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长“天官画”是一种以“天官”为描绘对象、以反映信众心灵需求为出发点的艺术形式,也是汉末以降流行于以安徽省天长市为中心、以临近天长的其它县市部分乡镇为辐射区域的一种民间习俗,并历经近现代变迁而传承至今。天长“天官画”属于“礼仪美术”,其绘制的诸多“天官”画像,是当地民众“心灵图谱”的直观呈现,体现出民俗与艺术的多重互动关系。 关键词:礼仪美术;心灵图谱;天官画 奉祀“天官画”及祭拜“天官”,是汉末以降流行于以安徽省天长市为中心、以临近的来安、盱眙、洪泽、金湖、高邮、邗江、六合等县市为辐射区域的一种民间习俗。每临春节或其它重要节日,这里的民众都会在适当的场合,悬挂、张贴“天官画”及举行“天官”祭拜活动。该画种产生于汉末时期的陕南、汉中、四川一带,但从清顺治年间起,天长一带即成为该画种的主要流行区域。天长“天官画”,与凤阳凤画、灵璧钟馗画一起,被誉为“皖东民间三绝”,成为当地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天长“天官画”属于礼仪美术,其绘制的诸多“天官”画像,是当地民众“心灵图谱”的直观呈现。目前学术界对“天官画”的研究尚未真正展开,已有研究多是从工艺美术角度展开的艺术形式讨论,缺乏深入的研究分析。本文拟将“天官画”置于当地社会生活与民间信仰的体系之中,从对其规制、流变及功效的分析入手,探讨这一“礼仪美术”中民俗与艺术的多重互动关系。 一、形式与规制 天长“天官画”,是以“天官”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形式。“天官”的提法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周礼》是叙述我国战国时期各国制度和周王室官制的典籍,其中称“冢宰”为“天官”,职责是“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在天长的传统文化中,“天官”为百官之长,与玉帝相通,负责把民间的信息汇报给玉帝,因而被信众视为沟通人间与天庭的一座桥梁,是专门“上天言好事”的善神。 清顺治之前,天长“天官画”内容简单,每幅仅绘“百官之长”一位及一个侍从。后来,“天官”逐渐演变为天廷的众多高官,其中有赐福天官、消灾天官、招财天官、进宝天官、送子天官等数十种官员,每种官员还可再细分,如招财天官中,又有监察财神、镇宅财神、聚宝财神、金鞭财神、三路财神、九路财神、水路财神等,但“天官画”仍没有突破“一天官一侍从”的画面格局。到了清顺治年间,一位清廷要员介入,“天官”队伍迅速扩展到百姓喜欢的所有天神及人间历朝历代的英雄好汉和知名人士。民众对“天官画”更加崇拜,认为家中置放了“天官画”,就意味着有了“天官”保佑,心理上有了依托。 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天官”每年正月十五下凡人间,对人之罪福进行总体校定。平时每户人家有信息要传达于天,如做了好事希望上天察知并降福,或做了坏事虔诚忏悔以求免于责罚等,都可用祭拜“天官”的形式来打通途径,一级级向上汇报,最后告知玉帝。因为“天官”有着校定、通报人间罪福这一司职,民间形成了每家每户都供奉“天官”的习俗,期望通过敬拜“天官”而求得福报。正是基于这种心理需求,“天官画”为广大民众所普遍接受。 天长“天官画”采用工笔画技法(勾线),吸收佛、道两教传统的绘画色彩(单元色为主),兼蓄木版年画的通俗风格和技法(平涂法),并广泛吸纳历代壁画的画风。其制作用料十分讲究,一般以布或宣纸为介质。布质的要选择无毛头白棉布,配制以骨胶(或阿胶)、明矾等熬制成的浆料刷浆,再以光滑的石头打磨。用墨需选择书画专用墨,经砚台研磨。用笔要选用精制羊毫或狼毫。用色选择国画颜料,按脸部底色、金属色、枣色、群青、大红、大绿、黄色、水绿、青蓝、二青、荧红等顺序着色。眉、眼需精画细作,胡须要衬淡黑,用细笔分画,达到根根清晰。画好后四周定位,先喷水熨整,再裁切装轴。 开光是天长“天官画”制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序。画师选择吉日良辰,在洁净之室,口念咒语,用朱砂和公鸡鸡冠血点描人物眼睛,谓之开光。只有经过开光的“天官画”才显灵气。船民家的“天官画”,每年需在腊月二十四日送回画师处再次开光。 天长“天官画”主题固定,人物定性,作画需按传承画谱。画面基本都有与表现主题密切关联的意象(如蝙蝠、蟾蜍、玉兔、连理树、灵芝、昆仑、蓬莱、玉胜等祥瑞物)作为辅材,且大多用工笔勾画。常见的画面是把“天官”画成身穿大红袍的一品官员,手中拿着展开的“天官赐福”诰命,蝙蝠从天上飞来。为何画蝙蝠呢?因“天官”是授于百姓福禄的神人,而“蝠”与“福”字谐音,故借“蝙蝠”来意指上天降福人间,以表达吉祥之意。有的画面是慈祥的“天官”抱着如意,身旁围绕着五个捧着吉祥物的童子,或者是慈祥的“天官”拥着五个童子,童子的手中捧着仙桃、石榴等吉祥物,寓意吉祥富贵、福星高照。 就天长“天官画”的表现主题而论,曾先后出现三大变化:一是17世纪60年代至18世纪末,表现主题由“百官之长”变成为民造福的历史人物,如把人们心目中的清官王永吉(清廷要员)视为“天官”。二是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其表现主题多为当朝皇帝、大臣及各路神仙,如管消灾的都天,管土地、牛马等家畜的马王,主管城务的城隍及接生娘娘、太乙真人、玉玺老人等等。三是1978年以来,其表现主题多为我国古典小说中的知名人物,常见的有周文王、钟馗、雷震子、秦琼、关羽、张飞等。 “天官画”对天长民众思想的影响颇为广泛,很多人在家中长年珍藏或悬挂“天官画”。他们认为家中有了“天官画”,就等于有神在身边陪伴,这其实是与天长历史上多灾多难的状况有关,人们试图依靠“天官”驱凶避邪保平安。每逢新春佳节,一般都于门厅、内室等处张贴天官年画,祈求天官保佑来年平安。特别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天官“下凡”的日子,他们更是要挂“画”予以祭拜。此外,每当新居落成、门市开张、车辆出行、渔船出航、生儿育女等重要场合,人们往往也会悬挂“天官画”,将之作为期盼幸运、平安的吉祥物,表达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天长“天官画”经历了一场劫难。由于全社会提倡“越穷越革命”,而“天官画”主要表达求财、求富心愿,自然被划入“横扫”“破除”之列,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但它并没有根绝,而是一直在民间悄然传承着,很多画师经常偷偷绘制。 1978年后,“天官画”又在天长民间兴盛起来,并在用途、风格等方面出现了五种版本,“天官”造型累计达500个。其中杨村的“堂神”版本,“天官”人物达108个,分5个层面排列。众多“天官”齐聚,画面气势恢宏,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心理需求,在市场上享有美誉。近些年来,天长不仅出现了许多制作“天官画”的私家作坊,而且成立了专门的制作公司。其在绘制用料方面也呈多样化态势,木质、玻璃质、泥质、玉石质等应有尽有,有的还将“天官”制成瓷器、面具,剪成窗花,扎成宫灯,也有的用上等丝绸刺绣,幅价在10万元以上,安徽其他地区及江浙沪等地多有前来购买者。2008年12月4日,天长“天官画”被列入“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