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皇权与明治维新(3)

http://www.newdu.com 2019-09-19 《日本学刊》2018年第6期 杨栋梁 参加讨论

    三、维新与“圣裁”
    倒幕的过程惊险万状,“维新”的道路同样布满荆棘。进入维新期,日本通过武力镇压佐幕势力反抗、版籍奉还、废藩置县、废除身份制、地税改革、工业化政策、征兵制、义务教育、颁布宪法和修改不平等条约,废除封建幕藩体制,实现中央集权,引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此翻天覆地的维新,并不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纸操作,而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摸索前行的,在关乎国家发展战略及其道路选择的重要节点上,天皇发挥了无人可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这里不妨试举两例:
    一是明治天皇在“明治六年政变”中的表现和作用。
    随着1871年废藩置县和天皇亲政的中央集权体制建立,可以确认“王政复古”已经实现,但要同时确认日本发生了“维新”抑或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则为时尚早。正如同年底明治政府一份文件的自白,当时对“内政如何改革,法律如何确定,政治上采取何种方略,外交上以何为准”(32)尚无清晰思路。因此,为“求知识于世界”,明治政府于1871年12月派出半数政府核心成员参加的岩仓使节团,对欧美各国进行了长达20多个月的考察。
    岩仓使节团出访期间,废除士族俸禄和地税改革等维新事业已经启动,但改革遇到士族阶层的巨大阻力,留守政府内部也存在严重分歧。1873年7月28日颁布《地税改革法令》后,社会上反对之声高涨,政府压力骤然加大。政府参议西乡隆盛认为,改革触犯了士族利益,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士族生乱,而最为现实的办法便是祸水外引,目标则是朝鲜,理由是朝鲜自1869年以来拒收日本国书(33)属“傲慢无礼”,1873年5月又在朝鲜草梁的倭馆墙壁上张贴布告,侮辱日本“受制于人而不耻”,是“无法之国”。(34)8月16日,西乡面见太政大臣三条实美,力陈遣使朝鲜之必要,即“使节一到,彼必欲杀害使节,如是则可兴问罪之师。察方今国内形势,发生内乱征候已显,故宜谋划远略,将其郁勃气锋移外,扬国威于海外”。(35)17日,政府会议决定采纳西乡建议并上奏天皇。但是,19日得到的敕谕是“差遣西乡为使节赴朝鲜国之事,宜待岩仓归朝熟议再奏”(36),于是遣使朝鲜之事只好搁置。天皇此举事出有因,他清楚已经先期回国的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及大隈重信等朝廷重臣反对遣使朝鲜,等待岩仓发表意见也是真实想法。这表明,大事面前,20岁的睦仁天皇已显持重。
    9月13日,右大臣岩仓回国。10月14日,政府会议专题讨论遣使朝鲜问题,除木户因病缺席外,所有参议到会。会上爆发激烈的征韩论战,西乡隆盛、板垣退助、副岛种臣、后藤象二郎、江藤新平力主遣使,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等反对,主要理由是国家贫弱,应以内治优先,外征条件还不成熟,会议无果而终。15日会议继续进行,西乡故意缺席向会议施压,两派依然坚持各自主张,互不让步,主持会议的三条担心“若否定西乡主张,彼必辞职,而隆盛的进退关系天下大事”,遂决定采纳西乡意见。于是大久保、木户提出辞呈,岩仓告假不朝,三条太政大臣无力阻止政府分裂,于19日晨急火攻心不省人事。当日,天皇敕谕岩仓代理太政大臣主持政务。23日,岩仓上书,力陈反对遣使理由。24日,天皇准奏,诏曰:“朕自继统始,欲体誓先帝遗旨,尽报国安民之责,赖众庶同心协力,渐至全国一致之治体,故当整国政,养民力,以期成功于永远。今嘉纳具视之奏状,汝宜奉承朕之意。”(37)天皇下旨,一言九鼎,征韩派无力回天,西乡、板垣、副岛、后藤、江藤等五位参议愤然辞职,陆军少将桐野利秋等不少军政官员亦辞职而去。为了稳住形势,25日,明治天皇在皇宫小御所亲自召见11名近卫兵将佐,29日又在小御所召见了140余名近卫兵佐尉级军官,当面做出“国事多难内外不易形势之际,朕深忧之,汝等宜体认朕意,更加努力尽职”(38)的训示。
