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 印度社会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中,却又普遍表示出谨慎和质疑。在主流认知中,官方和民间的态度存在差别,但总体上看官方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民众的认知。 (一)印度官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 “一带一路”倡议在2013年9月提出,随后几年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热点话题。对此,印度政府一开始相对沉默,继而在2016年和2017年表达了婉拒的态度,主要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单边倡议,没有与其他国家磋商,其他国家不一定拥护。2017年12月,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库玛尔(RaveeshKumar)表示:“印度的立场一贯是非常清晰和持续的,我们相信,这项倡议必须基于国际公理和准则,实施方式应该开放透明,并且互相之间尊重彼此的领土与主权完整。”①这其中,2015年中国与巴基斯坦签订的“中巴经济走廊”的宏大工程,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对于印度政府而言是一个巨大刺激:中巴经济走廊经过的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Gilgit-Baltistan)地区,是印度声称拥有主权而被巴基斯坦实际占领的一部分克什米尔地区,印度认为“中巴经济走廊”挑战了印度的主权,因为走廊包含了将通过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地区的喀喇昆仑公路升级的规划,这等于是中国在支持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这一地区的非法占有。印度没有参加2017年5月中国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要理由是中巴经济走廊通过巴占克什米尔地区,是对印度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侵犯。 中国政府对于印度的关切作出了回应。中方强调中巴经济走廊是一个经济合作倡议,无关地域主权争议,也不影响中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保持中立的一贯立场。2017年4月,中国外交官刘劲松在孟买举行的关于“一带一路”的研讨会上回应了中巴经济走廊通过巴占克什米尔地区的问题,他承认巴占克什米尔是有争议的,并表示一旦克什米尔争议解决后,中国愿意与主权方重新协商。2017年11月,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在与印度智库的闭门讨论会上,表示可以考虑重新命名中巴经济走廊,找到一个印度可以接受的名称,乃至另外规划一条经济走廊路线,通过杰穆-克什米尔、乃堆拉山口或尼泊尔进入印度,以包容印度的关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有关此问题的回答中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只是说鼓励罗大使与印度协商,同时顾及巴方的感受。印度媒体也认为罗大使发表的不是个人看法。但是印度政府并没有积极回应中方的这一表态。 虽然迄今印度政府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官方立场未有松动,但是也看到了“一带一路”给印度经济发展带来的良机,尽可能地利用相关基建资金,最突出的表现是参与亚投行的筹建。亚投行于2016年1月成立,截至2018年5月已经向各成员国提供资金累计超过40亿美元贷款,其中12亿美元落地印度,贷款占比接近30%,成为贷款占比最大国。②在中印关系较为紧张的背景下,印度能在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投行中成为最大获益国是完全超乎想象的,这对印度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印度智库、学者、分析人士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 在实地调研中,印度学者大多强调,印度对于“一带一路”倡议背后的互联互通观念和愿景在原则上是赞成的,只是对其具体实施持保留态度。而相对于印度政府的官方态度,印度智库、学者、分析人士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更为多元开放,表达也更为坦白,触及印度反应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1.关于中巴经济走廊印度学者、智库专家以及大部分媒体文章,对于中巴经济走廊的态度,基本上不会超出官方的表态,也就是强调巴占克什米尔的主权问题是印度整体接纳“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大障碍。 有学者特别提到,中国与巴基斯坦双方规划了长达3000公里的经济走廊,而且经过了巴占克什米尔地区,却没有事先向印度释疑;中国对于印度这样一个近邻和利益相关方也没有解释关于这一经济走廊设计的大视野、大愿景,没有与印度取得共识,也就难怪印度要将“一带一路”视为中国单方面的倡议,是中国为自己单方面崛起强大而设计的。