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田野调查点——“康村” “康村”是位于美国纽约州卡尤佳湖(Cayuga Lake)南端汤普金斯郡的一座风景秀丽的小城,英文名为Ithaca(汉语音译为“伊萨卡”)。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坐落于此,该地也因此闻名于世。当地人常说,“伊萨卡就是康奈尔,康奈尔就是伊萨卡”,康奈尔大学之于该地的影响力可见一斑。1910年,作为庚子赔款的第二批留美学生,胡适曾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因被该地美轮美奂的北美风景打动,胡适将Ithaca译为“绝奇佳”。尽管伊萨卡是一个“City”(城镇),但其远离喧嚣的大都市,山水之间,颇有世外桃源之诗学意境,三万余常住居民的日常生活慵懒惬意。到康奈尔大学留学的华人留学生有感于此,为其冠以“康村”之名。在本文中,我沿用此名,对Ithaca以“康村”称之。 早在数千年前,土著居民已在康村这块土地上耕耘生活。卡尤佳印第安人(Cayuga Indians)是先于欧洲探险者生活于此的居民。到十八世纪初,北美易洛魁联盟中有六个民族来此定居。但是,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数易洛魁人被迫向西迁徙,欧裔美国人占领了这片土地。1790年,作为“中央纽约军事土地项目”(Central New York Military Tract)的主要组成部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将康村的土地用来授予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的退伍军人。在那个时候,康村的雏形基本定了下来。 历史上,康村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曾经,从纽约州运输盐到美国南部地区必经康村这块土地,这也就直接促进了奥韦戈高速公路(Owego Turnpike)的建立。1812年战争之后,康村变成了卡尤佳石膏肥料的交易中心。成立于1819年的卡尤佳蒸汽轮船公司,在次年便在卡尤佳湖上成功下水了第一艘蒸汽轮船。1834年,连接伊萨卡、纽约和奥韦戈的铁路(Ithaca-Oswego Railroad)成功修建,这是康村的第一条铁路线。到十九世纪中期,陆续又有几条铁路线经过康村,这有力地促进了康村经济的发展。到十九世纪晚期,伊萨卡的工业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最出名的要属“伊萨卡枪械公司”(Ithaca Gun Company,1883)。由于康奈尔大学教授的开拓,伊萨卡还曾经是美国无声电影工业的重要中心之一。 20世纪中后期,随着美国高等教育业的发展,1865年建成的康奈尔大学的高等教育成为伊萨卡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近些年,康奈尔大学伊萨卡本部校区已经扩展到九平方公里的规模,它每年要接纳来自全球的近两万余名学生。加上紧邻康奈尔大学的六千余人规模的伊萨卡学院(Ithaca College,1892),康村已经成为纽约州中部的教育中心。高等教育所带动的一系列产业,维系着康村的日常运行。 现今的康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元文化小城,这在该社区的族群构成上有着明显的体现。据美国城市数据网最近的一次统计显示,康村的白人所占比例最高,约为71.39%;亚裔次之,约占13.18%;黑人或非洲裔是第三大族群,约为6.48%。此外,还有北美印第安人等少数族群在此生活。其中,60岁以上人口占7.46%。康奈尔大学每年吸收的大量外籍学生,进一步增加了康村社区的文化多元化。我的田野调查就是在这样一个社区中开展的。 2.“康村”武术现实图景:美国武术文化形态的田野发现 在康奈尔大学历史系TJ教授的帮助下我得以顺利进入田野。TJ是我在康奈尔大学留学的合作导师,也是我最重要的信息提供作者之一。TJ不但喜爱武术,同时也是中华武术与日本武道的习练者,她主要教授东亚历史与文化,在康奈尔开设有《东亚武术史》课程。TJ非常熟悉康村当地的武术资源,在她的帮助下,我很快与当地教授武术的几个俱乐部建立了联系。一个关于康村武术的文化生态网络逐渐在我的田野中生成——依据康村人的武术实践类型,我分别将其命名为教育的武术、道教的武术、格斗的武术以及气功的武术。 2.1教育的武术 作为康村的文化坐标,康奈尔大学是武术在康村教育传播的重要中心之一。我将康奈尔大学中的武术称为“康奈尔武术”。在康奈尔,武术的传播主要有两部分构成。其一,是作为课程被传授,这包括文化理论传播以及技术传授两部分。在TJ教授开设的《东亚武术史》课程中,中华武术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田野调查期间,我全程参与了该课程完整的教授。选课者主要有欧裔、韩裔、非洲裔等学生,曾经也有华裔学生选修过这门课程。TJ表示,这门课的意图在于通过武术串联起东亚的宗教、政治、战争、社会变迁等文化内容,为康奈尔学生提供有特色的课程,使他们更好的理解东亚历史。康奈尔大学体育选修课中开设有简化太极拳课程。一个选修了太极拳课程的学生说,“我被太极拳运动深深吸引。通过学习了解一下这一来自东方的身体文化是我选修这门课的目的”。 