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世界民族 >

边界与通道:昆曼国际公路节点中老边境磨憨磨丁的人类学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20-02-21 《民族研究》2016年第4期 朱凌飞 马巍 参加讨论

    【摘要】边界将紧密相邻的中国磨憨和老挝磨丁相区隔,而昆曼国际公路又成为将两者相连接的通道。在历史分层中,作为一种“中断”和“差异”的形式,磨憨与磨丁之间的边界体现出模糊、潜隐、凸显的特征;而作为一种“连接”和“连续”的手段,穿越磨憨与磨丁的通道也包涵了社会文化、国际政治、全球经济等层面的属性。通道与边界在磨憨、磨丁的交叉,使口岸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并具备了接触点和中介的意义。昆曼国际公路的建设与使用使磨憨、磨丁的区位特征发生了根本的转换,成为全球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对国家边界、国际通道、全球化网络节点的人类学研究,将促使我们对旧有的“中心”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关键词】边界;通道;节点;昆曼国际公路;磨憨;磨丁
    【作者简介】朱凌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教授;马巍,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末叶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界普遍经历了引人瞩目的“空间转向”,成为当下知识和政治发展过程中最为举足轻重的事件之一。自然,人类学也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这一转向的过程,而“边界”与“通道”这两种具有不同意涵的空间形式正在成为此一学科的研究焦点。如麦克尔?赫兹菲尔德即指出,“现今的人类学并不排斥族群研究,但目前它更热衷于‘边界’问题的研究——一个存在于两者之间的地区,一个双方可以相互接触的地区,一个群体间的断裂有所弥合的地区”,他从人类学的视角赋予“边界”这一空间形式以“两者之间”的意义,并彰显出其“断裂”和“弥合”的特质;又如麻国庆也谈到,“在一定程度上讲,我们区分村社、区域、国家的边界时,实际上也是在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纽带”,他着意指出,在区域间形成区隔之时,“连接”才是更值得探讨的话题。而道路,尤其是跨越边界的道路,显然正是一种具象的、可切实把握的“弥合”方式和“联系纽带”。如周永明就提出从跨学科的角度来研究“路学”,探讨道路的建设和使用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影响,其焦点正是道路的“连接”特性。在当今全球联系不断增强、全球意识不断崛起的历史进程中,使不同人群之间形成区隔的边界和得以连接的道路,以及不同聚落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在成为人类学理解全球化时代社会文化变迁趋向的关键所在。
    在人类学的视域中,边界是指“政治、社会、文化和自然方面的中断和差异”。究其本质,边界可被视为人们在认识其生存环境和进行身份认同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分类手段,实际上是一种人工制品。道路也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互动过程中的直接产物,但与边界的“中断”和“差异”不同,道路具有“连通”和“连续”的显著属性,使其分别在空间和时间上体现出无限延展的特征。因而,当人和物在沿着道路移动时,势必在某些位置上产生停顿和汇集,进而形成“节点”。这些节点多表现为不同形式、规模、功能的地域性聚落,如市镇、村落、关卡等,具有明显的区位性特征,而道路在穿越边界时所形成的节点更具有特殊的意味。正是在这一层面上,道路可以被理解为通道,聚落可以被看作节点,而边界聚落则因道路的穿越而具有了全球网络之节点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全球化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而边界、通道、节点等作为一种人工制品或文化景观,也有其产生、发展、变迁的过程,必须放在不同的历史分层中进行考察。
    基于此,我们自2013年初起即对昆(中国昆明)曼(泰国曼谷)国际公路进行了持续的研究,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这条道路的建设与使用所导致的人口流动、商品流通、信息流转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昆曼公路在穿越中老边境时所导致的一系列实际的和象征的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此,我们将中国磨憨和老挝磨丁两个跨界紧邻的村庄作为田野点,进行了前后共3个多月的调查。紧邻老挝的磨憨村委会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磨憨镇,下辖14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611户,2630人,包括汉族、傣族、哈尼族、瑶族、苗族等民族;紧邻中国的磨丁村(Boten)隶属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南塔省(LouangNamtha)南塔县,现有村民244户,1075人,包括泰族、老族、苗族等族群。磨憨与磨丁原本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却被中老边界划分于两个不同的国家,而昆曼国际公路则又将两个村庄以一种显著的形式连接起来。也就是说,边界和通道这两种相互对立的空间形式在这一区域形成交叉,产生了一种独具意味的空间场域。在此,我们将在“一种时间与空间、历史和未来的交融状态,一种穿越真实和想象、中心与边缘的心之旅程”中,围绕这一空间场域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譬如,边界的区隔对当地人意味着什么,或者说当地人是如何对待边界的?通道是否已经将两个村落连接为一个整体区域,而这一区域与更为广阔的外部空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在不断调整的世界格局之中,区域的全球性区位又将发生怎样的转换,其意义何在?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对于人类学从空间层面对边界和道路的研究、对全球化相关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于强调“互联互通”的“一带一路”开放发展布局也体现出应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