总之,这样一个宏大规划成为“中巴”两国的工程,完全没有包容印度的利益,印度对此心怀不满。另一方面,还有学者质疑中国对巴基斯坦投资的意图。认为中巴经济走廊总投资额已经上升到620亿美元,约占巴国年度GDP的1/5,如此巨额的投资是不可理解的。 印度有些智库、学者和媒体主张不要让主权争议绑架经济发展的机遇。印度中国研究所的基山·拉娜在2017年9月发表了关于“一带一路”的专题报告,认为印度对于中巴经济走廊,如果只关注巴占克什米尔,等于让自己走进了死胡同里,在这个问题上,印度的态度应该灵活些。①有媒体文章认为,把中巴经济走廊经过巴占克什米尔地区作为反对理由,是经不起推敲的。印度的流行网络媒体斯克鲁(scroll)在2018年6月14日刊载了一篇文章,倡导印度加入“一带一路”,其中对于中巴经济走廊经过巴占克什米尔地区进行了解释:西线经济走廊是对已有的喀喇昆仑公路进行升级改造,而喀喇昆仑公路兴建于1959—1979年,一开始就是中巴合作修建的,前往巴基斯坦的贸易通道经过这个地带对中国而言最为便捷。关于印度对喀喇昆仑公路经过的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的主权声索,文章认为如果有坚实的基础还好说,可是甚至印度最亲密的盟友也没有接受:“印度共和国在其存在的整个时间里,从没有控制或管理过这一地区。不过是一个不得民心的国王在胁迫之下把这片土地签给了印度。”文章认为,既然阻止不了中巴经济走廊,不如积极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机遇。② 对于印度学者的提问,课题组进行了回应,包括从中巴经济走廊对中国西部发展和开辟替代性油气资源保障线的角度做出解释。课题组在座谈中也提问到,假设中巴经济走廊避开有主权争议地区,印度会不会参与“一带一路”?学者们回答说,那会提高印度参与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即便没有主权争议问题,印度也未必参与,比如印度对待与其有关的几个经济走廊之态度。 2.关于中印尼(中国-印度-尼泊尔)经济走廊的构想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继“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外交部长王毅于2017年9月会见尼泊尔副总理时提出了构建中印尼经济走廊的构想。尼泊尔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非常积极。同样的,印度对中印尼经济走廊的构想也比较冷淡。参与座谈的印度学者认为,印度和尼泊尔之间有特殊关系,通过1950年的《和平友好条约》,双方免签证,公民在对方国家享有除选举权之外与本国公民同样的民事权利,如工作和购买土地。中印尼经济走廊的建设,对印度-尼泊尔的特殊关系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这是印度冷落这一提议的原因。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提出早于“一带一路”倡议,原是云南省的一个区域动议。1999年,云南省倡议举办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论坛,以昆明和加尔各答的陆路联通为讨论主题。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印时,与时任印度总理辛格签署联合声明,倡议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由此将地方倡议提升到政府间层次。2015年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接手该项目的主导权,把它变成了“一带一路”的一部分,与中巴经济走廊等合并为六大经济走廊。这在印度也引起了争议,认为中国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纳入印度未加入的“一带一路”倡议,是缺乏磋商精神、单方面行事的表现。印度学者提出,中方应该更多征询、考虑有关各方的意见,应该阐明项目建设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后果、他们如何受益等。有的学者指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各方以往有过合作,其中缅方参与的均为军事人员,不具外交资质;孟方也有不同想法;涉及印度的则是其东北部有族群分离运动历史的敏感地带,因此印度有犹豫之处。 3.关于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考量前面提到,即便没有中巴经济走廊的主权争议问题,印度也不一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现实中,印度对于中国外交官传达的可以重新命名中巴经济走廊和规划线路的提议,也没有积极回应。印度的态度有更深层次原因,那就是它的战略考量。 印度官方认为,互联互通不都是正面的,也可能打破地缘政治的现状。印度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层担忧正在这里:海上和陆上丝路有可能扩大中国在印度洋和南亚邻国的影响。关于中巴经济走廊,除了巴占克什米尔的主权问题,印度还担心,瓜达尔港受到中国控制,将来有可能成为海军基地。瓜达尔港和中国海军介入印度洋,都引起印度的严重关切,被印度视为对其战略空间的侵蚀。此外,边界争议和印度提出加入核供应集团,也是印度战略考量的中心议题。 印度的关切有其理由。印度位于印度洋的中心地区,有7500公里的海岸线,1200个岛屿,13个主要港口,1个240万平方英里的专属经济带。