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审公廨中美商民混合讼案的纠纷样态 五口通商之后,西人蜂拥自西而徂东,或传教通商、或淘金冒险,旅华美侨亦因之日众。据统计,1873年在华美侨人数为541人,1887年增加到855人,1897年攀升至1564人,1907年则飚升到2862人。⑨这些美国侨民,大多寓居于上海公共租界。上海公共租界的美侨人数,1870年为255人,1880年为220人,1890年为323人,1900年为562人,1910年则达到940人之多。⑩寓居上海的美侨,广泛参与了上海商埠的商业活动及其他各类实业活动。(11)在此背景下,上海租界中美商民之间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因之迭起。下表为钞本所见美驻沪领事署与会审公廨交涉案件类型一览表。 由上表可知,钞本共涉及各类案件208件,其中中美混合民刑案件178件,中美混合案件中又包括为美国人服务的华籍用人与其他华人对讼案件11件。按照1868年12月《上海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如经涉讼”,“至讯案时,或由该领事官或由其所派之员,准其来堂听讼”。(12)清末民初,“华洋诉讼之范围已渐推广,凡和外人利益有关事件,亦作为华洋诉讼事件”。(13)故本文将为美国人提供服务之华籍用人与其他华人之间的诉讼,亦纳入中美混合讼案的范畴。此外,钞本还涉及华人控无国籍洋人案件3件,以及纯粹华人间民刑案件27件。 当然,钞本涉及最多的仍为美侨控告华人之中美混合案件。该类案件共计167件,大抵可分为刑事和民商事两类。就美侨控诉华人刑事案件而言,为数甚少,仅19件,且皆为轻微刑案,主要集中于华人盗窃,或美商用人及买办拐款、职务侵占等方面。如1913年3月5日和31日函,分别交涉之美商美孚浦东油栈控华人沈迪堂偷窃一案和美商通和洋行控告华人庄锡卿等私窃木桥一案。而美商华人买办或雇员被控侵占或拐款之案,亦有数起,如宣统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函交涉之美商胜家机器缝衣公司控该公司经理人刘名泉冒名侵吞一案,(14)1913年4月9日两桢交涉函,分别提及美商胜家公司控收账人陆寿和周效芬拐去公司账洋两案,等等。 美国商民控诉华人之民商事案件的类型较为复杂,且数量甚多,至少有148件。展开而言,其纠纷样态约有如下数端。 (一)商事交易纠纷 商事交易纠纷是该时期上海中美商民纠纷最主要的形态,钞本共涉及此类案件约92件。在商事交易纠纷中,又以商欠纠纷最为典型,约62件。商事交易首重钱货两讫,然在中国近代上海的华洋贸易中,为加速商品流转,赊购和分期付款等贸易方式亦较普遍;加之市场行情涨落难测,倘华商向美商购货后一时资金不敷周转,虽约好定期归付货款,到期因货物滞销或价格暴跌以致不能践约而滋纠葛的情形频频有之。如宣统元年六月二十八日的交涉函中,美国会审官“以美商怡昌洋行控肇丰号积欠货款一案”,“该号主王斗初等避迹他方,缉提无着”,要求会审公廨将肇丰号主“提案讯办”,“早为设法清理欠款”。同年八月初九日函亦提及,美领事署将美商丰泰洋行“控华商成余号叶培生、张子建、吴端伯等结欠上海规元”之“华洋文禀五分”转呈会审公廨,要求会审公廨“查阅饬传该被等到案早日订讯”。其余如美商怡昌洋行控森森泰玻璃号、增泰源玻璃号及任祥茂木器号三家结欠货款案;(15)美商密阙尔控华商崔雪琴等不付欠银案;美商胜家公司具控华人方志恩购机器欠洋不还案;美商德高洋行控华商夏资生、黄文龙购货欠银案;美商丰裕洋行控芜湖东余公司经理人李缦云购面粉不付货银案;(16)等等。兹不一一缕述。