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金书妍]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文化品牌营造方略——以壮族天琴文化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19-08-20 中国民俗学网 金书妍 参加讨论

     [摘要]以壮族天琴文化为案例,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文化品牌的营造方略。研究发现,通过仪式化与戒律化传承、文化自觉与活化弘扬、知识化凝练提升、品牌化营造四个基本步骤,天琴文化发展成为广西壮族著名文化品牌之一。天琴文化品牌营造历程表明,提升主体文化觉悟,迎合市场需求,政府积极扶持引导等举措是民族文化品牌营造的基本方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民族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品牌;天琴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
    就民族地区而言,民族文化既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也是乡村振兴的手段。
    中国民族聚居区分布广泛,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具魅力。如何培育民族文化品牌,是民族文化建设、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考量。因此,近年来,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文化品牌建设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玉妮、梁汉昌等人以广西南宁市施厚村古岳坡的文化名村打造为例,研究了其从筹建到文化演出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1]纵翠丽以肃南裕固民族文化为个案,认为企业、政府需形成合力,对其民族文化旅游纪念品牌进行创新,推广确定定位点,方能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2]龙建辉以环梵净山地区乡土文化为例,认为近些年来,随着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文化建设的规划研究,对于我们促进乡土文化的旅游创新开发、加快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二者互联互动,有助于共同发展,尤其对旅游创新而言。[3]而李海锋从产业融合视角出发,以山东三仙山项目为例,探究了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价值与内涵以及二者的提升策略。[4]可见,在民族文化品牌塑造或建设研究领域,已有研究均以旅游品牌打造为主,对于其他领域的民族文化品牌塑造涉猎较少。
    学界关于天琴文化的研究,从其文化起源,到文化创新传播等都作了十分细致的梳理与研究,但仍以天琴文化的传承、传播、共享为主,如学者韦福安对天琴原生文化的内涵、跨界传承的文化场域与师承关系进行了梳理。[5]黄新宇、廖冲认为这种族群文化经由新时代新媒介的传播,[6]逐渐形成优秀的民族文化项目之一,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与传承。[7]秦红增等对天琴文化传播与共享区域空间、[8]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涵化、濡化与创新现象,[9]以及由娱天娱神,到成为明显的族群标识等变迁过程,均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考究。[10]
    可见,相关研究对天琴的起源、传承、发展及其功能变迁进行了系统研究,但从民族文化品牌视角系统分析其品牌建设过程、方略的研究成果较少。
    文献回顾表明,无论在民族文化品牌建设研究领域还是在天琴文化研究领域,系统研究民族文化品牌建设方略的研究成果较少。从民族品牌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广西壮族天琴文化是民族文化品牌建设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
    为此,本文拟以壮族天琴文化为例,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文化品牌建设方略。
    
    

    二、天琴文化品牌塑造过程
    在壮族人口占多数的广西龙州市,其天琴文化业已入选自治区非遗名录,是当地政府进行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民族文化产品。笔者在2017年10月、2018年5月到龙州板池屯、板烟屯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对民间天琴传承者、地方文化人士、天琴文化展演组织者进行了系统的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田野调查资料表明,天琴文化品牌塑造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步骤:
    (一)仪式化与戒律化传承
    壮族天琴文化作为一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底蕴丰厚,传承年代也较为久远。天琴文化之传承最初为民间传承,以师徒传承与世家传承为主。师徒传承不受时间、空间、性别与族群身份限制,但大体局限于布傣长袍黑衣壮族群内部。据调查,师徒之间内容主要是法事仪式此类授业,无衣钵传承,待徒弟学成之后师父赐予法号,徒弟可再收徒弟,此传承方式也没有十分明显的门派之分。世家则依据天琴文化本源,由历代传承而下,传至五代或之后,才能成为世家。世家内部有传承祖训与规诫,家人严守其法度,且父子或父女之间不能互为师徒,一代一承,不可断代。仪式化与戒律化的民间传承方式确保了龙州壮族布傣人在人生礼俗、法事议程等方面遵循其约定俗成的宗教仪式,保证其民族文化的根基稳定。因此,天琴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传承有序的壮族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方能流长,传承者对天琴文化仪式与戒律的继承与恪守,使得文化复兴有其本源,并得以坚固,成为壮族重要的乡土文化内容,发挥了形塑个体、凝聚人心、改善生活、增进审美的教化作用,进而为其天琴文化品牌打造提供依据。
    (二)文化自觉与活化弘扬
    近年来,天琴文化享誉海内外,传播范围极为广泛。究其原因,一则源于族群内部与民间人士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二则是众多民间人士、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不仅使得天琴文化传统的“娱天”作用得以沿袭,其“娱人”功能得以进一步弘扬。
    众多民间人士自觉担负起对天琴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如李三叔等乡贤,通过将天琴弹唱技艺的改进与歌词的改编,使其在保留过去民俗唱法与部分法事议程的同时,又富于音律变化与流行性。民间流行的天琴文化,源出乡野,又融于当地生活,极富文化再生意义。再者,民营企业以当前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为契机,以产业兴旺为基础,通过政企合作,将板池屯打造成“美女村”,在日常游览活动中置入天琴弹唱表演,寓娱于游,文景结合,使得人们在游览过程中也一并领略了布傣人的人文生活、婚丧礼俗等。最后,龙州板池屯自主成立的美女村天琴表演队,作为一支非官方队伍,在进行天琴文化宣传、促进天琴文化传播方面也功不可没。受邀到中越边境的布傣村寨交流表演、到中国广西边境进行文化宣传、在侬垌节上弹唱天琴等,是其主要宣传方式或场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