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一个共同体的延续、发展与未来走向,不仅需要完善的理论建构、现实运行的制度设计,更重要的是深层次地考量共同体建设的意旨。[19]在新中国70年壮丽长卷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对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次飞跃的深描,其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在多民族国家一体化的现代建构中扮演主导角色和发挥整合作用的强化。这既是实践经验的积淀,也是共同利益的呼求,还是理想图景的前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接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一伟大社会政治工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大团结大统一绘出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 参考文献: [1]葛剑雄.我们的国家:疆域与人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M].北京:三联书店,2018. [3]刘永刚.“发现”中华民族:从文明帝国到主权国家[J].广西民族研究,2018(5). [4]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6]金炳镐.民族关系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7]李维汉.关于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若干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8]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在逻辑[J].学术界,2019(6). [9]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29.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陈濛濛.中央投入增加 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N].中国民族报,2018-08-19. [12]冯育林.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几个着力点[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2). [13]马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轨迹[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3). [14]李贽.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到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考察和结构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10).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严庆.本体与意识视角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 [17]方堃.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社会化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8]郝亚明.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现实背景、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 [19]青觉. 多元之和与一体之合:中华民族共同体之根本[N]. 中国民族报,2018-07-2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