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国性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科研活跃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再兴的过程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民族工作的恢复有着密切关系。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活动在政府民族工作需求推动下不断扩展和深化。 1978年3月20-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民族科学研究规划座谈会,有关部门和单位共200多人参加交流中国民族研究工作情况,讨论了八年研究规划和实现规划的初步设想。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力群副院长到会讲话。 1978年12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学院、国家民委三司在民族文化宫联合组织召开“民族问题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科研人员、领导干部和民族工作者一百多人,国家民委三司的马寅、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宋一平、国家民委负责人江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云北峰、北京大学历史系白寿彝教授等在大会上发言。座谈会重点讨论的问题有五个,即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存在的长期性;社会主义时期如何正确对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加强民族团结与四个现代化的关系;民族历史和民族学的一些理论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乌兰夫到会讲话,并就如何开好座谈会讲了他的意见,指出民族工作、民族研究、民族教育,非常需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但是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目的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更好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边防工作会议,全面重申党的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工作拨乱反正。同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共同召开民族政策宣传工作座谈会,决定1980年春节前后集中进行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1979年4月25日至5月6日,全国民族研究工作规划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会议就民族研究工作如何为四个现代化服务和一些理论与学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制定了《全国民族研究工作1979-1985年规划》并成立中国民族研究会,成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开展全国性科研活动的重要平台。 民族地区地方性的民族理论研究活动也逐步开展起来,各民族地区关注的主题是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如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等问题。比如1979年3月,贵州省政协民族组、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省民族研究所联合举办“贵州省民族问题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学者100多人,讨论会有22人发言,涉及民族概念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并提出建立我们自己的“中国民族学”的问题。1986年,武汉市也召开了首届民族理论政策研讨会。1987年10月,西北五省区社联协商发起召开西北地区民族问题理论讨论会,来自陕西、青海、新疆、宁夏、甘肃五省区民族工作者、学者等40多人参加会议。 1980年4月7月,中共中央在《关于转发<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通知》中指出:“在我国各民族都已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今天,各民族间的关系都是劳动人民间的关系,因此,所谓‘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说法是错误的”。同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评所谓“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从理论上批判了民族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民族理论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进了民族理论界的思想解放,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的深化。 1983年,全国民族研究规划指导小组成立,指导和协调全国的民族研究工作,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研究得到很大的资助,1987年国家社科基金设立后,民族理论项目资助频度和力度也不断加大,自1987年以后,民族理论与政策很多研究项目得到国家社科基金大力资助,相关主题包括民族地区政治稳定和国家统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民族关系研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新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立足西藏实际,加强民族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发展与创新研究等诸多项目得到资助。此外,各民族省区曾有针对本地区的民族政策研究项目得到资助。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也直接得到国家民委的推动。1985年7月15至19日,第一次全国民委系统民族理论工作会议召开,来自于各省区、直辖市民委、各民族学院和各地民委所属民族研究机构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有关同志112人参加会议。国家民委副主任任英主持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杨静仁到会讲话,国家民委秘书长刘先照做题为撇好民族理论工作,为各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报告。此次会上提出编印民族理论研究刊物、招收民族理论研究生,培养民族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人员等学科发展重要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的活跃,专业培训机制也在探索之中,如1985年,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会举办为期一学期的民族理论专业培训班,培训班招收了内蒙古、黑龙江、云南、青海、甘肃、四川等7省区的56名学员,分属17个民族。培训班设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础》《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两门专业课,授课时间为170多学时,另外有170学时左右的专题讲座,讲座的授课人为牙含章、宗群、马寅、李宏烈等从事民族工作多年的老前辈,还有国家民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民族理论研究会的有关专家和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院组织牵头召开“全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研讨会”“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以及“全国民族理论研究生学术研讨会”等教育科研会议,成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交流常设性平台,极大地促进了民族院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公共课程的科研教学交流,推动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 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材出版和人才培养 任何一门学问实现学科化都需要教材和人才的支撑,一方面要有从事相关研究和教学的队伍,另一方面也要有质量良好的教材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改革开放以前,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大多还是政策学习和宣传内容为主,尚未编写各级学校统一教材。改革开放之初,很多民族院校的教材都还是非正式出版物,比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讨论稿)》(油印本,西南民族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教研组编,1979年)就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最初集体编著的教材。1982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导和组织中央、西北、西南、中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青海、西藏等十所民族学院从事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学工作的部分教学人员,集体编写《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用教材),参加本书初稿起草工作的有刘锷、丁汉儒、何润、王国栋、侯广济、杨绍全、石农心、杨拯、彭英全、陈光国、马维良、陇若兰、陈衣、周光大、袁少芬、潘德义、范荣春、刘绍历等,形成第一本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正式出版的教材。此前一年,还有《民族问题概述》(刘锷等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此后还出版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蒙文)》(卓斯郎,王玉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1984年,2008年内蒙古有特木勒和谢高娃所著《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蒙文版)面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很多从事民族理论教学的高校都开始出版相关教材,此外,中共中央党校和各省区党校相关教学专家也出版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方面的教材,这些教材都经历了改版和修订。 中央民族大学分别于1980年、1985年在全国首次举办本专业教师进修班、助教进修班;1986年设立全国首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本科专业,1989年成为全国同类专业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部委级重点学科,先后获得全国第一个本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各民族学院、民族地区一些高等院校和党校都有相关专业得以陆续设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也于1985年招收首届民族理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8年开始招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此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为民族院校及民族地区高校的公共必修课而存在,成为民族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为正式称谓,成为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理论和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重要阵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