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非正式帝国的想象:1930-1977年殖民地学会图书馆馆藏目录 卢因和辛普森在选择图书馆藏书和目录内容上更有主动权,也要应对帝国正在经历的变迁带来的影响。他们的目录所想象的帝国空间是非正式帝国,包括了受英帝国影响的区域,和其他欧洲帝国控制的区域。英帝国的边界日益模糊,新兴民族国家的边界日益清晰。一级目录的排布顺序主要基于所在地理空间,弱化了原本建立的帝国内的空间秩序,强调了区域之间的关联。 卢因在1930年出版的殖民地学会图书馆主题目录的前言中指出,出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考虑,目录并未收录图书馆所有有关非洲的藏书信息。许多文学类的文献信息未被列入,但已经出版过的目录中收录的重要文献,依然被包括其中。编辑者对目录的影响可见一斑。他还建议目录的使用者将搜索文献的关键词扩大到研究对象所在空间的上一级和下一级空间。(35)这种对使用者提出的要求,表明这种金字塔型的目录所涉及的各个层次的地区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的,而非孤立的。 从目录覆盖的空间来看,卢因和辛普森将与非正式帝国以及作为整体的欧洲殖民帝国有关的文献都囊括在内。早在1915年,殖民地学会图书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出版了一份48页的增补目录,展现了有关其他欧洲殖民帝国的收藏情况,涉及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36)卢因及其后继者在编订目录时,将此类文献按所在空间融入目录中,馆藏目录对应的空间因此超过了正式帝国。这在1930年出版的有关非洲的目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各国控制的殖民地都以一级目录的形式出现,并按照国家名称的字母顺序排列,做法与1915年的增补目录一致。至辛普森出版目录时,许多20世纪30年代英国控制的殖民地已成为独立国家。但殖民地政治地位的变化并未影响殖民地学会图书馆的管理员们停止收藏有关的文献,相反可能收集得更多。这点同样在有关非洲的文献目录中有所表现。 由于卢因面对的文献数量远远超过伊文思和伯塞,也就无法在一卷之内展现馆藏。在运用“地理空间—主题”的编目方法时,卢因在金字塔型目录的顶层(即分卷)和第二层(一级目录)都以地理空间作为划分依据,且顶层的划分依据和伯塞在一级目录上的分篇接近,大致是以大洲为单位进行整合。第三层(二级目录)以主题目录为主,可能还会出现单独的地理目录,下设第四层(三级目录)。 一级目录和三级目录虽然都以空间划分,但后者按照空间的字母顺序排列。一级目录依然采用了特定的顺序,但和伊文思与伯塞的目录已有显著不同。这套编目方法被辛普森继承,但两人选择的空间顺序依然有出入。卢因目录的第一卷包括有关英帝国和非洲的文献,第二卷对应大洋洲,第三卷对应南北美洲,第四卷为欧亚大陆及周边岛屿。辛普森目录的第一卷包括有关英帝国、欧洲殖民帝国、欧洲殖民地,以及近东、中东、印度的文献;第二卷覆盖巴基斯坦以东和中亚的文献,以及北部非洲的文献;第三至第四卷都和非洲有关,且第四卷包括欧洲殖民帝国在非洲活动的有关文献;第五卷对应美洲;第六卷对应大洋洲;第七卷依然采用主题目录,包括人物传记、游记以及两次世界大战。1977年出版的辛普森目录增补版尽管只有两卷,但大洲的排布顺序和1970年的目录一致。 相比伊文思和伯塞的目录主要以大洲的重要性来安排先后,卢因和辛普森的目录将地理上相邻的空间安排在一起。克拉格斯认为,卢因目录的第四卷内部的一级目录尤为清晰地显现出了编辑者想象的帝国的空间秩序,即以与帝国的关系和地理空间的远近来安排一级目录所在空间的先后。(37) 本文认为,与其说卢因是建立了一套秩序,不如说是勾勒了一个网络。他安排大洲之下的一级目录时也带有这种意图。以非洲为例,一级目录从非洲北部开始,随后转向西非、中东非、非洲南部、非洲周边岛屿,最后是其他欧洲殖民国家控制的非洲。地理空间上越接近英国,则一级目录所在的位置越靠前。尽管辛普森在个别一级目录的顺序上和卢因的处理不同,但大致遵循了同样的原则。 英帝国的衰微和英联邦的发展,似乎让编辑书目的图书馆管理员们改换了观察帝国和英联邦的视角,从先向殖民地看,转为先向英帝国和欧洲看。辛普森还在前言中指出,与英联邦关系不同的地区,都按照所在地理空间被归纳到了一卷中。(38)这种弱化特定地区与英帝国和英联邦的联系的排序方法,呈现给读者的是有关英帝国和英联邦的国家和区域网络,以及这个网络与其他欧洲帝国殖民过的地区的关系。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卢因和辛普森想象的帝国空间包括了受英帝国和英联邦影响的地区(即非正式帝国),将观察对象扩展到了全球,并将西方帝国置于优先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