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江绍莲续编《橙阳散志》 江绍莲(1738-?),字扆联,号梅宾,原字依濂,江登云长子,邑庠生。嘉庆辛未科会试,特赐国子监学正。嘉庆十五年(1810),采访儒行,徽州知府以江绍莲“成履恒以品端学富,详报备奏荐”。江绍莲在其父《橙阳散志》基础上,续编《橙阳散志》,内容有十五卷。除《橙阳散志》外,江绍莲还著有《梅宾诗草》《蟾扶文萃》《闻见闲言》《芸窗半稿》等诸书。下面就江绍莲与《橙阳散志》的续编进行论述。 (一)体例结构 《橙阳散志》是一部结构严密,体例完备的方志。江登云、江绍莲父子在数十年的编纂过程中,在沿袭徽州府县志结构、体例的基础上,又加以变通,新增一些条目,因而具有自身的特色。 尽管江登云编纂的《橙阳散志》于乾隆四十年(1775)刊刻出版,但令人惋惜的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七月初九日病逝,而当时新修的《济阳江氏族谱》刚刊印不久,其中不少新资料,江登云未能增补到方志中。江绍莲继承父志,在其父编修版本的基础上,结合新出的典籍文献,博览群书,详加考订,续编散志,历经三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嘉庆十四年(1809)刊刻出版,内容由原来的十二卷,扩充为十五卷,并新增《备志》一卷。为便于论述,现将两种版本目录内容列表: 《橙阳散志》两版目录一览表 需要指出的是,江绍莲续修散志期间,在结构安排方面沿袭其父原有内容的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有所增补。例如,在人物志中不仅将“列女”单独成卷,且新增不少列女名录。又如,江登云在艺文志中将“序文”“诗歌”合为一卷,而江绍莲在续修之时,不仅将“序文”“诗歌”单独成卷,且“诗歌”的内容扩充为两卷,相比江登云所编纂版本而言,这些内容更为丰富。再如,在艺文志中,江绍莲将“碑记”内容分卷编修,不仅“记”单独成卷,而且其内容也新增一倍以上。上述这些新的调整,都是江绍莲在续修散志之时,根据新的资料,增加新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 此外,江绍莲续编之时,还新增一些子目内容。如在卷二《选举志》中新增“恩褒”一条,主要目的是“以重旷典”。又如,在卷五《物植志》中新增“药材”、“颜料”两个类目。这样《橙阳散志》的类目,增加到“七十一目”。 江绍莲续编《橙阳散志》最大的特色是新增《备志》一卷,将原来的“十纲”,增至“十一纲”。新增卷末《备志》有疆圉形势考、山脉水源考、建置沿革考、城郭乡隅考、风俗礼教考等五个篇章内容,这是从县域乃至府域的视角来叙述,具有超越江村一隅之乡镇志的特色。《备志》的史料价值甚高,近代徽州著名学者许承尧在其撰写的《歙事闲谭》一书中,大量抄录、节选《橙阳散志》内容,尤其是节录的《歙风俗礼教考》一篇,详细介绍歙县各乡风俗民情、商业经营、日常生活等内容,使得其史料价值备受关注,后来被学界广为征引。但学者在引用时,多是转引《歙事闲谭》,并未查阅《橙阳散志》原文,从而产生不少讹误。很多学者不仅将该篇作者张冠李戴,而且对该方志的版本缺乏认识。 这些体例上的新变,都体现出江绍莲在续编该书之时,并非盲目沿袭府县志和其父江登云所定的体例,而是结合江村一隅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加以变通,并根据时代的发展,新增一些切合江村社会情况的类目,使得该方志的体例更为严谨,内容更为丰富。 (二)续编过程 早在江登云编修《橙阳散志》之时,江绍莲就参与不少资料搜集的工作。