处理此类纠纷案件时,若华商因破产倒歇而无法偿债,如果并非有意欺诈,会审公廨通常判令将倒闭华商的财产货物变卖按数摊还于债权人。 此外,在商事交易纠纷案件中,定货纠纷案件数量亦复不少,约为30件。定货与现货交易不同,其是对预期交易的承诺。这种承诺包括口头协议和书面契约(即“定货成单”或“定单”)两种方式,(17)又尤以书面契约最为常见。(18)钞本显示,清末民初上海租界中美商人定货纠纷较多见的是华商由于定货不出,以致被美商扭控到官。如宣统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函云:“据美商恒丰洋行禀称,华商慎大洋货号曾向该行定购绸布若干箱,至今未来出货”,“特具呈华洋禀单二分”,“恳为送请詧阅”。类似典型案件还有美商公利洋行控华商协生昌号等定货不出案;美商丰裕洋行控华商裕新号定购梯布延不出货案;美商丰泰洋行控华商协成号定货不出案;(19)等等。中美商民之间的定货纠纷频发,一度导致美国领事直接函告上海道台,要求由中国官府承担美商损失。其谓:“如中国商人有不遵条约之事(按即指定货不出而言),则应由中国政府担其责任。”(20) (二)土地房产纠纷 允许西人在华赁屋或租地自建以为居住之所,始于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上海租界甫经开辟,许多洋人纷纷携资在沪占有土地并建造房屋。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前后,大批华人为避战乱举家迁入租界,租界人口遂由是激增,洋人仅出租地皮和房屋就能大发其财。“自从1870年以来,地产一业,尤其在上海,是外人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21)随着美侨美商在上海房地产经营活动的加强,中美商民间的土地房产纠纷也开始出现。钞本共涉及该类案件12件,具体包括土地买卖纠纷和房产买卖与出租纠纷两类。就前者而言,由于中美商民之间的土地交易,多以华人为卖主,故该类纠纷主要体现为美侨以价款或土地交付为诉因禀控华人。宣统二年二月十三日函载:华人陈发法将菜园售与美商郎利,实际土地为二亩,当时议定地价为2300元。及至交付田单时,郎利发现田单“只载一亩四分之数”,于是将陈发法控至会审公廨,要求按田单所载实数付款,“欲索回余价四百元”。(22)就后者而言,由于土地转让往往与地上产业有着若干关联,加之因贮货营业等需要,房产的买卖与转让纠纷在中美商民之间也偶有发生。宣统元年七月间,美商美孚火油公司向华人张恒和购买房产一所,不料张氏在卖屋前已将其租与瑞嘉洋行,该洋行不允迁让,美孚火油公司于是将张恒和控上公堂。(23)此外,华人租用美商房屋,因拖欠租金或违背租房合同被美商控告者亦不乏其人。如宣统元年十月十七日函所涉美商景记公司控华人张芝生积欠房租一案,及宣统三年闰六月十五日函所涉美商德高洋行控华人沈宝昌违背租房合同将承租房屋“故作同式之营业”一案。(24) (三)牌号版权纠纷 所谓牌号,系今日所称之商标,“谓营业者表彰系自己制造商品及自己贩卖商品所用之文字、图书或记号也”。(25)晚清时期的上海,因华商商标观念淡漠,或为贪图便宜、或昧于商标常识,以致误冒洋商牌号之事不胜枚举。(26)美商美孚洋行曾因“新闸桥北中国界内各火油栈所售新牌火油”,均有冒用其老牌旧箱现象,“特派令日本人高岩勋次郎前往该处秘密调查”,并“禀请美总领事维君转致沪道,移知巡警总局,一俟该日人前往查验,请即派员帮同办理”,上海道台蔡乃煌“允通融照办”。(27)钞本涉及中美商民之间的冒牌纠纷案件9件,其中有6件为美孚洋行控告华人冒仿美孚火油案件。