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世界民族 >

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http://www.newdu.com 2020-01-18 《世界民族》2019年05期 王延中 方素梅 吴 参加讨论

    摘要:印度是中国重要邻邦,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地区的顺利实施具有关键意义。印度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比较复杂,目前仍然是“一带一路”沿线没有加入的少数国家之一。印度官方对于“一带一路”倡议表示反对,但积极参与了亚投行等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基建项目;印度学界与官方态度基本一致又多元并存;企业和地方政府相对灵活,参与中印合作的呼声较高;民间社会容易受不同政党主张左右,呈现中间摇摆状态。印度态度的发展变化,既有历史因素的影响,也有现实利益的考量。要争取印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巩固和发展中印关系,需要从多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关键词:印度;“一带一路”;中印关系;南亚地区
    作者简介:王延中,研究员;方素梅,研究员;吴晓黎,副研究员;李晨升,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顺利举行,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近5000名外宾出席本届高峰论坛。据统计,首届高峰论坛以来及第二届高峰论坛期间,各国政府、地方、企业等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共识、重要举措及务实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可分为为6大类283项,包括中方打出的举措或发起的合作倡议、在高峰论坛期间或前夕签署的多双边合作文件、在高峰论坛框架下建立的多边合作平台、投资类项目及项目清单、融资类项目、中外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的合作项目等。①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本届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所言,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印度是中国的重要邻邦,是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在南亚地区落地生根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带一路”所辐射的地区大国之一,印度政府对“一带一路”的态度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过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在印度社会引起极大反响,新当选的莫迪政府比较谨慎,没有进行表态,直至2016年,印度才公开表示拒绝参与“一带一路”,理由是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穿越印度主张的克什米尔地区,侵犯了印度的主权,印度无法在这种情况下参与“一带一路”。③5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内容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早期成果开始显现,参与各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不断增强。①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被纳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随着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和组织不断增多,印度成为少数游离于“一带一路”之外且仍然保持疑虑与警惕的国家之一。
    南亚地区在地缘政治、宗教关系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存在许多挑战,在经济发展方面同样存在巨大的潜在机遇。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特别是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来,印度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受到了中国学界的高度关注,并试图从历史与现实背景中寻找原因。有的学者认为,印度社会对“一带一路”的看法一开始就存在较大分歧。一方面,不少分析认为,“一带一路”将给印度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印度需要把握良机;另一方面,有分析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重塑亚太格局的大战略,将导致中国更大程度地进入印度的南亚“后院”,给印度带来长远的战略忧患。②有的学者对相关媒体报道进行了统计,指出2017年《今日印度》涉及“一带一路”的报道共计339篇,其中积极报道80篇,占24%;中立报道119篇,占35%;消极报道140篇,占41%。③有的学者指出,印度大量的文章、评论、社论等都认为,“一带一路”不过是中国全球影响力标志着一个由亚洲主导的新秩序的到来,而印度不能把自己排除在这个新秩序之外,应该派观察员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①
    上述情况说明,印度社会对于“一带一路”的态度与认知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但一直是疑虑谨慎的态度占据主流,亦不乏理性思考和正面支持的声音。继续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有助于“一带一路”在南亚地区的推进,有助于巩固和发展中国与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为此,我们于2018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期间,赴印度开展调研,与从事国际关系、中印关系以及社会学、经济学、宗教学等领域研究的印度学者进行座谈和交流,②一起探讨“一带一路”相关的学术问题,了解他们对“一带一路”的观点和看法。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力图对印度智库及学术机构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印度国情与中印关系状况
    印度全称印度共和国(TheRepublicofIndia),其地处南亚次大陆,东濒孟加拉湾,北抵喜马拉雅山,西面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分别与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接壤或相邻。印度国土总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面积居世界第7位;人口13.24亿,居世界第2位。印度语言繁多,被百万以上人口作为母语使用的语言就有30多种。印度宗教繁杂,世界各大宗教在印度都有信徒,其中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分别占总人口的80.5%和13.4%,③余为锡克教、佛教、看那教、拜火教、巴哈伊教、基督教等宗教的信徒。
    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成为一个议会制民主国家。在过去的70多年间,印度经历十多次大选,每一次都保证了国家政权的平稳过渡,体现了该制度在印度社会的适应性,以及社会矛盾的调节能力。在经济上,20世纪80年代以前印度一直实行政府管制下的混合经济模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形成了自我发展的能力,但因缺乏竞争机制,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经济增长缓慢。自1951年至1977年国民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为3.65%,1978年至1979年度国民生产总值为1071亿美元,人均166.9美元。印度被列为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随着周边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拉开了经济改革的大幕,提倡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私有化,鼓励竞争,扩大开放,使印度经济年均增长5%—7%,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特别是在信息产业方面异军突起,成为世界软件开发中心。④2014年,莫迪成为印度第15任总理,进一步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推出一系列振兴经济、改革政府的政策措施。除了继续推进市场化、全球化改革外,莫迪政府还提出了庞大的“供给侧”改革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印度制造”计划、“数字印度”计划和“民生保障计划”,并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⑤莫迪政府的发展战略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和2016年,印度经济增长率分别高达7.2%和7.6%,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其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分别达到105.2万亿卢比和113.5万亿卢比。人均GDP增速由2013年和2014年4.3%和5.3%,提高到2015年和2016年的5.9%和6.2%;人均GDP也从2014年的79412卢比,增加到2015年和2016年的86879卢比和93231卢比。①2017年,印度GDP增长速度下降到6.7%,2018年又回升至7.3%,在大型经济体中居首位。同时,印度的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也比较好。例如在2018年,印度的贸易赤字占GDP的7.6%,虽高于前两个年度,但仍然低于2012年时的10.41%;财政赤字占GDP的3.31%,低于2012年时的4.93%;通货膨胀率为2.63%,也低于2012年时的10.05%。②据印度《经济时报》刊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日前发布2018经济展望报告称,2019—2020年印度经济增速有望继续保持7.5%。③尽管莫迪政府的经济改革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过于偏重GDP绩效、轻视民生及基础教育,以及行政能力不足等,④近年来印度经济的大幅增长,依然给印度社会以极大的振奋,国际社会也普遍持乐观态度。印度的大国心态不断强化。
    中印关系进程比较曲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曾经有过一段比较甜蜜的时期。然而,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中印在边界领土上存在众多纠纷,印度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希望“谈判解决领土纠纷”的合理诉求,反而采取强硬措施,向非武装化的争议地区派兵,终于引发了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并遭受惨败,形成历史积怨,至今印度许多军政要人以及百姓都对那场战争耿耿于怀,对中国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除了领土纠纷,中印还在联合国改革、核武器试验、巴基斯坦事务、中国西藏达赖集团流亡政府等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影响了两国在经济等方面更加深入的合作。⑤特别是印度一直将南亚地区和印度洋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对与中国接壤的几个小国极力拉拢和控制,甚至将锡金并入印度领土。1976年中印双方恢复互派大使后,两国关系逐步改善。自1988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后,印度国家领导人相继访问中国,中国国家领导人也多次访问印度。
    21世纪以来,中印关系取得全面、快速发展。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会谈,相继签署和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2008年)等一系列文件和宣言,双方逐步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印政治关系有所恢复,经济贸易往来稳步增加。然而,印度对于日益发展壮大的中国始终充满了焦虑。莫迪政府上台后,随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成为美国、日本重视和诱拉的对象,印度对中国的防范加强,中印关系出现跌宕起伏现象。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印度不仅没有正式参与,相反表现出十分明显的抵触态度。⑥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