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党的十九大重点关照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解读(3)

http://www.newdu.com 2019-12-02 《区域经济评论》(郑州 李曦辉 李正梅 参加讨论

    三、保证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的民族地区重点发展战略
    在党的十九大以后,我们应该提出对民族地区的重点关照措施,以保证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落地实施。
    1.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边疆发展战略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改革进入攻坚期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创新性的理论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发展观点的实践总结,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高度契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根本问题,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理念,诠释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彰显了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
    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边疆的稳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边疆发展战略至关重要。第一,必须以满足边疆各族群众生产和发展的现实需求为边疆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于边疆治理的全过程,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凸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价值准则。第二,处理好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关系,把改善民生,促进各族群众全面发展作为关乎地区长治久安的关键问题。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加快补齐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发展质量。第三,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实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统一结合。第四,完善利益分配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拓宽发展成果共享的途径,调动各族群众参与改革实践的积极性,激发民族地区的脱贫意愿和发展需求。第五,完善并创新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的扶贫机制,逐步实现从物质性扶贫到服务性扶贫再到发展性扶贫的跨越,塑造民族地区的自我造血机制。
    2.基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援扶持战略
    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发展历史上极具优越性的社会制度,而立足于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和发展,而且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成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明确“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发展方略,破除当下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带来的桎梏,满足各族人民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需求。
    首先,实施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基础的支援扶持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加大力度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强化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区域协调扶持战略,从根本上说是和各族人民迫切发展的决心相匹配的,是符合各族人民利益的。但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党和中央政府长期以来开展民族工作的基础,因此在深化改革,确保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维护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权,充分保障民族地区的利益。其次,实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为基础的支援扶持战略。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和着力点,立足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统筹协调民族地区开发开放,强化东西部地区市场的统一性,优化生产要素的流动市场。完善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公平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族人民参与分配的积极性,激发各族人民努力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实现社会发展和各族群众现实需要的统一,推进以往“输血”型的扶持方案向“造血”型的转变。再次,实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基础的支援扶持战略。明确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在改变民族地区落后状态,推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及决胜全面小康中的领头作用,同时以市场机制为导向,运用协作开发模式引入多种所有制参与到民族地区的扶贫攻坚和开发开放中来,激发民族地区的市场活力,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3.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设施水平均等化战略
    党的十九大把“一带一路”建设提到了非常高的位置,并且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将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等内容写入党章。这一举措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坚定信念,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坚决破除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决心,对民族地区赶上全球化的末班车至关重要。与西方主导的核心边缘、中心外围的地缘政治不同,“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互利共赢。但是,当前实现互利共赢的前提是6大经济带实现互联互通,没有互联互通,互利共赢就只能停留在口号阶段。在这其中设施联通是需要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没有基础设施的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均无从谈起。
    基础设施落后长期以来都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建设“一带一路”优先发展的领域又在于设施的联通,因为基础设施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重点,能够产生明显的投资拉动效应,所以民族地区必须以实现基础设施水平均等化为目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第一,厘清自身区位特点和发展优势,结合“一带一路”行动纲要和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规划,明确新时期区域内的建设重点,制订可行的项目计划,实现从规划层次和国家开发开放计划的有效对接。第二,以提升跨境联通能力为第一建设要务,全力投入国际大通道建设,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带沿线公路、铁路、航线等运输通道连接,增强跨境运输线路辐射范围,提升跨境运输能力,尽快形成东西互通、内外相连的便捷通道。第三,内部以实现运输体系提档升级为抓手,以加快与京津冀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带及其他东部沿海地区通道连接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搭建,着力补齐民族地区运输设施短板。第四,完善民族地区水利、电力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化、光纤化等网络工程,努力实现民族地区信息化。第五,提升口岸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水平,加强电子口岸建设,进一步完善口岸功能,完善口岸管理机制,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促进口岸通关、人员和货物往来便利化。第六,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城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依托旅游资源,重点打造开放型旅游专线及项目,扩大人员就业,激发内生动力。
    4.基于国家长治久安的经济高边疆战略
    源于新技术的不断推动,全球化成为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特征之一。随着商品和生产要素不断的突破固有的民族国家的地理疆界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得以缓解,同时各民族国家在更广泛的层面融入世界,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发展红利,自然衍生出了很多无形的边疆。这其中的经济边疆是全球化背景下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如何最大限度地共享全球化带来的发展红利,而又降低全球生产带来的风险,真正构筑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经济高边疆战略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一,实施经济高边疆战略的首要前提是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国家的和平稳定、长治久安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经济发展又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动力和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地,由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高边疆战略的主战场都会在多重矛盾交织的民族地区,所以在稳定的基础上发展尤为重要。第二,明确经济高边疆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以建设“一带一路”为契机,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人民币的跨境流动,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第三,经济高边疆战略要盘活民族地区发展潜力,实现民族地区从改革开放大后方向转向发展的第一线,实现连通内外的关键枢纽的转变,同时从东部地区资源及劳动力供给地转变为投资和利益的主要享受方,以更好地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四,经济高边疆战略要求民族地区用开放的眼光,立足于国内国外两大市场,准确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决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不断拓宽中国的经济发展空间,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第五,经济高边疆战略要求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明晰经济安全边界,建立以国家利益为基准的防护预警措施,确保人民的根本利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