印度90%的出口靠海洋,所有的能源进口靠海湾地区和非洲。当前印度年度外贸总值8000亿美元中,95%的体量和68%的价值通过印度洋进出。印度石油进口的80%、天然气进口的60%依赖海洋。全国10%—15%的人口居住在海岸地区,1400万人以渔业和海产养殖业为生。印度也是深海矿业的先驱者。印度洋对于印度具有重大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因此,印度方面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通过经济活动、港口和管道建设以及海军的部署,扩展自己在印度洋的存在。尽管中国政府从最高领导到外交官、评论人一再强调“一带一路”倡议的性质是地缘经济,不是地缘政治和战略,但印度人并未信服。在座谈中,有印度学者质疑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巨额投资,超越了从经济角度理解的可能。还有人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包含了在45个国家的75个港口建设,这么多港口用来做什么?是否会以民用加上军用的双重用途存在?参加座谈的一位学者在说到中国在斯里兰卡建港口为什么有问题时,直截了当地说,“离印度太近了”。 印度的战略关切也转化成了行动。2014年莫迪政府宣布海洋安全是政府的优先考虑。印度国内的造船业得到大发展,海军装备和能力大升级。另一方面,印度还与地区和超地区的海洋力量如美、日、澳、印尼等加强了合作,以达到限制中国的目的。印度政府与印度洋的岛屿国家也建立了更密切的关系。印度在伊朗投资建设查巴哈尔港(Chabahar),距离瓜达尔港只有80公里。所谓印太战略的四方———美国、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在商议合作建设地区互联互通工程,以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替代性选择。2017年印度与日本商议共建亚非增长走廊。印度也表示支持俄国连接阿拉伯海的国际南北交通走廊。不过,印度参与的多数联通工程倡议大多还只是纸面上的,只有查巴哈尔港已动工但进展缓慢。 如同印度中国研究所的主任、前驻中国大使康特(AshokK.Kantha)在座谈中所说,印度的好处是各种声音都可以听见。他一边让我们理解印度人共享的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关切,一边指出,也有人认为印度不能局限于此,不能低估或者只是负面地看待这一倡议,要看到它的巨大潜能,看到它确实提供了公共产品。一些媒体文章能够从战略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关系到亚洲的走向,在中国试图整合南亚和欧亚大陆的时候,置身事外并不符合印度的利益,①或者说,印度只有通过参与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认为印度应该着眼于长期的经济、政治利益,积极参与海洋联通倡议,处理地区安全问题,通过与中国、俄国进行密切合作来参与定义、塑造新世界秩序。① 2018年中印关系回暖之后,印度对中国的战略关切似乎有所缓和。2017年11月,美、印、日、澳四方曾商讨合作,美国计划出资1.13亿美元支持印太地区的数字经济、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8月7日,印度表示不加入7月30日美国领导达成的、平衡“一带一路”倡议的美、日、澳三方倡议。②这无疑是印度稳定与中国关系的举措,也符合它对多极世界的追求。2018年8月,印度在孟加拉-不丹-印度-尼泊尔的联通工程中首次邀请中国“有限度地投资”;印度在东北部联通孟加拉国吉大港的项目中也邀请中国投资消费品生产,并提出中国可以通过印度东北部的吉大港进入印度洋。印度并不一定同意中国的某些报道,后者称这代表了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立场出现战略性变化,③但它无疑是印度与中国在互联互通工程中开始积极合作的重要一步。考虑到印度对其东北部一贯的敏感态度,此次邀请中国参与其东北部的合作项目,显然是信任增强的信号。 4.关于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考量中国一再强调“一带一路”是一个地缘经济倡议,印度一些学者、智库、分析人士正是从经济机遇的角度提出这样的主张,即印度应加入“一带一路”,利用它所包含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促成本国经济的转型。 座谈中有印度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在一些国家产生的问题,证明了印度的疑虑不是多余的,例如让工程所在国落入“债务陷阱”的问题。斯里兰卡是最常被引用的例子:欠中国的贷款超过80亿美元,有一些是前任政府以6.4%的利率借的。因为无力偿还,斯里兰卡把汉班托塔港租给中国公司99年。康特在2018年7月接受《今日印度》杂志采访时说,印度没有参加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那时候人们有一种感觉,包括印度国内都有人觉得,印度自我孤立了,有成为60个国家支持的这一全球工程局外人的风险。一年之后,印度的立场看起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实,当初印度不参加峰会时说的宏大工程缺乏透明度和金融可持续性的问题,其他许多国家也认识到了。在斯里兰卡之外,缅甸说要重审中国工程的条款,马来西亚总理也对欠中国的贷款表示担忧,并停止了200亿美元的高铁项目———后来访华时取消了高铁和两个天然气管道项目。