如美孚洋行控华商协源祥号主邵尔康以新油装入老牌火油箱影戤美孚牌号一案,(28)以及美孚洋行控华商怡和祥号主朱福元、泰康祥号主薛者亭、祥泰洋货店、华人孙经裕等出售冒牌美孚火油,或以别项劣油假冒美孚牌油出售等案。(29)另,钞本还载有一件花露水冒牌纠纷案。宣统元年八月初三日函云:美商老晋隆洋行经理人麦格赖通过美领事署投禀会审公廨,控告中国勒喴药房“收买瓶上印孖梨烟林文字样之花露水空瓶”,实以其自制之花露水“冒牌混售,希图渔利”。(30) 所谓版权(Copyright),系英美法系用语,大陆法系多称为著作权。按清末《大清著作权律》之定义,“凡称著作物而专有重制之利益者,曰著作权。称著作物者,文艺、图画、帖本、照片、雕刻、模型等是”。(31)版权观念虽在中国由来已久,但迄至清末,对于著作者和出版者版权利益的保护,在法律制度层面仍几近阙如。(32)到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先进印刷技术的引进,以及各式译书局的纷纷设立,中国译介之西书数量日益激增,西方列强开始谋求在条约制度框架内将本国出版商的版权保护制度化。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通商行船续订条约》明确规定中美两国相互保护版权。(33)清末民初的上海租界,在治外法权庇护下,其出版事业盛极一时,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文化中一个重要元素。(34)该时期的涉外版权纠纷也以上海最为多见。钞本载有唯一一例涉美版权纠纷案。1911年间,美国经恩公司(Ginn & Co.,又译金恩公司)委托律师佑尼干(Thomes R.Jernigan),(35)致函美领事署要求转呈会审公廨。函称: 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志燕公司(即经恩公司)出版之洋文General History by Myers(《欧洲通史》)等书翻译华文,颜其名曰简要英文法教科书、初学英文轨范及增广英文法教科书,实属侵犯志燕公司之版权,请为致廨饬传商务印书馆到案讯办。(36) 该案的解决颇费周折。先是被告商务印书馆延丁榕和礼明(Fleming,W.S.)两律师与原告代理律师佑尼干在会审公廨对讼。原告律师称翻印之书曾在美国注册,并在上海道署商标册存案,现被商务印书馆翻印,因此书即属财产,故请公廨予以保护并查办被告。被告律师辩称商务印书馆翻印此书实为谋公益起见,并查此书在中国并无版权保护之利益,故虽翻印但不违反中国新订之版权法律,请堂上将全案即刻注销。(37)上海书业商会为此亦特呈文上海道,依据前述《中美通商行船续订条约》第11款,强调《欧洲通史》并非专备中国人民所用之书,美商实属误认版权,并吁请上海道严词驳拒。会审公廨后来根据条约判决经恩公司败诉。经恩公司和美领事不服,迭次抗议。美国使臣也多次照会中国外务部,进行无理诘难。嗣后外务部只得转饬上海道,要求其函令商务印书馆与经恩公司自行了结此案。(38) 近代上海租界为“各国杂处之地”,“商标版权问题甚为复杂”。(39)钞本所载中美牌号版权纠纷案虽然数量不多,但作为清末民初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就其表现形式和历史影响而言,仍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四)借贷纠纷 清末民初的上海租界,华商或华人由于资金短绌,向外商银行或洋商借贷以应急需,然逾期未能偿还本息,以致被洋人控上公堂者,亦不在少数。钞本涉及美商银行或美侨控告华人欠银不还之借贷纠纷案约14件。