在其父病逝后,他又用三十几年时间,广泛搜集各种文献,尤其是利用新刊刻的《济阳江氏族谱》,增补该方志 关于续修散志的情况,江绍莲在《续编引言》中说:“《橙阳散志》十有二卷,先子爱山公手辑书也,作于乾隆甲申,成于乙未,迄今上己巳,又历三十五载,里中英彦辈起,声华文物,视昔有加,思照款续编,……详审玩绎,广采见闻,旁征博雅,举志中己见者续之,未及者增之,有因时日孔迫,夙未详尽者,则采掇以补之,广为十有五卷,诸条目惟益恩褒,盖昔无今有者。余一遵原本,罔敢更易。……若夫村隶于邑,邑之疆圉形势、山脉水源、建置沿革、城郭乡隅、风俗礼教,实村之统会,有不可不知者,撰为五考,曰备志,厕于卷末,以备参证,非另开生面也。溯前夏竟今冬,早夜编辑,又得里中同志共相订正,三阅寒暑,书成。”由此可见,在江登云去世后,江绍莲广为搜罗新资料,续修散志,经过长期的积累,用数十年时间完成续修。 续修散志完稿之际,江绍莲族叔江兰在序文中称:“族兄爱山公辑有《散志》十二卷,记载殊悉,顾自乾隆乙未迄今又三十余稔。吾村文物声华之盛,视昔有加,有宜编续者。去冬族侄依濂自里来扬州,适余协理河工,巡视南下,相聚于扬寓之泼墨轩中,握手论心,出《续修散志》一十五卷,又《备志》一卷,视余问序。盖就原志按款类增,举近今三十年事迹,胥备于册,而郡邑中之疆域形势、建置沿革、山脉水源、城郭乡隅、风俗礼教,并为详考焉……今阅《续志》益信,谊笃本源,情殷作述,固始终讲求根柢者,其才其志,有不可企及,则信今传后,有裨于村党良多,厥功懋哉!”对江绍莲续修散志有着较高的评价。 (三)修志标准及史源问题 江绍莲续编《橙阳散志》之时,也秉承其父的优良作风,用史家的标准来编纂志书。诚如上引江兰所言,江绍莲在续修过程中的确十分谨慎,对各种史事详加考订。仅以其新增的《备志》而言,在这五篇文章中,江绍莲征引的史料十分丰富,举凡正史、方志、文集、笔记等多达数十种,如《史记》《唐书》《梁书》《宋书》《徽郡志略》《新安志》《歙志》《萧山志》《元和郡县志》《嘉定县志》《文献通考》《方舆胜览》《水经注》《太平寰宇记》《山海经》《蔗畦外集》《素壶便录》《陔余丛考》等数十种资料。其史源来源广泛,考订精审,因而保证了其续修散志的质量。 在续修之时,江绍莲擅于利用新出资料,尤其是新修的《济阳江氏族谱》,将艺文志的内容在原先基础上增加一倍以上。这些新增的内容集中在序文、碑、记等方面,如卷十一《艺文志文二》共有记文38篇,比江登云编纂的版本新增23篇,而这些新增的记文中就有多达16篇文章直接取材于新修的《济阳江氏族谱》。可见,江绍莲续修散志之时,在取材上十分重视参考新修的《济阳江氏族谱》。 此外,江登云、江绍莲父子编修的《橙阳散志》一书的史料,也有一些来自歙县江村江氏族人的文集、笔记等典籍。如江东之《瑞阳阿集》、江天一《江止庵遗集》、江登云《素壶便录》、江恂《蔗畦外集》等。上述江绍莲新增的《备志》中就征引江登云《素壶便录》、江恂《蔗畦外集》数次。卷十一《艺文志文二》中也有几篇文章取材于如江东之《瑞阳阿集》、江天一《江止庵遗集》。这些文献是江氏族人的“族内之书”,搜集、阅读起来较为便利,自然成为江登云父子修志的备用之书了。 综上所述,《橙阳散志》作为清代徽州一部乡镇志,由歙县江村的江登云、江绍莲父子两代人共同完成编纂。从乾隆十八年(1753),江登云开始萌发修志的思考,并开始搜集资料,到乾隆四十年(1775)该书首次刊刻,再到嘉庆十四年(1809)江绍莲完成续编,前后历时五十多年时间。至此,《橙阳散志》一书最终定型。一部乡镇志经过如此漫长的磨砺,其质量也由此可见一斑,因而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清】江登云、江绍莲 著,康健 校,《橙阳散志》,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