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革开放中恢复、发展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研究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中共中央新的领导集体,重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得以恢复。事实上,早在1972年,一些地方性的民族政策恢复工作就已提出,特别是在周恩来总理建议下,以农林部学习小组名义,曾派出四个调查组分赴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等地,调查了解民族政策执行情况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商务部当时则纠正了普遍撤销民族贸易机构,忽视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生产和供应问题等,民族政策执行问题局部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纠正错误,拨乱反正,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机构得以恢复,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和科研工作也随之恢复并逐步展开。 (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科研与教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将中国解决民族问题基本制度法制化,为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推动新型民族关系发展和巩固提供了法制保障。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巨变,民族现象的复杂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因而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和科研提出了新要求,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本身也因此逐步表现出显著的学科性特征。 1.中央和各地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机构恢复 1977年在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基础上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属中国科学院的民族研究所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实体,民族理论研究室是民族研究所最早建立的研究室之一,恢复建置后的民族理论研究室,积极与中央民族大学和各地民族学院等教学和研究机构合作,成为推动民族理论研究的重要的专业性力量。同时,中央民族大学和地方各民族大学教学科研活动也逐步恢复并发展。1977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研组发展为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下属的一个研究室(1983年该研究室为民族学系属教研室;1987年筹建民族理论系,1989年设为民族理论政策教科部和民族理论问题研究所,1993年该部与民族研究所、民族学系合并,专司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和教学,并招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本科生。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形成了本科、硕士到博士的教学体系)。中共中央党校、各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于1980年建立民族研究所,负责教学和科研工作,所内设置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室)和5个自治区以及云南、贵州、青海省等民族地区党校、民族干部学校和大学逐步恢复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研室,配备专门的教学科研人员,比如新疆大学1979年就成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室;1980年8月青海省成立民族研究所,设置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室;延边大学民族研究所就在1983年恢复并设置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各省区民族研究所也逐步建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机构。1987年,国家民委筹建民族问题研究中心,1988年9月8日正式成立,该中心实行国家民委党组领导下的总干事负责制,首任总干事为赵延年(时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家民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复三、郑必坚担任顾问。当时该中心在中央部委、在京科研院所、全国各省区市民委及有关研究单位聘请103位研究人员,组建了我国层次最高、范围最广的民族问题科研网络。19%年,在政府机构调整中,研究中心挂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实行主任负责制,1998年7月研究中心恢复总干事制,并扩编成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和宣传的最高组织力量。 1979年5月6日,国家级民族理论研究学术团体—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会成立,研究会的理事会由47人组成(来自于全国14个省区的13个民族),11人组成常务理事会。1980年8月,首届全国民族理论科学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有来自于全国15个省区17个民族的112名民族理论工作者参加会议,会上收到论文78篇,研究者们在会上讨论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的基本问题。到1982年7月,学会有247名会员,分布于全国19个省区71个单位,26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会员占57%。内蒙古、云南、广西、四川、吉林省延边州等成立民族理论研究组织并成为民族理论研究会的团体会员。1990年该学会成为国家一级学术团体,并改称为中国民族理论学会,是唯一全国性的民族理论研究学术团体,学会主要为民族地区和民族工作部门或高校的民族工作者或专家学者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杨静仁、布赫等老一代民族工作者曾担任本会名誉会长,牙含章、伍精华、牟本理先后担任本会会长,副会长则来自于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民委、国家民委、中央党校、北京市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中央民族大学和部分外省市有关单位,常务副会长主持日常工作,该职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理论研究室负责人出任,学会办公室设在民族理论研究室,并多由该研究室工作人员担任副秘书长。学会会员人数经常保持在200-300人之间,最多年份曾达600人。学会每年举办全国性的学术研讨活动。从1989年开始,学会在全国范围陆续聘请了20余位从事民族工作的老同志担任顾问,并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民族工作的意见建议,曾召集过11次顾问座谈会,上报有关民族政策的意见建议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由于会议紧密结合执政党工作的中心任务,围绕少数民族发展和民族地区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对促进民族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会成立后,除组织召开学术讨论会等活动外,还曾从1982年始编辑《民族理论研究通讯》(季刊,内部刊物),成为当时相关学者讨论问题的重要学术平台,共出刊60余期,1996年因中国社会科学院减少办刊等原因停刊。2017年,第十一届理事会组建,国家民委副主任陈改户任本会会长,还有9位资深民族理论专家任副会长。历次学术研讨会均围绕民族工作中最主要、最紧迫的问题展开,讨论民族理论和现实民族工作中的最前沿问题,推动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强化民族理论研究室科研工作,在研究所业务工作改进和安排中要求民族理论室“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体系,对党的民族政策及其实施中的理论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术研究,对国外民族问题的思潮与理论,对重点国家的民族政策及其实施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科研人员,做出科研成果。 1980年以后内蒙古、四川、云南、广西、新疆等地也陆续成立民族理论研究学术组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