即便在中国的全天候盟友巴基斯坦那里,对于中巴经济走廊的条款也有批评之声。这些动向强化了印度最初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怀疑。④ 不过,经济考量不是政治的黑白问题,在这方面,印度政府和学者都认为,可以通过设立标准和程序管控经济风险。就像有文章说的,印度完全可以“选择那些能够带来持续收益的项目”,“而拒绝那些让中国单方面受益的项目”。⑤ 一种观点认为,印度不加入“一带一路”也没有多大损失,因为印度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已经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其中中国的投资增速最快。①确实,印度已经超越中国和美国成为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最多的国家。2017财年,印度接受了43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比上一年增长9%。2017年10月的一份调查显示,有将近600家公司计划投资印度,总额达到850亿美元;其中中国公司投资额最多,占到总额的42%,其次是美国和英国的公司。②当然,还要看投资的领域。回报周期长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并不在私人投资兴趣的前列。在这方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印度已经使用了亚投行十几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康特和其他印度学者都提到亚投行,将它作为印度与中国基于共同利益合作的成功例子。康特在《今日印度》的采访中说得更明白。中国最初在2015年邀请印度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当时印度主要是认为这一倡议不够明晰。印度认为,这只是中国自己的倡议,不是多边性质的,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也没有让印度有深入了解。印度外交部部长苏什玛·斯瓦拉杰(SushmaSwaraj)在2015年向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传达的意思是,印度对于这一倡议持严重保留态度,但如果双方有利益契合点,印度仍然愿意与中国合作。因此,2016年印度加入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原是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关联项目提出的,印度对亚投行主席表明,只有它是真正多边的机构,印度才会参加。中国确实考虑了印度和其他国家的意见,最终在亚投行的结构中,中国即便是第一大出资国也没有否决权。而印度成为第二大出资国。③印度还是亚投行的第一大资金使用国。这里的关键是多边还是单边的问题。印度一直不想见到“一带一路”的项目只是中国和项目所在国的双边工程、与其他国家无关,而它在亚投行的角色有更大的分量。康特提到,2018年4月底中印两国首脑武汉会晤之后,中国接受了印度的立场,表示可以与印度合作,以中国+印度+另一方的多边方式签订项目。印度对此的态度是谨慎向前。④ 座谈中印度学者提到,印度一些地方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更为正面,更重视经济机遇。马哈拉施特拉邦、安得拉邦和古吉拉特邦政府都表达过对海上丝路的兴趣。基础设施落后的印度东北部邦,对于联通工程也有很大的积极性。此后不久的媒体报道中,提到2018年8月中旬印度人民党总书记兰姆·马德哈威(RamMadhav)带着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特里普拉和那噶兰三个邦的部长在广州洽谈,为东北部联通与孟加拉吉大港的项目寻求中国资本参与消费品生产的投资,同时提出,中国可以通过印度东北部和吉大港进入印度洋。⑤ 5.印度学者关于“一带一路”实施方式的建议座谈中,印度学者就“一带一路”实施方式,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一是需要多国参与和集体磋商,而不是变成中国与工程所在国的双边协议,因为所提供产品的国际公共产品的性质,其他国家也将直接、非直接地使用。多边参与和多边受益,不仅对当地是好事,对中国也是好事,只有这样才是可持续的。二是中国要更多地考虑工程所在国的实际需求,而不只是考虑自己擅长的和能够提供的。项目投资必须考虑金融上的可行性。三是“一带一路”工程通常聚焦于政府层面,需要考虑实际承担了工程的环境、生态影响及其他后果的民众付出并得到了什么。四是中印关系的重要性大于“一带一路”倡议。虽然“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极其宏大、影响深远的事业,但它只是中印关系的一部分。中印不仅是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拥有庞大的年轻人口和市场的印度,正向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成长、迈进。中国已经认识到印度是自己最重要的邻居。中印都追求多极的世界,双方在许多领域有共同利益,比如说在当前世界贸易战的阴影下,中印成为倡导自由贸易的旗手。中印双方特别需要解决分歧,携手合作,方式是以更广泛的交流协商机制增强战略互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