远地区,与“内地”的原地方城邑机构并存。作为古老城邑的“鄚”管辖的范围是很大的,包括白洋淀一带及其北部的广大地区。“鄚”地域广阔,如果想进一步探寻傅说的地望还需要进一步的材料印证。
    《史记·殷本纪》诸书均云“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原是衣褐带索的“胥靡”,是从事版筑劳动的奴隶。中国版筑技术悠久,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技术结晶。在商代,容成氏又作庸成氏,甲骨文“庸”字,王国维认为像城墎的四亭相对,本义为象形字“墉”或“鄘”,即指城郭。宋人罗泌说:“庸成氏,庸成者,垣墉城郭也”[6],即是说庸成氏是一个善于筑城的氏族,或言白洋淀周边区域容成氏的版筑技术应居于领先地位。《荀子·非相》说傅说“身如植鳍”,是说他背有些驼,这是长期服苦役作版筑所致。前面我们谈到在武丁时期,容成氏为兴建扩建浩繁而复杂的工程做出了贡献,最终得到商王武丁的赏识和提拔。由此而论,傅说是“鄚”地容成氏人氏的可能性很大。
    3. 名医扁鹊出生于白洋淀周边地区
    扁鹊是我国先秦时期的名医,生活在春秋末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可考的民间医生,他是脉学的创始者。“学在官府”制度瓦解时,扁鹊和孔子一样顺应时代潮流,首先在民间行医授徒,开创了我国医学史上的第一个医学学派——扁鹊学派。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和《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均已失传。2013年,成都老官山汉墓3号墓发掘,“出土920支竹简,竹简内容为9部医书,而目前这9部医书已不刊行,且已知的史料上均无记载,这九部医书除《五色脉诊》一部之外,皆无书名。经初步整理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一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候》《脉数》等”[7]。发掘报告认为,“‘敝昔’二字为‘扁鹊’的通假字,《敝昔医论》极有可能为扁鹊学派已经失佚的经典书籍;此外扁鹊是脉学的倡导者,但所著《内径》《外经》均遗失,而此次出土的医书中的内容也多为脉学,一起出土的还有用于经脉教学的人体模型,由内容反推,恰与‘扁鹊’书名不谋而合”。大量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表明,在战国和秦汉时期社会上流传最广的医学著作是扁鹊学派的著作。两汉时期医学界普遍尊扁鹊为“方者之宗”,扁鹊学派医生人数最众。
    关于扁鹊的籍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进行了明确的记载。扁鹊,“渤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徐广曰:“‘郑’当为‘鄚’。鄚,县名,今属河间”,扁鹊为“郑人”即言扁鹊出生在白洋淀周边地区。
    4. 荀子思想与白洋淀地区存在联系
    荀子,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先秦儒学的集大成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在稷下学宫“最为老师”,三次推为“祭酒”。荀子一生游历颇广,曾到过齐、楚、秦等国,著书立说,开馆讲学,影响深远。荀子早年巡游燕赵,广收门徒,传道授业,他们对包括白洋淀在内的广袤的河北平原的地缘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在荀子的思想成长过程中,他与燕赵大地产生了诸多交集,其思想的成熟和发展与燕赵大地密切相关。针对国王子哙传王位于子之,致使燕国发生内乱,荀子坚决持反对意见,针对这种错误做法提出了“尊君”的思想,后来这种思想写入《荀子·君道》篇。《荀子·君道》阐发了儒家关于封建帝王治国的基本理念与统治权术,提出了实践儒家所倡导的“仁政”“仁义”思想的重要路径,是对儒家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荀子在早年从虞卿受《左传》,刘向《别录》云:“虞卿作《钞撮》九卷授孙卿,卿授张苍。”虞卿是赵国人,荀子先在赵国拜师受学,后又在赵、燕一带通过招徒、讲学、交友,广泛的开展文化教育传播活动。其弟子有张苍、浮丘伯、毛亨等,再传弟子有刘安、韩婴、毛苌、董仲舒等人。他向弟子们讲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对这些经典在北方的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礼记》中的一些章节是荀子的弟子根据荀子讲授《礼》的记录整理而成的。荀子在北方地区的这些文化传承活动形成了巨大影响,《汉书·儒林传》云:“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韩生亦以《易》授人,推《易》意而为之传。燕赵间好诗,故其易微,惟韩氏自传之。”韩生即荀子的弟子韩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