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实证五千年,良渚文化考古珍闻(4)

http://www.newdu.com 2019-08-20 北京日报 董少东 参加讨论

    “迈入了文明的门槛”
    反山王陵开启了良渚文化遗址大发现的一段辉煌时期。在反山王陵考古发掘的鼓舞下,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良渚一带的考古工作几乎没有中断。
    1987年,瑶山遗址的发掘,共发现良渚文化大墓11座,出土随葬品754件(组),单件记共2660件,其中玉器678件(组)。这些收获略逊于反山王陵,但远高于普通墓葬,似乎说明墓主人的地位,也能说明良渚文化社会阶层的分化。
    瑶山发掘的另一重要收获是发现了良渚文化时期的祭坛。瑶山祭坛与墓葬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有说建立祭坛既是为了祭祀,也是为了埋墓,墓葬的主人就是祭祀的对象,亦有说祭坛是专门的祭祀场所,后来功能弱化,成为了墓地。
    1991年,距离瑶山祭坛7公里的汇观山遗址又发掘出了一座祭坛,两座祭坛相对照,让考古工作者看到了祭坛的实际功能。
    现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主持了汇观山遗址的发掘和复原展示工作。通过对瑶山和汇观山两座祭坛的测量和比较,刘斌发现,这两座祭坛虽然在尺寸上略有差异,但其四角所指方向完全一致。这是巧合吗?
    通过两年的实地观测,刘斌发现了其中奥秘:“冬至日,两座祭坛的东南角指向正好是日出的方向,西南角指向日落;夏至日的日出日落,又分别对应东北角和西北角。几千年的沧海桑田,祭坛的四边可能不像当初那么精确规范,但今天我们还可以通过它们,准确地观测确定一个回归年的周期。”
    五千年前良渚古人的文明程度,可能远超过人们对其所处新石器时代的固有认知。
    在反山、瑶山、汇观山等一系列墓葬、祭祀场所发掘完成之后,研究者开始寻找墓主的生活场所,这时位于反山东侧的莫角山再次引起了关注。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良渚的考古发掘并未将莫角山作为重点——事先的勘探发现了人工夯筑的痕迹,但并未发现墓葬遗迹,而且其外部特征与当时发掘的其他遗址不一样——莫角山虽然也被称作“山”,但实际上是一个东西长670多米、南北宽约450米的大型平坦土台。
    1992—1993年,经过几次探测发掘和后期研究,莫角山的规模、结构、功能等日渐清晰。现有的考古研究认为,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堆积厚度达10余米的莫角山是一座大型的广场,其上部堆筑的三座高台,为泥沙多层夯筑而成。综合此前在莫角山发现的大面积的红烧土堆积,以及莫角山遗址在良渚遗址群的中心位置,结合遗址勘探发现的遗迹及其布局和构造等,人们认为,这里应是良渚文化的大型宫殿基址,良渚文化的中心就在这里。
    有了反山王陵这样的高等级墓葬、有了礼仪建筑瑶山和汇观山祭坛,又有了莫角山的大型宫殿遗址,种种考古证据像拼图一样逐渐完整,勾勒出了一个古周的雏形。
    证据还不止于这些遗迹,还有良渚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出土物——玉。
    反山出土的“玉琮王”和“玉钺王”,在带给人们最初的惊艳之后,又给出了更有深意的启示。
    刘斌也参与了反山考古。他回忆,野外工作结束后,反山的玉器等文物被运到吴家埠库房作暂时的整理。二室主任牟永抗爱好摄影,试着用各种光线拍摄玉器上的纹饰。这种纹饰形似兽面,在玉琮王和玉钺王上都有,此前出土的良渚玉器中也曾出现,一直被当成是普通纹饰,并未特别留意。
    “有一天,随队摄影师在观察刚刚冲洗出的照片时,兴奋地发现了刻在浮雕图案周围的手臂纹饰,她惊奇地叫了起来,说:‘你们快来看呐,兽面的两边原来是两只手!’我们都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跑到门口来看照片,我们很快都看清了,那确实是两只手,大拇指向上跷起,是那样地清晰,仿佛正扶住那像面具一样的两只大眼睛。”
    原来被认为是兽面的纹饰,其实是一个半人半兽的神灵的形象。他头戴羽冠,双手扶住两只大大的兽眼,扁宽的嘴巴里,有长长的獠牙伸出嘴外,下肢是两个弯曲的兽爪。
    它显然不能再被当成普通的玉器纹饰了,而是一枚良渚文化神徽。
    “现在对神人兽面纹有无数不同的解读,但无论怎样解释,该图案作为良渚人的崇拜神,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刘斌说。
    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共同尊奉的地位最高乃至唯一的神祇,标志着当时社会有着高度一致的精神信仰。这又是一个社会形态进步的标志。
    反山、瑶山、汇观山墓地和祭坛,莫角山宫殿遗址等几十处良渚文化遗址,共同构成了分布密、规格高、类型多、承载不同社会属性与功能的良渚文化遗址群,并出土了大量高等级玉制礼器,引发了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高潮。
    中国考古学界对良渚文化的文明程度判断,随着这些遗址、文物的发现不断升格,从指出良渚文化在中国由野蛮走向文明的过渡时代“走在前列”,到“良渚文化已迈入了文明的门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