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中华民族研究30年:核心主题与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8)

http://www.newdu.com 2020-05-11 《民族教育研究》2020年第 高承海 王荣霞 谭 参加讨论

    
    [参考文献]
    [1] 金炳镐,裴圣愚,肖锐.中华民族:“民族复合体”还是“民族实体”——中国民族理论前沿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1):2-13
    [2] 梁启超,夏晓红.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 李帆.以“中华”为族称: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族认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3-66.
    [4] 金冲及.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J].江海学刊,2008(1):12-15.
    [5] 陈克进.对中华民族含义的新阐释——评《中华民族研究初探》[J].社会科学战线,1995(3):277-278.
    [6] 陈连开.中华民族之含义及形成史的分期[J].社会科学战线,1996(4):145-151.
    [7] 郝时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理论性与实践性[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6):5-21.
    [8] 马戎.如何认识“民族”和“中华民族”——回顾1939年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讨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5):1-12.
    [9]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3-21.
    [10] 李贽,王冬丽.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到中华民族实体建设——兼论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观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要求[J].广西民族研究,2019(2):1-9.
    [11] 孔亭.试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2):33-40.
    [12] 邓磊,罗欣.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路探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8(6):24-30.
    [13] 彭谦,李阳.坚持共享发展加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3):20-24.
    [14] 陈大伙.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复兴”的思想理路[J].人民论坛,2013(29):184-186.
    [15] 郑大华,张弛.近代“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J].教学与研究,2014(4):35-44.
    [16] 俞祖华,郑天皓.孙中山民族复兴思想析论[J].晋阳学刊,2017(4):39-50.
    [17] 喻春梅,郑大华.论五四时期李大钊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及其意义[J].理论学刊,2015(12):27-36.
    [18] 张可荣.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初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9(2):89-94.
    [19] 郑大华.抗战时期有关”中华民族复兴“的讨论及其意义[J].民族研究,2016(3):65-82.
    [20] 蒋建农.毛泽东关于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构想[J].广东党史研究与文献,2019(2):14-24.
    [21] 陈明凡.毛泽东的民族复兴思想与实践——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2周年[J].前线,2015(12):25-28.
    [22] 郑大华.继承、发展与超越——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之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47(3):9-19.
    [23] 石仲泉.“中国梦”思想:从毛泽东到习近平[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10):1-7+90.
    [24] 廖钰.习近平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的渊源、构建与实践逻辑[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5):5-13.
    [25] 宋维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J].理论参考,2013(3):11-12.
    [26] 胡鞍钢.世纪“中国梦”,伟大“三部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12-30.
    [27] 庄锡福,庄树宗.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质[J].社会主义研究,2012(1):28-32.
    [28] 陈晓声.当代中国民族复兴研究思潮的回顾与展望[J].宿州学院学报,2016,31(8):1-5.
    [29] 付开镜.中华民族复兴标准论[J].理论参考,2013(3):27-29.
    [30] 董希品.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的内涵(二)[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3):39-42.
    [31] 庄树宗,庄锡福.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特征[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5(2):1-5.
    [32] 刘明明.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标志[J].云南社会科学,2015(4):7-10.
    [33] 张可荣.“民族复兴”的历史内涵与当代意蕴[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4):92-96.
    [34] 鲁倩.民族复兴的思潮与路径比较[J].现代交际,2016(18):13-14.
    [35] 荣长海,张春新.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几个问题[J].理论与现代化,2004(3):11-15.
    [36] 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J].学术月刊,1986(12):1-3.
    [37] 吴元梁.建构当代民族精神的方法论思考[J].浙江学刊,1995(5):14-18.
    [38] 冯秀军,高庆珍.民族精神概念论析——概念的词义解析、历史考察及方法论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3):102-106.
    [39] 余品华.论世纪之交弘扬中华民族精神[J].天津社会科学,2000(1):70-75.
    [40] 赵存生.关于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几个问题[J].高校理论战线,2004(2):14-19.
    [41] 李锦全.试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J].哲学动态,1993(3):24.
    [42] 方立天.民族精神的界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J].哲学研究,1991(5):33-41.
    [43] 陈勇.民族精神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4(1):72-74.
    [44] 顾海良,沈壮海.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4):9-16.
    [45] 张铁勇.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及现代价值[J].理论学刊,2003(6):122-124.
    [46] 李宗桂.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发展和时代意义[J].中国高等教育,2003(10):19-20.
    [47] 宇文利.论民族精神建设的利益调控机制[J].道德与文明,2011(3):93-96.
    [48] 杨守金,夏家春.新世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J].学术交流,2003(7):24-26.
    [49] 贾钢涛,陈鑫.近十年来国内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综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7):91-93.
    [50] 文韦.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1986(4):34-38.
    [51] 王霁.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52] 王杰.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2):51-53.
    [53] 陈先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1997(2):31-41.
    [54] 李荣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和发展的途径[J].中国文化研究,2017(冬之卷):12-1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