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西方经济学中干预与自由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通过对干预与自由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结合青海互助北山浪士当村“牧家园”经济实际,探讨了政府干预与市场竞争在服务藏族地区市场中的选择与应用。强调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中应赋予市场更多的权力,避免政府主导型干预,同时就科学发展方式提出反思。 关 键 词:市场/政府/干预/经济 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式选择研究”(批准号:17XJL0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汪晓文,张辉,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汪晓文(1969- ),男,甘肃陇西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农村经济研究。 张辉(1983- ),男,青海西宁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共海东市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一、问题提出:干预与自由之争的历史回顾 纵观西方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政府干预与自由放任作为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在经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历史性地选择了不同的“经济主义”。政府干预和自由竞争作为市场资源调节的两种方式,始终在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正常运转服务,只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两种方式相机登场的顺序和形式以及融合度不同而已。 十六世纪中叶重商主义时期,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原始积累时期。此时,探讨经济生产方式的重商主义将财富研究的视野停留在流通领域,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随着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进一步发展,早期的政策法令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障碍。所以,晚期重商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和限制贸易平衡的做法。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产业资本开始取代商业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正式确立起来,西方经济由此进入古典政治经济时期。古典政治经济从“人的本性”出发,顺从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主张经济的自由放任和自我调节。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竞争阶段。自由竞争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大萧条的背景下,在对国民经济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宏观经济调控的主张。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转入普遍滞涨的局面,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使得凯恩斯经济干预主义不能自圆其说而陷入危机。在国家直接干预经济无法稳定的情况下,以弗里德里希·哈耶克为代表的现代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主张,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调节经济运行,将政府干预降到最低限度。进入二十世纪末,作为自由经济与干预经济的代表,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在争论中逐渐出现了相互融合、相互吸收的趋势。面向未来,自由经济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的斗争在经济理论界并没有出现停止封存的迹象,反而在新时代、新问题的背景下,将会走向新的未知发展方向。 在中国,从二十世纪中叶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的计划经济到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再到当前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混合经济转型期,同样离不开政府干预和市场竞争的有机协调。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和经济发展的复杂性,特区、新区、城市、农村和牧区等随着区域变化和发展程度的差异,所应用的自由竞争和政府干预配比也是大相径庭。2016年中国国内经济研究学者林毅夫、张维迎等就如何界定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为题,对经济发展中的产业政策问题进行了公开辩论。综合学者们对实施产业政策能否发挥积极作用的观点主要聚焦在:市场是否存在失灵,如果存在市场失灵,政府干预能否起到其预期的经济效果?产业政策是否行之有效,以及当前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多还是过少?现实经济中,产业政策不成功的案例会经常出现,原因之一便在于政府干预限制了自由市场作用的发挥。自由市场与产业政策之间应当保持何种关系,以及如何将政府干预与自由竞争有机联系起来服务区域经济。本文以中国政府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为背景,结合青海省互助县加定镇浪士当村在产业扶贫中实施的“牧家园”产业政策为个案,探讨干预经济模式与自由经济模式在服务藏族村落市场中的选择与应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