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世界民族 >

罗杨:柬埔寨“红色高棉”战后华商经济复兴的人类学分析(2)

http://www.newdu.com 2019-08-22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 罗杨 参加讨论

    二、历史的断层
    “3年8个月20天”、“20年的断层”,这是笔者所访谈的每位华人都会强调的历史记忆。柬埔寨国运多舛,华人的命运随之起伏,经历过好几个“断层”。
    14—15世纪,柬埔寨历史上最伟大的吴哥王朝的都城被暹罗攻陷,迁都金边。深居内陆的吴哥王城曾是中南半岛上宗教文化的核心地,面向海洋的金边却处于西面印度文明与东面华夏文明的夹缝,柬埔寨史学家大卫·钱德勒(David Chandler)称它是一个“文化断层带”。金边位于四条河流的汇聚点,源于北部内陆的洞里萨河和上湄公河在此交汇,又分成百适河和下湄公河流向南部海洋。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个“文化断层带”成为联接内陆稻作农业区、森林山地与广阔海洋世界的枢纽,各方物资交换转运的辐辏之地。从吴哥迁都金边,地理和行政中心的转变意味着柬埔寨从深居内陆、依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向依靠世界市场和海外贸易的深刻转型。这一时期正是柬埔寨华人社会形成的关键点,17世纪成书的张燮《东西洋考》中辟专章介绍柬埔寨:“篱木州(一说为金边),以木为城,是华人客寓处”,“市道甚平,不犯司献之禁,间有颐者,则熟地华人自为戎首也”,当时金边的华人社会已经形成。柬埔寨从依靠农业经济转向发展海洋贸易,这种转型受到元明两朝中国与东南亚海上贸易扩张的影响,华人大量移居柬埔寨,既是这一过程的结果,又是这一转型的推动者。随着柬埔寨从相对封闭自足的农耕国家转为依靠对外贸易,17—18世纪柬埔寨华商在这一“断层”中崛起。
    1863年,法国开始了在柬埔寨的殖民统治,面对陌生的东南亚土著社会,最令他们头疼的是总与当地最实在的商业领域隔着一层距离,因为传统上是华商充当柬埔寨社会中上层王室贵族与底层民众的中介:一方面,他们购买从农民手中购买农产品,为王室贵族提供奢侈品;另一方面,他们替王室贵族收税、代办经商等,为农民提供必要或急需的贷款。19世纪法国海军军官、探险家弗朗西斯·加尼叶在柬埔寨探险时多次在沿途村镇遇到华商:“华商之有恒产者,每娶土人之女,握商贾之权”,“南掌人爱杂货铜锡器肥皂棉货,番人爱铜丝料件火药,向例贸易以官吏居间,必馈以礼,诸货均经官吏及华商之手,其价定之于华商。”法国殖民柬埔寨后,不得不采用买办制度,找华人作为中介,根据华商掌握的当地商情,告诉西方人该购进什么货物,然后通过华商的销售渠道很快便把这些货物分发出去,利用华商掌握最全面和最直接的市场网络。柬埔寨华商因填补了西方外来者和土著社会之间的“断层”而发展壮大。
    1953年,柬埔寨王国独立,在柬埔寨民族国家的建构时期,作为“非我族类”的华人虽然遭致一定的排斥,但依然得以发展。当时柬埔寨70%的商店仍由华人经营,80%的对外贸易由华人掌控,金边3000多家商店中有2000多家属于华人。然而,1970年,美国支持的军官朗诺发动政变,1975年4月17日红色高棉夺取政权,实行清空城市、废除货币、消除私产、将包括华人在内的民众赶进森林开荒等极端措施。1979年1月7日,越南入侵,推翻红色高棉,1989年才陆续从柬埔寨撤军。1993年,柬埔寨在国际社会斡旋下成立王国政府,进入和平重建阶段。“3年8个月20天”是指红色高棉统治的这段黑暗时期,华人成为柬埔寨的“资产阶级”,华人社会被摧毁殆尽,“20年的断层”则是70年代朗诺上台到1990年重新恢复和平前的战乱年代。
    笔者访谈的华人以第三个“断层”来划分自己的生命,感觉已经死过一次,而今获得重生。柬埔寨华人社会的命运同样如此,多年战乱打断了它原本的发展轨迹,华人要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建构起一个新的社会。因此,“断层”后的柬埔寨华人社会,完整呈现了一个海外华人社会如何从零开始建构起来的面貌,也正因为有这段“破”和“立”的独特历史,相比其他绵延发展、未曾中断的海外华人社会,“断层”后柬埔寨华人社会的重建及其华商经济的恢复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