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互为“他者”的柬埔寨社会与华商 威莫特、施坚雅和魏维尔分别从族群、职业以及认同的角度反思了“多元社会”概念,上述学者围绕的主题及其争议的焦点,实则在于在当地社会中,是否存在一个“华人社会”以及如何定位这个“社会”——在联接当地社会和后续新移民之间具有何种功能,何以嵌入当地社会之中。 红色高棉后,重建柬埔寨华人社会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断层期间留在柬埔寨的,另一种是断层期间逃到国外后重新回来的。这两种人并非毫无关联,他们在重建柬华社会、重振华商经济的过程中密切结合。他们的结合使得现今柬埔寨华人社会的人员构成具有亦旧亦新,亦内亦外的特点,没有出去的这群人,虽然是“老华侨”,但他们自认为是断层后柬埔寨华社的“新一代”,有的很快瞄准时机,踏出国门,在跨国贸易中崛起成为华社“大佬”;出去的这帮人,他们虽是战后柬埔寨华社的“新移民”,在国外打拼,多已加入外籍,有的积累起巨额资本,却带着“老一代”华人对柬埔寨难以割舍的情分回归。这两种人都认为他们才是柬埔寨“真正的华人”,不同于父辈,后者没有在这里长远居住的打算,也不同于21世纪后从中国大陆来的“新侨”,新侨称这些华人为“本地龙”,他们自己是“过江龙”。由这两者构成的华人群体,是红色高棉后柬埔寨华人社会“承上启下”和“沟通内外”的关键,他们联接了断层前后两个时代,是从华侨到新侨的过渡,即两种“过客”之间的中间环节,既是真正“扎根”柬埔寨,又与祖籍国和再移居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两种人继承了红色高棉前华人在柬埔寨经商的悠久传统。柬埔寨华商经济深嵌入柬埔寨本土社会,它们的历史在断裂中延续和轮回。从吴哥王城到金边港口,在柬埔寨历史的分水岭上,华商既是柬埔寨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转为依靠外部市场这一深刻变革的受益者,也是其承担者,因为柬埔寨人“从事种稻、僧侣或当官”,“销售、园艺和对外贸易掌握在华人或华裔手里”。而经历“20年断层”后的华商经济,依然是凭借在上述柬埔寨历史的转折时期构建起的“区域性的贸易体系”。柬埔寨沦为法国的殖民地,这是其历史的又一个分水岭,西方殖民者与土著社会之间总是“隔着一层”,这一层便是华商,作为外来者的西方人,不得不依靠华人在当地的商业网络,才得以和土著社会衔接,使柬埔寨偏僻乡野出产的产品进入世界市场,将世界市场上的货物销往柬埔寨农村。20世纪90年代,当柬埔寨的国门重新打开,联合国军、台湾人、香港人、马来西亚人、新加坡人等作为新的外来者,小到他们的“吃喝拉撒”,大到巨额投资,也需要本地华人的接引,才能在柬埔寨社会落地。华商,对外,使柬埔寨经济融入外部世界;对内,使外来者适应本土社会,正是他们介于内外之间的“中间”角色,以及他们的“中间层”发展模式,使他们成为柬埔寨这个“多元社会”中的“中坚”力量。 华商在柬埔寨社会结构中的这种位置和功能,也是其作为“他者”,与柬埔寨社会长久以来互动弥合、相辅相成的结果。柬埔寨人大多习惯生活在农村,扎根土地,靠天吃饭,城里的柬埔寨人更愿意做官而不想经商,加之其宗教强调个人的修行与解脱,笃信佛教的柬埔寨人,其生活观是朝向未来的超度,而此世的生活则眼光向内,面向土地与佛寺,于是,它早已把世俗的经济活动交给华人。其次,不同于中国社会中的等级与升迁方式,传统上,诸如柬埔寨、泰国这类东南亚社会只划分贵族和平民,平民不属于土地,而属于他们的保护人,每个人都在其固定的地位上履行明确的义务和权利,但华人作为外来者,脱离于这套人身依附关系之外,因此,在土著社会结构中,在最顶端的保护人和最底层的受保护人之间,为华人留下可以填补的“断层”。 地处印度文明与中华文明“夹缝”的柬埔寨,正是巧借来自东、西两边的“他者”之力,使吴哥王城一度成为中南半岛上的宗教中心,也曾使繁华富庶的金边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经历20世纪20年的战乱后,一片空白的柬埔寨想要浴火重生,同样需要他者。1989年,越南刚刚从柬撤军,柬埔寨谢辛亲王便召集十一位华人去他家,这些华人是战后利用金边百废待兴、亟需小手工业的时机第一批重新从商的华人。谢辛亲王让他们筹备恢复华人组织:“大多数高棉人想在政府里当官,不喜欢也不善于经商。你们应当组织起来,联系在海外的亲戚朋友,吸引外资,当好发展经济的桥梁。”而独揽柬埔寨军政大权几十年的洪森,早在担任首相之前,就礼贤下士,亲自去请战乱时逃亡海外、积累起丰富资源的一些柬埔寨华人回归;出任首相之后,更加意识到华商对于柬埔寨经济恢复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无论是踩着脚踏车奔波于金边与泰国、越南之间的崇山峻岭,划着小木船颠簸在暹罗湾的风浪中交接货,还是将被中国农民视作安身立命之“根”、被柬埔寨人奉为神圣的土地作为“生金”的媒介,柬埔寨华商总是在各种历史的断层之中,在各国贸易的夹缝之内,“转来转去”、“靠来靠去”、“换来换去”,形成断层和夹缝之间的“中间层”。他们在“来”“去”之间,在“内”“外”之间,与土著社会和更广阔的外部世界互为他者,认识和理解不同的社会文化机制,并思考如何使自身融入其中而又超脱其外。 阅读原文请点击: 柬埔寨“红色高棉”战后华商经济复兴的人类学分析.pdf 原文载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8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