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世界民族 >

龚茂富:美国“康村”武术的海外民族志研究(4)

http://www.newdu.com 2019-08-22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 龚茂富 参加讨论

    5.“康村”武术所昭示的武术国际化传播中的文化间性与人类学意义
    5.1文化间性:武术在美国传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武术与美国社会关联交互所标识的不是一种自在的状态,而是文化间性特质的具体呈现。文化只有被接受时才能获得并实现其意义。当武术进入美国并被当地民众接受,我们看到,进入美国人视野引起兴趣或反响的并不是一个整体的武术系统,而只是引起对方关注的特定方面——文化教育、健康实践或宗教信仰等等。正是这些方面展现了武术与美国社会文化的紧密关联。中国本土所谓的武术的整体结构在美国并不存在。也就是说,美国人从自身的意愿或实际需求出发,拆解了武术固有的整体结构。比如,我没有观察到系统的武术功法体系,也没有看到武术散打的流行。可能更有意思的是,哪吒被TJ教授作为案例引入康奈尔大学《东亚武术史》课程中进行分析,这在中国任何武术教材或研究中都没有涉及到的。当我们视所谓的“气功”为迷信后,康村人竟然在乐此不彼的修习。不但如此,他们还编创了八卦掌气功。这些方面不是我们施与的,而是美国当地民众自我重构再造的结果,这恰好说明了武术在当地被意义重组的有趣现象。
    深度理解中华武术国际化传播,就不能无视其所涉及到的“文化间性”问题。中华武术的西传并不是单向度的传递,而是东西方文化的双向互渗、沟通与理解。中华武术遇到美国社会文化时,其文化活性的一面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而这正是武术与美国社会文化相关联的产物。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实际意义正是在与他者相遇时所发生意义重组的交互作用中生成的,因此对武术如何被传送到美国的问题的认知,就不能将武术作为一个孤立的自在的个体来看,而应该将武术放到与美国社会文化发生关联进而发生重构或意义重组的动态过程中去研究。因为,一种文化的意义只能生成于作用过程本身。正是这个间性特质标识了武术西传并与异域本土文化交互作用的真正实际。
    事实上,这是不同文化交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所在。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我们所接受的也并非是西方文化的整体,而只是我们感兴趣的特定方面。如,拳击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也是关于身心和谐的一项运动。然而,拳击被引入中国后,并没有形成如同美国拳击同样的文化系统,而更多的是作为夺取金牌的运动项目而已。武术的跨文化传播,在美国产生影响或作用正是通过这种过程得以实现的。在对武术在美国传播的言说中,我们不仅要看到武术文化中的哪些部分在美国产生了影响,而且更要看到这种影响其实呈现的是一种复合的文化间性特质,即对美国社会而言的意义所在。因此,武术走出去并不是一厢情愿的原本含义的直接输出,而是在深入了解前期个案所呈现的经验规律基础上,结合对方文化期待的重组式走出去关联模式。武术之于西方是否有价值,并不取决于它在中国文化系统中的价值定位,而在于对对象国民众来说武术具有怎样的间性特质,即与它所置身的社会文化具有怎样的关联。
    5.2武术在美国传播的人类学意义——“理解他者”与“反思自我”
    相关研究显示,中华武术有影响地被带入美国口岸是在1847年,由那些被加利福尼亚“淘金热”驱使的中国矿工带去的。如果此说成立,那么中华武术西传美国已有160年的历史。1891年,美国东部的纽约市首次出现了见诸于报端的功夫比赛。经过历史的沉淀,武术已经融入了美国的社会文化之中。前文述及的几则田野资料中的道教太极、八卦气功、截拳道都已经不再是中国本土意义上的武术,而是经过美国当地人再生产并融入当地人日常生活的充满中国传统哲学与理论的“文化他者”——“美国武术”。尽管在这些文化他者中,中华传统武术理论与文化内涵得到加强,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这更像是传统的借用。换句话说,是美国人从中华武术中提取出有利于自身的某些元素,进而将它们重新编码融入到自己的传统中,为己所用,以保持其文化的活力与创造力。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作为他者的武术,美国武术是文化本土化过程的显现。在继承了中国武术一定的基本元素后,他们加入自己的智慧,生产出新的形式并对其赋予新的内涵。通过解读与重构中华武术,当地民众被禁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被解放出来,其日常生活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意义,与此同时也提供了中华武术一种新的文化存在形式。基于中华武术的文化传播,加强了中国与他者之间对彼此和自身特性的了解,而且在交往过程中促生的积极改变推动了人类文化历史前进的车轮,以至于双方都能够获得相应的益处。对于我们而言,建设“文化强国”,则可以透过武术文化来正确理解并欣赏其他民族国家中的人民与文化,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先决条件。我们采用文化人类学来研究武术西传,并探讨武术如何被西方民众接纳的原因即在于此。