宣统三年九月初六日函称:“花旗银行现控庆余号东陈逸卿被欠借银二十一万二千九百四十五两零八钱,外加长年八厘利息,为数颇巨,具呈华洋文禀恳为照请究追。”(40)此外,洋商向华人放贷,一般会要求对方提供抵押担保,充任抵押物者,除庄票、股票、栈单等有价证券外,有时还包括地契、实物等。但倘若出现华人一时无力筹款回赎抵押物,双方或因此对簿公堂。钞本涉及的抵押借贷纠纷案有美商白保罗遗孀控告华人张祥宝押地借银逾期未付本利一案;(41)美商益同人保险公司控庄盟史欠银不还不赎抵押产业一案;(42)美商嘉尔根泰控华人姚松山以地契押洋不还一案;(43)等等。当然,虽不能提供抵押物,但倘若借款华人能提供其他借贷担保人,洋商有时亦乐意为之提供借款。于是在借贷人不能如期还债,或避匿无着时,洋商遂将担保人控上公堂。钞本涉及的该类案件主要有美商益同人保险公司控华人吴韵秋担保不理一案;开乾洋行控福昌衣庄担保一案;公利洋行控泰升昌店主周肇泳、陈松年担保欠银一案;(44)等等。 (五)其他各类纠纷 除以上几类主要纠纷形态外,钞本还涉及其他各类纠纷案十余件,这些纠纷主要包括以下形态。 票据纠纷。晚清时期,随着中外贸易过程中信贷方式的发展,以及中国金融市场自身的新陈代谢,各式各样的票据开始在市场上流通。这些票据包括银行汇票、中国钱庄签发的庄票、拆票、商业期票、栈单等各种债券和有价证券。钞本载有中美商民围绕着各种票据的承兑、支付所肇纠纷案件7件。如美商德泰洋行控华商王慎记不付期票案;美国律师博文(F.M.Brooks)控华商通大钱庄不付本庄票银案;美国律师凯第士(George F.Curtis)控华人朱孔扬不付票银案;(45)等等。 建筑工程承揽纠纷。美侨在上海租界修筑居所或教堂,往往请当地华人水木作坊代为修造。此种情况下,双方一般会订立承揽合同,为使工期得以顺利完成,美侨还会要求承揽者提供保证人。若工程延宕,美侨则将工程承揽人或保证人控至会审公廨。钞本涉及的3件建筑工程承揽纠纷案均与美传教士有关。宣统二年八月初五日函称:“本国女教士巴小姐禀称,有水木作万洪记即万阿品,又保人黄瑞泰号之黄作琴等违背合同不完造屋工程”,恳请会审公廨迅予饬传上述被告到案候讯。同年九十月间,又有美国女教士荣小姐控沈蔚文不照合同担保造屋完工一案,美领事署呈请饬传保人沈蔚文到案候讯。(46)该案后经公廨讯判,谕令原告另招他人接做工程,然新作头方春泉承揽后又因工料款支付与荣小姐产生争执,并搁置工程。故美领事署再次致函,要求“公堂查照前案,饬传接做之新作头方春泉暨保人庄企云到案,限令将该住房毗连之厨房造完,并将屋顶盖齐,以符原议”。(47) 人格权纠纷。钞本涉及三件人格权纠纷案,两起针对美副领事,另一起则针对美籍律师。宣统二年九月二十四日函谓:1910年10月22日之滑稽报内,载有侮慢美副领事之语句,23日又绘有侮慢美副领事之插画,“兹特备函即请贵分府查照,饬提滑稽报馆主人到案”。同年十月初八日函称:中外日报主人“印刷侮慢本副领事之言词”,又“印刷非礼之插图,以干犯本副领事”,请会审公廨查照并饬提中外日报主人到案讯办。1913年5月1日之交涉函,则提及“礼明律师呈控温宗尧毁坏名誉等情”,要求会审公廨“查照传案候讯”。(48) 由上可知,在清末民初的上海租界,随着中西交往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中美商民之间的纠纷,虽然仍以商事交易为主,但土地房产、牌号版权、抵押担保、票据、房屋建造承揽、人格权等新的纠纷样态也逐步凸显。这些形态各异的纠纷,构成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美商民民间交往和法律生活的一个独特断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