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近代史 >

苏联时期北极地区和北方航道开发的历史考察

http://www.newdu.com 2020-08-21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叶艳华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苏联制定国家层面的北极开发政策始于20世纪初。1920年苏维埃国家制定北方开发计划,在北海航线运输、科学研究和能源勘探领域取得初步成效。进入30年代,苏联政府提出并制定北方社会主义开发方案,开展以港口城市和工业综合体为核心的工业基地建设,重点建设能源工业基地。二战后,苏联继续实施北极地区和北方海路开发计划,在地质勘探、油气资源开发、科学考察以及保障北海航线畅通方面取得不少成就。六七十年代,科学家们提出北极地区综合开发思想,并于80年代初制定区域生产综合体开发计划。但是,苏联在北极开发和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动员型经济和举国体制所固有的弊端和问题:以行政手段代替经济方法,无视经济规律和环境保护,实行强制性劳动,投入多成效少等。新俄罗斯在北极开发和重建方面应当在继承苏联时期成就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和教训,遵循经济规律,避免历史错误。
    关 键 词:苏联/北极地区/北方航线/北极开发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俄罗斯海洋战略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考察”(项目批准号:14BSS04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叶艳华,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
    
    18世纪前,俄国在俄属北极陆地区和北冰洋海域的活动主要集中于地理探险和考察。其时,北方沿海居民、商人、地理探险家和旅行者们在欧亚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岛屿和冰原上探险、考察和从事商业活动,对北极陆地区域和北冰洋海域地理地貌、水文气象以及北方航道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18世纪中期,俄国百科全书式科学家、科学院院士М.B.罗蒙诺索夫最先提出北极空间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思想,对北极的科学研究自此开始。19世纪末,在财政大臣维特的积极推动下,沙皇政府初步尝试开发北极地区经济与北方航道①,在基础设施建设、船舶制造和北方海域航行等方面均有所成就。20世纪初,北方航道实现分航段通航,但在单一导航的条件下从科拉半岛航行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并返航还存在诸多困难。据统计,自1874年至1919年,喀拉海考察队(以下简称“喀拉考察队”)②沿北海航线西段鄂毕河河口经喀拉海至叶尼塞河河口间水域往返航行共122次,在没有破冰船破冰引航和缺少必要水文信息的条件下,成功航行75次,航行成功率为61.5%③。从1911年起,在北方航道东段,每年均组织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出发经白令海峡至科雷马河河口水域的航行,为科雷马金矿运送粮食和物资④。
    俄国早期在北极陆地区、北冰洋海域开展的上述探险、考察、航行以及贸易活动为20世纪初国家层面开发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奠定了基础。苏俄和苏联时期,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制定了有关开发北极地区和北方航道的国家政策和决议等,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推行和实施相应的开发计划和建设项目。
    本文在融合新旧史料的基础上,探寻苏联时期有关北极地区和北方航道国家政策制定和变化的轨迹,梳理北极地区和不同阶段北方航道的开发成果,分析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和教训。
    一、科学研究北极和北方航道开发的全面展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俄属北极地区和北方航道开发的重要时期。苏维埃政权继承了沙俄时期开发北极地区和北方航道方面的已有成果,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沙俄时期的开发政策,并且制定了统一管理的国家计划,在北方航道交通运输、科学研究和能源勘探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制定苏维埃国家北方开发计划
    1918-1919年,尽管国内战争正在炽热进行,外国武装干涉尚未停止,苏俄政府就已经着手制订措施,对欧俄北方的伯朝拉煤田、乌赫塔油田展开地质勘探和科学研究。1919年6月24日,苏俄人民委员会作出决议,拨款500万卢布修建波洛文卡一乌赫塔长约180俄里的道路,将乌赫塔与通航的维切格达河连接起来⑤。这是苏维埃政府为开发北方石油矿藏采取的首要措施。