    以武术国际化传播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即是对“异文化”与“他者”的理解,同时也带有强烈的自我反思。当前,“文化走出去”战略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战略下,武术走出去目标的实现,也构成了武术从文化资源到资本的创造性转化。这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2月16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已经有了明确的指向。对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揭示,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武术走出去的战略规划。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下几个问题:到底需要拿什么武术资源走出去?谁来承担武术走出去会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以怎样的形式走出去,武术才能实现与他者的对接?
    武术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个有关“武”的文化资源系统。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于将武术仅仅视作一个项目,这极大的阻碍了武术文化的走出去。稍微考察一下邻国日本的武道就很容易理解这一观点。日本武道是一个类似于中国武术的宏观的概念,在这之下,他们把柔道、空手道、合气道、弓道、剑道等项目分类发展,而且每一个项目都自成体系,因此造就了日本武道在全球的繁华。中华武术在美国的单项独立发展或许启示我们,武术文化西传应该考虑,在保持中华武术的大概念的同时,需要适当淡化这个大而全的宏观概念,进而选择能够引发当地民众兴趣的具体武术项目来进行推广。这里呼唤的是一种关于武术走出去的实践操作层面的技术性转变,也是传播理念的突破与升级。
    多年来,我们的武术跨文化推广传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并不杰出。这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管理部门不愿放权,一直把武术走出去当作是一项亲历亲为的实践来做,另一方面则是忽视了对民间社会组织对武术跨文化传播的贡献。管理部门“管办不分”的管理越位问题确实阻碍了武术的对外传播。与其耗费大量经费组织大量的援外或推广传播活动,为什么不转变思路,设立中国武术海外发展基金,对前往异域他国传播武术的民间个体或组织进行资助,以激发强大的民间社会活力呢?考虑到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中国威胁论”以及后冷战思维,高度渲染文化“软实力”、“话语权”非常敏感,那样并不能有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问题的解决。反倒是民间武术个人或团体才更具亲和力与建设性,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可以说,上文述及的太极拳、咏春拳、截拳道等是在美国影响非常大的武术项目,它们中的哪一个不是以民间社会为主力的实践结果?
    此外,以什么样的方式走出去也是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关键之一。对美国人而言,包括武术在内的各种体育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将武术与教育、儒释道文化、养生保健、防身格斗等内容相结合是取得美国民众认同与接纳的极佳方式。教育、健康、防身、宗教等内容才是与美国社会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选项,因此武术的西传必须将这些议题纳入规划设计的范畴进行考量。实践告诉我们,唯有了解并尊重当地的文化规则,与传入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相关联,做到以武传文、以武健身、以武修身、以武防身的“武术+”,武术才能内化到当地文化结构之中,武术走出去的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6.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是被当地人理解接受的过程。救亡强国使命造就的留美热将胡适带到了康村。一百年后,东方文化典型代表的中华武术在康村遍地开花,这应该是被誉为“康大知名校友”的胡适当年所始料未及的。中华武术文化在美国传播历久弥新,尤其是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加强武术文化的海外传播也成了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命题。
    我在文中以四个案例分析了目前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并融入美国本土教育、宗教、健康、文化等生产生活各方面,进而转化为美国人日常组成部分的文化实践。梁漱溟先生曾说,“抽象的道理,远不如具体的礼乐。”尽管这不是他针对中华文化走出去而言的,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亦同此理。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化,它直接作用于身体、气血,海外习练者对中华文化的接受随之顿然变化于不觉,其效果往往神奇。研究认为,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彰显了美国本土社会对武术的理解与不解。在康村人解码、编码武术的过程中,呈现了“一体多元”的武术文化模式,以及对武术普世性的接受与独特个性的困惑不解。这些都是武术在美国传播时遇到的文化间性的直接体现。透过“他者”的视野,这一研究也折射出武术在海外传播的理念、立场、模式、策略等层面转变升级的迫切性与必要性。以“自我”为逻辑起点的“文化走出去”,寄托了人们对“美美与共”的美好想象,但因缺乏站在“他者”立场来思考与应对的实践往往会造成事与愿违、南辕北辙的文化尴尬。从更高的层面上,这也是文化人类学思维之于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所在。


    阅读原文请点击:   
    美国“康村”武术的海外民族志研究.pdf
    原文载于《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