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苗豐:安大簡“參差”小記

http://www.newdu.com 2020-02-10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 佚名 参加讨论

    安大簡“參差”小記
    苗豐
    東航地服部
    一、今本毛詩《關雎》“參差”之音讀
    毛詩《關雎》之雙聲連綿詞“參差”,其音讀如下:
    陸德明《毛詩音義》注音:
    參,初金反。
    差,初宜反,又初佳反。
    《廣韻》“參”有五切,分屬四母[1]。其中,對連綿詞“參差”之“參”的注音為:楚簪切。
    

    聲
    

    韻
    

    反切
    

    釋義
    

    清母
    
    

    覃韻
    

    倉含切
    

    參承、參觀也。
    

    勘韻
    

    七紺切
    

    參鼓。
    

    心母
    

    談韻
    

    蘇甘切
    

    同“三”。三,數名。又七南、所今二切。
    

    穿二
    

    侵韻
    

    楚簪切
    

    同“嵾”。嵾,嵾差不齊皃,亦作參。
    

    審二
    

    侵韻
    

    所今切
    

    參星。
    



    《廣韻》“差”有“楚宜、楚佳、楚皆、初牙、楚懈”五切[2],又《說文·糸部》“參縒”之“縒”,宋人所引《唐韻》注音為楚宜切。皆穿二字。
    由上可見,毛詩《關雎》之“參差”,一般來說應該是穿二雙聲連綿詞,按照“照二歸精”之說,為清母雙聲。
    二、安大簡與毛詩“參差”對應之字的音讀
    與毛詩“參差”對應的安大簡字形[3]作:(下文用A代替)(下文用B代替)。
    除對應毛詩“參差”3例之外,A在安大簡出現3次。
    例1
    簡110《綢繆》之“三星”一例中,似受相連的“曐”字形影響而同化,或誤書。《綢繆》前後文另两处“三星”之“三”皆用(下文用C代替)。安大簡一般數字之“三”用C及“三”,而不用A。
    例2
    簡36《召南·小星》中明確用為參星之“參”。上引《廣韻》對參星之“參”的注音為審二。《召南·小星》“唯參與昴”,《左傳·昭公元年》“參星”,陸德明注音皆“所林反”。《史記·天官書》“參”,張守節《正義》注音“色林反”。皆為審二。
    例3
    簡34,《召南·摽有梅》“其實A也”,此處不用C或“三”,可能因為此詞不是一般的數字三,而是表示十分之三。“參”之得名,來自參宿中央三星,與數字“三”為同源詞。數字“三”讀心母,與之相關的同源詞,讀審二或心母[4]。另一個同源詞,牛三歲也之“犙”,有所鳩,息含二切,分屬審二與心母[5]。A在此處亦為數字“三”的同源詞,讀審二或心母。
    由上可見,A讀審二或心母,按“照二歸精”之說,A當為心母字。
    安大簡B,以及不從“土”之B,都用在對應毛詩“參差”之“差”中,可見B從“土”不從“土”無別。《郭店·五行》中,B(從辵,不從竹)對應毛詩之“差池其羽”之“差”[6]。可見B從土、從辵或從竹皆無別,以下用B兼表此數形。在楚簡中B用為心母之“徙”,審二之“沙”[7]。似未見讀穿二之例。
    由上可見,B當讀審二或心母,按照“照二歸精”之說,B亦當為心母字。
    即對應毛詩清母雙聲連綿詞“參差”的安大簡“AB”,為心母雙聲連綿詞。與此平行的一例是,安大簡用心母字“疋”,對應毛詩穿二字“楚”[8]
    今本毛詩《定之方中》“作于楚宮”之“楚”為穿二字。“疋”在楚簡中,除在對應今本《周易》“次且”一詞與毛詩“關雎”用例外,皆用為心母之“胥”與審二之“疏”[9]
    今本《周易》之“次且”為精母或清母雙聲連綿字,在楚簡中寫作“緀疋”,馬王堆帛書本《周易·夬》寫作“郪胥”[10]。胥為心母字,從“妻”之字,《說文》“西”之異體“棲”讀心母,所以楚簡“緀疋”可以解釋為心母雙聲字,“疋”還是讀心母。但從“妻”之字,除“棲”讀心母外,《廣韻》中皆讀清母,還是有疑問,有待說明。“疋”在“關雎”用例中,“雎”為清母字,有待說明。
    以上二例反應的安大簡與毛詩之差別說明了什麼,或者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筆者不知道。
    三、《說文》所引之“槮差”
    上文說明今本毛詩之“參差”一般為清母雙聲連綿詞,而安大簡則為心母雙聲連綿詞。毛詩《關雎》之“參差”《說文》引作“槮差”,《說文·序》明確說引《诗》用毛氏,所以《說文》之“槮差”應該讀清母雙聲。但從“槮”的音讀看,《說文》之“槮差”卻似乎是心母雙聲詞。這也是個有待說明的問題。
    《說文·木部》之“槮差”,大徐本所引《唐韻》注“槮”音為:所今切。(小徐本作:師今反。)
    《說文·竹部》之“篸差”,大徐本所引《唐韻》注“篸”音為:所今切。(小徐本作:師今反。)
    “槮”《廣韻》亦收有五切,分屬三母[11],似當以審二或心母為正:
    

    聲
    

    韻
    

    反切
    

    釋義
    

    穿二
    

    侵韻
    

    楚簪切
    

    木長皃。
    

    審二
    

    侵韻
    

    所今切
    

    樹長皃。
    

    寢韻
    

    踈錦切
    

    木實名也。
    

    沁韻
    

    所禁切
    

    同“罧”。罧,聚積柴木於水中……又息甚切,槮與罧同也。
    

    心母
    

    感韻
    

    桑感切
    

    叢木於水中。
    



    小記一則,敬請批評指教。
    
    


    [1]沈兼士:《廣韻聲系》,北京:中華書局,1985.8(2006重印),720-721頁。
    [2]同注1,750頁。
    [3]黃德寬、徐在國主編:《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一)》,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5-6頁。文中簡稱安大簡。
    [4]王力:《同源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14,10,655頁。《說文》釋為駕三馬的“驂”為清母字,王力先生《同源字典》656頁認為與“三”、“参”是同源詞。“驂”,文献用例似為旁馬,笔者疑“驂”不是數字“三”派生的同源詞。對應毛詩《小戎》之“驂”的安大簡用字為“曑”。
    [5]同注1,722頁
    [6]同注3,70頁。
    [7]白於藍:《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460-461頁。
    [8]安大簡之“楚”,在《周南·漢廣》中,有與今本毛詩“錯(清母)”相對之例,此外皆對應今本毛詩之“楚”,二者一致,都是清母。安大簡《定之方中》對應毛詩“作于楚宮”“望楚與堂”之“楚”卻用的是“疋”,說明《定之方中》這兩個“楚”不是一般的“楚”。今本毛詩“作于楚宮”“望楚與堂”之“楚”已混同于其他“言刈其楚”“綢繆束楚”等之“楚”。同樣,上文所論“參差”、“差池”之“差”與一般讀穿二的“差”不同,但我們看到的典籍中二者都混同了。《反淫》用心母之“瑣”對應典籍中景差之“差”,也是與此平行的一例。
    [9]同注7,320-321頁。
    [10]同注7,513頁。
    [11]同注1,722頁。    
        
     点击下载附件: 2060苗豐:安大簡“參差”小記.docx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