    征韩论战表面上是内治和外征何者优先之争,实质上则是要不要维新的保守派与近代派的治国方针路线之争,结果将决定维新是半途而废还是深入开展。从两派力量对比看,毋宁说以西乡为首的外征派占优。当时西乡身兼政府首席参议、陆军大将、近卫兵都督数职,在士族中的威望无出其右者,其征韩主张亦得到政府决策层半数成员的支持,可谓手握重兵、位高权重。正如三条所虑,否定他的主张要冒巨大风险,对此明治天皇也不会心中无数,却做出了否定征韩的“圣裁”,并且从其“嘉纳”岩仓奏折的语气中也可以看出,其“圣裁”态度明确,没有丝毫的勉强和犹豫。对此,合理的解释只能是,明治天皇不但具有独立的理性判断力,而且具有一代君主的魄力。正是因为天皇的支持,岩仓、大久保为首的内治派才会击败征韩派,实现政府核心层的组织清洗,形成“岩仓—大久保体制”,进而全面推进足可称之为“维新”的近代化改革。
    二是明治天皇在“明治十四年政变”中的表现和作用。
    进入19世纪80年代,疾风暴雨式的“维新”进入深化、整合期,政治、经济体制形塑及意识形态建构的任务紧迫。但是,大久保被暗杀后,大隈重信和伊藤博文作为政府决策层的核心人物,政见分歧不小。前者被社会视为开明派,对自由民权运动持理解态度,身边簇拥着农商务卿河野敏谦、太政官大书记官矢野文雄等官员和福泽谕吉等学界翘楚;后者智高识广,老成持重,身后有萨摩、长州系军政官员支撑。二者的较量,确将影响国家走向。
    1881年,由板垣退助等下野官员组织的自由民权运动已呈不可阻挡之势,基于强制镇压会激生民变的教训和对外彰显文明国家形象的需要,制宪和开设国会开始被纳入政府议程。但是,多数政府成员主张循序渐进,唯有大隈力主速行。3月,大隈在密奏中建议:“以宸裁制定宪法”“1882年末选举议员,1883年初召开国会”“政党官员入编”。(39)伊藤看到大隈密奏后怒不可遏,致函右大臣岩仓说,“熟读大隈建议,实属意外之激进论,然以博文鲁钝之辈,究难追随骥尾”,“其大主张竟如此背驰,实不胜遗憾惶恐之至,数度思考,舍与阁下一同罢免该官外别无手段”。(40)恰在此时,福泽谕吉控制的《东京横滨每日新闻》爆出一条政府丑闻:政府参议、萨摩藩出身的开拓使长官黑田清隆欲将政府投资1490万日元的北海道国有资产,以38万余日元、30年无息偿还条件,出售给萨摩同乡五代友厚经营的关西贸易商会。消息即出,舆论哗然,政府受到猛烈抨击。由于政府参议会议讨论此事时,明确反对者唯大隈一人,故伊藤等认定是大隈故意泄露消息,而这正是搞垮大隈的最好材料。于是,在大隈陪驾巡幸各地期间,伊藤在政府要员中秘密游说,特别是得到了岩仓支持,从而完成了推倒大隈的准备。
    10月11日,伊藤等九名大臣面谒当日返京的天皇时,递上1889年颁布宪法及翌年召开国会、罢免大隈职务的两份奏章。12日,天皇一一“裁准”。据载,天皇再次以“嘉纳”的口吻敕准了第一份奏折,但在裁准第二份奏折前,要求上奏者进一步说明理由,同时明示不是用“罢免”而是以大隈“请辞”的形式敕准。(41)
    “明治十四年政变”是明治政府的又一次组织清洗,政变后以大隈为首的一批非萨长系政府官员联袂下野,以伊藤博文为首的萨长系官僚控制了政府。然而,若由此得出日本进入“萨长藩阀统治时期”(42)的结论依然是不准确的,因为此次政变后,与其说天皇依然是寡头统治的一员,毋宁说其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统治核心的位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