另外,在康奈尔大学就读的一部分热爱武术的同学组织注册了一个“康奈尔武术社”(Cornell Wushu),其成员规模保持在30人左右,多数以华裔或华人留学生为主。在我调查期间,恰逢来自纽约的华裔女孩凯丽任职该社团的主席。在来康奈尔读书之前,凯丽已经具备一定的武术基础。尽管她不能讲中文,但始终保持着对中华武术的热爱。她认为,武术是康奈尔教育的有益补充。我与凯丽有过多次的友好交流,能感受到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社团组织者。为了解决社团高水平师资匮乏问题,她会抓住一切机会让同学们提高技艺。她曾主动邀请我为社团做有关武术的席明纳(seminar),还与我一道探访一个武术俱乐部。凯丽与她的同学们因武术相聚在一起,享受着武术带来的快乐。 2.2道教的武术 在康村的下城(Down Town)有一个面向社会开放的道教太极社(Doist Tai Chi Society),成员近百人,规模较大。习练者以中老年人为主,获取健康是他们的重要诉求。该组织的负责人认为,“练习太极拳对身心有益,能够促进身体内循环,减缓压力,改善平衡能力,并且提高力量和柔韧性。”道教太极社是全美道教太极社在康村的分支机构,其总部位于加拿大多伦多。1970年,广东道教徒梅连羨(1931-1998)移民加拿大后创立了该组织。该社团现已覆盖全球二十六个国家,拥有近四万余名会员。康村道教太极社团主要教授梅连羡创编的108式太极拳。 梅连羨在海外传播太极拳之初就设定了非常明确的文化目标。据梅连羨的弟子回忆,他每次教学时总是要告诉大家,太极拳并非仅仅是一系列动作,其中包含有生活的智慧,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与道教传统。不但如此,他还要求在道教太极社教拳的教练要具备“羞愧、荣誉、牺牲、礼节、信赖、奉献、和谐、忠孝”等八大道德品质。参加学习的学员对这位祖师爷的教诲非常认同与推崇,他们表示,“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非常有益。”的确如此,道教太极社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武术俱乐部,他们相互帮助,内部凝聚力强大。如果某一位成员家庭出现困难,其他成员会力所能及的给予帮助。“俱乐部就像一个大家庭(Big Family)”已经成为他们的共识。 尽管该组织负责人不认为他们是一个道教或准道教组织,但事实上,他们形成了一个以祖师爷信仰为核心,以儒释道文化经典为理论基础,以太极拳习练为手段的道教团体。在康村道教太极社习练场所的内部悬挂着的道教太极图、祖师爷梅连羨的照片,以及照片两侧贴有“积德行善,超生济死”的对联,足以体现出俱乐部共同的道教信仰。 2.3格斗的武术 “城市健康俱乐部”(City Health Club)坐落在康村的中心地带。负责人科林在此教授咏春拳与截拳道,格斗武术的传播主要发生于此。科林拥有截拳道教学指导证书,并且已经从事了12年的教学,经验丰富,也非常用心。科林多才多艺,他还专门为俱乐部设计了特色鲜明的徽标。“城市健康俱乐部”是一个综合性的健身俱乐部,咏春拳与截拳道只是其中的课程之一,因此除教授咏春拳与截拳道之外,科林也指导学员进行健身练习。 因传习咏春拳与截拳道,科林将李小龙奉为祖师爷。李小龙的照片被张贴在了俱乐部墙壁上醒目的位置,而且李小龙的“不要祈祷安逸的生活,而是要获得应对艰难生活的力量”这句至理名言也一同被张贴在该俱乐部墙壁上,以激励学员们刻苦练武。当我们讨论截拳道的文化内涵时,科林不止一次的提到了李小龙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李小龙的功夫哲学以及格斗理念也让后人将他视为美国现代综合格斗MMA的创始人。像其它俱乐部一样,科林会不定期的举办一些关于咏春拳与截拳道的席明纳(Semina)或工作坊(Workshop),并邀请康村之外的拳师过来讲学,以增加学员练习咏春拳与截拳道的兴趣,提高技艺。除武术外,科林对中国茶文化也充满兴趣。 2.4气功的武术 气功本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将之与武术相结合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术气功。在康村的南山上,有着三十年执教经验的凯瑟琳经营着一家“伊萨卡空手道天人合一学校(Ithaca Karate Harmony with Nature School)”。仅从这个学校的名字,我们就能感触到它浓郁的东方文化色彩。虽名为空手道学校,自我防卫术以及中华武术气功亦是重要的授课内容之一。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凯瑟琳在美国本土以及中国四川接受过系统的武术气功训练以及修炼实践。不但如此,她还修习过八卦掌,并将八卦掌与气功相结合为八卦气功向学员进行传授,这让她在康村形成了自身的教学特色。在凯瑟琳看来,武术气功是一种身体文化。她说:“练习气功能够打开身体的经络,可以将外界或者宇宙中的能量吸收进自己的身体之中。气功锻炼可以使习练者更多的关注身体内部和自我。经常性锻炼能够使人获得平和感,这将使人身心健康。” 为了发展以及满足不同群体的健身需求,凯瑟琳把每周的课程都排的很满,而且亲自教学。示范领做之后,凯瑟琳时常还要针对进步较慢的学员做个别纠正辅导。尽管工作辛苦,但凯瑟琳精神抖擞,动作迅捷,这让外人很难从身体与精神状态读出她的真实年龄。正像她反复强调的,武术气功给予她的是身体与心灵的全面修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