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鞠清远:《唐代财政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第102页。 ②唐长孺:《唐代色役管见》,《山居存稿》,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80页。 ③杨际平:《唐前期的杂徭与色役》,《历史研究》1994年第3期,第84页;戴建国:《唐〈开元二十五年令·杂令〉复原研究》,《文史》2006年第3辑,第132页。 ④王永兴:《敦煌唐代差科簿考释》,《历史研究》1957年第12期,第82页;张泽咸:《唐五代赋役史草》,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24页;唐长孺:《唐代色役管见》,《山居存稿》,第171页。 ⑤松永雅生:《唐代差役考》,《東洋史学》第15号,1956年9月,第17—41頁;濱口重国:《秦漢隋唐史の研究》上巻,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66年,第519—530頁;宫崎市定:《唐代赋役制度新考》,刘俊文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4卷《六朝隋唐》,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390—395页。 ⑥小笠原宣秀、西村元祐:《唐代徭役制度考》,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编:《敦煌学译文集——敦煌吐鲁番出土社会经济文书研究》,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873—891页。 ⑦渡辺信一郎:《唐代前期賦役制度の再檢討——雜徭を中心に》,《唐代史研究》第11号,2008年8月,第22頁。 ⑧程喜霖:《从吐鲁番文书中所见的唐代烽堠制度之一》,唐长孺编:《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295—296页;《唐代烽子上烽铺番期新证——新出烽铺文书研究之三》,《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第7页。 ⑨程喜霖:《汉唐烽堠制度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第217页。 ⑩程喜霖:《唐代烽子上烽铺番期新证——新出烽铺文书研究之三》,《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第7页。 (11)参见王永兴:《唐天宝敦煌差科簿研究——兼论唐代色役制和其他问题》,《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28—140页;李春润:《略论唐代的资课》,《中华文史论丛》1983年第2辑,第60页;张泽咸:《唐五代赋役史草》,第345页;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上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545、550、552页。 (12)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5《烽火》,《中国兵书集成》第3册,北京:解放军出版社、沈阳:辽沈书社,1988年,第205页。 (13)程喜霖:《汉唐烽堠制度研究》,第214页。 (14)程喜霖:《吐鲁番文书所见唐代杂徭》上篇,《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37页。 (15)唐长孺:《唐代色役管见》,《山居存稿》,第175页。 (16)程喜霖:《唐代烽子上烽铺番期新证——新出烽铺文书研究之三》,《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第7页。 (17)黒板勝美編:《令羲解》巻5《軍防令》,《国史大系》(普及版),東京:吉川弘文館,1985年,第202頁。 (18)柳洪亮:《新出吐鲁番文书及其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86页。该文书程喜霖进行了考证,确定是唐高宗时期的文书,参见氏著:《吐鲁番新出唐代烽铺文书考释》,新疆吐鲁番地区文物局编:《吐鲁番学研究:第二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第60—68页。 (19)王永兴:《敦煌写本唐开元水部式校释》,《陈门问学丛稿》,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88页。 (20)如《唐蒲昌府承帐、随番、不役、停番等名簿》、《唐蒲昌府番上、不番上等名簿》、《唐蒲昌府支配诸所人等名簿》、《唐蒲昌府番上烽、镇人名簿》等,参见陈国灿、刘永增编:《日本宁乐美术馆藏吐鲁番文书》,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第94、100、102、105页。 (21)《唐西州某年七月卫士阴回运、徐进达等辞为请海峻等入山替番事》,程喜霖、陈习刚:《吐鲁番唐代军事文书研究·文书篇》,《录文一·军府》,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9页。 (22)《通典》卷35《职官十七》,王文锦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967页。 (23)唐长孺:《唐代色役管见》,《山居存稿》,第173页。 (24)《清本,杂令卷第三十》,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整理课题组校证:《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附唐令复原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432页。 (25)赵璐璐:《唐代“杂职”考》,《文史》2010年第3辑,第121页。 (26)《唐会要》卷65《殿中省》,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1128页。 (27)唐长孺:《唐代色役管见》,《山居存稿》,第180页。 (28)《清本·杂令卷第三十》,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整理课题组校证:《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附唐令复原研究)》,第378页。 (29)王永兴:《敦煌写本唐开元水部式校释》,《陈门问学丛稿》,第290、286—287页。 (30)《唐律疏议》卷16“诸应差丁夫”条,刘俊文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17页。 (31)黒板勝美編:《令集解》巻12《田令》,《国史大系》(普及版),東京:吉川弘文館,1985年,第378頁。 (32)《清本·赋役令卷第二十二》,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整理课题组校证:《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附唐令复原研究)》,第393页。 (33)黒板勝美編:《令集解》巻13《賦役令》,《国史大系》(普及版),第389頁。 (3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5,神宗熙宁五年(1072)秋七月壬午,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5697—5698页。 (35)《唐六典》卷3《尚书户部》,陈仲夫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78页。 (36)《唐律疏议》卷16“诸非法兴造”条,第313页。 (37)《吐鲁番出土文书》第8册,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255页。 (38)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上卷,第1076页。 (39)唐长孺:《唐代色役管见》,《山居存稿》,第171页。 (40)《吐鲁番出土文书》第6册,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496—497页。 (41)小田義久:《大谷文書集成》第1巻,京都:法藏館,1984年,释文第46、70頁。 (42)《北史》卷60《李弼宇文贵侯莫陈崇王雄传》“论”,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155页。 (43)《通典》卷35《职官十七》,第965—966页。 (44)《唐律疏议》卷28“诸征名已定”条,第532页。 (45)小田義久:《大谷文書集成》第2巻,京都:法藏館,1990年,释文第7—8頁。 (46)荣新江、李肖、孟宪实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115—117、118页。 (47)孟宪实在《唐代府兵“番上”新解》一文中指出过该问题,但他将15日作为番期。(《历史研究》2007年第2期,第73页) (48)《唐六典》卷5《尚书兵部》,第154页。 (49)张国刚:《唐代防丁制度考述》,《唐代政治制度研究论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90页。 (50)《通典》卷29《职官十一》,第810页。 (51)荣新江、李肖、孟宪实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第116、118页。 (52)《唐六典》卷5《尚书兵部》,第155、154页;卷14《太常寺》,第406页;卷6《尚书刑部》,第193页。 (53)《吐鲁番出土文书》第6册,第570页。 (54)《唐六典》卷2《尚书吏部》,第31页,卷5《尚书兵部》,第153页。 (55)《新唐书》卷46《百官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97页。 (56)《通典》卷4《食货四》,第78页。 (57)陈国灿、刘永增编:《日本宁乐美术馆藏吐鲁番文书》,第66、39页。 (58)《吐鲁番出土文书》第6册,第570页。 (59)荣新江、李肖、孟宪实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第31页。 (60)陈国灿、刘永增编:《日本宁乐美术馆藏吐鲁番文书》,第65、106页。 (61)小田義久:《大谷文書集成》第2巻,释文第7頁。 (62)《吐鲁番出土文书》第6册,第496、497、568页。 (63)陈国灿、刘永增编:《日本宁乐美术馆藏吐鲁番文书》,第66页。 (64)《吐鲁番出土文书》第7册,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401、464页。 (65)《通典》卷35《职官十七》,第965页。 (66)《新唐书》卷55《食货五》,第1398页。 (67)《清本·杂令卷第三十》,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整理课题组校证:《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附唐令复原研究)》,第432页。 (68)王永兴:《敦煌写本唐开元水部式校释》,《陈门问学丛稿》,第286页。 (69)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5《烽火》,《中国兵书集成》第3册,第205页。 (70)《唐会要》卷33《散乐》,第612页。 (71)《新唐书》卷46《百官志一》,第1190页。 (72)《唐六典》卷7《工部尚书》,第222页。 (73)王永兴:《敦煌写本唐开元水部式校释》,《陈门问学丛稿》,第286—287页。 (74)《唐六典》卷5《尚书兵部》,第161页。 (75)《旧唐书》卷42《职官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807页。 (76)《唐六典》卷2《尚书吏部》,第31页;卷5《尚书兵部》,第153、154页。 (77)《新唐书》卷46《百官志一》,第1190页。 (78)《唐六典》卷5《尚书兵部》,第155、156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