    1920年2月21日,苏维埃政府成立全俄电气化委员会,负责起草国家电气化草案。12月,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俄罗斯电气化国家计划(Государствeнный план элeктрификации Pоссии),即“全俄电气化”计划(план ГОЭЛPО)⑥。该计划是苏俄制定和实施的第一个经济发展长期规划,也是苏维埃国家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方案,目的是恢复和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前提和条件,被列宁称为“第二个党纲”⑦。“全俄电气化”计划预计在10~15年内完成,采取经济区域化发展方式,将全国划分为北方、中央、南方、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西西伯利亚、高加索等八大经济区。其中,针对北方经济区,工作重点围绕北方航道交通运输、科学研究、北极地区能源设施建设和北方原住民生活附属设施建设几个方面展开。此外,为在北方地区开展能源、燃料和地理勘探,“全俄电气化”计划中还拟定了北方综合勘探系列项目,包括乌拉尔山区铁矿和燃煤勘探与开发、诺里尔斯克地区能源勘探等⑧。
    (二)发展北方海路运输
    苏维埃政府的北极战略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基础上,重点关注对国家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北方海路。苏维埃政权成立之初,就声明在北极地区拥有重要的战略和地缘政治利益,没有北极地区,俄罗斯国家就不是完整的地跨亚、欧两大洲的主权国家。因此,关注北方海路是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该航线是连接摩尔曼斯克港和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港距离最短的海上通道,航线沿国家北方边界延伸,不受国际风云变幻影响,因而能够保障航行安全。由北方海路与西伯利亚纵横交错的河流水系共同构建的具有全球意义的交通网络,几乎涵盖整个国家。因此,装备北方海路、在西伯利亚建立大型河运船队,活跃西伯利亚地区经济生活,成为苏维埃政府北方区域政策中的首要任务。
    1918年,苏俄人民委员会曾多次召开会议,决定恢复喀拉考察队活动,将西伯利亚生产的粮食和其他食品、毛皮、木材等商品输出至其他地区,但国内战争使该计划搁浅。1920年,喀拉考察队恢复定期航行,8~10月从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出发前往鄂毕河和叶尼塞河河口地区,返回时成功将0.1万吨粮食、0.15万吨脂肪和毛品、亚麻、羊毛、马鬃等物资从西伯利亚运至苏俄的欧洲部分⑨。苏维埃政府高度评价喀拉考察队此次具有挑战性的航行,并积极推广其航行经验。至1920年末,喀拉考察队完成了为北冰洋沿岸及岛屿上分布的14个水文观测站、马托奇金海峡冰凌站和新港(Новый порт)气象站提供物资运送服务⑩。随后几年里,喀拉考察队的船舶在西伯利亚与苏联欧洲部分之间海域定期往返,运输物资。为提高航行安全性,苏俄对外贸易人民委员部和交通人民委员部在国外购买部分新型船只、快艇、破冰设备、新型信号仪和导航仪等必要航行设备,装备船队,保障船舶航海安全。1934年,喀拉考察队共有28艘船只从事货物运输,货物总量达11.56万吨,与1920年相比增加了近8倍(11)。
    利用北方海路长距离运输大宗商品,较铁路运输费用低廉,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北方地区因战争而发展放缓的经济。为进一步扩大北方海路运输规模,1920年4月,苏俄政府组建北海航线委员会(12),隶属西伯利亚革命委员会管辖,由运输部、水文地理部、港口建设部、科学部、商品交换部、公共事务部和经济部组成,负责输送物资、开发航线。1928年,作为苏俄政府决策机构,北海航线委员会改组为北西伯利亚国立股份公司“北海航线委员会”(Комсeвeрморпутъ),除从事贸易活动外,开展工业建设,负责将西伯利亚地区的谷物、木材和木材加工品、海兽和渔产品等物资运往其他地区。作为单一区域综合体,“北海航线委员会”在西伯利亚北方地区发挥经济开发先锋作用,组织修建伊加尔卡海港,建设乌斯季叶尼塞斯克港和鄂毕河上的新港;组织开采泰梅尔半岛和下通古斯克石墨矿和煤炭;为北方地区数量众多的贸易站提供必要物资,从事海兽捕捞和渔业活动;承担北方土著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加工工业领域,“北海航线委员会”相继建立乌斯季叶尼塞斯克港鱼罐头加工厂、粮食加工厂和叶尼塞河木材加工综合体(1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保障西西伯利亚地区和雅库特地区的产品供应。1920-1933年,北海航线年货运量增加近5倍,船舶年航行时间也由原来的23~32天延长为2~2.5个月(14)。
    20世纪30年代初,实现北方海路北欧与远东间的定期航行已经成为可能。1932年,О.Ю.施密特带领北极科学研究所(15)考察队乘坐“西伯利亚人”号破冰船,在单一导航条件下开启了从阿尔汉格尔斯克港至白令海峡的航行。“西伯利亚人”号自7月28日至10月1日,用时2个月零3天,完成了从北德维纳河河口至白令海峡的北海航线的全线航行。1934-1935年,继“西伯利亚人”号之后,另有1艘破冰船和4艘货船也相继采用单一导航完成北海航线贯通航行。1939年,“斯大林”号破冰船实现北海航线的双向航行,从摩尔曼斯克出发航行至白令海的阿纳德尔湾,然后返航。“斯大林”号的成功双向航行标志着北海航线的正式开通。二战期间,苏联远东军舰经北海航线进入巴伦支海,支援苏联海军在欧洲战场作战。战后,苏联继续利用北海航线系统运输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物资(16)。
    (三)全面开展北冰洋及沿岸水域科学研究和能源勘探
    苏联北方开发计划的第二部分是全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为了对北冰洋水域展开综合研究,根据1921年3月10日列宁签署的人民委员会法令,建立了浮动海洋研究所(Плавморнин),下设生物学部、水文地理测量分部、气象学分部和地质学分部等学科分部,北极科学由此诞生(17)。浮动海洋研究所在北冰洋及周边海域、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河口区域、北冰洋沿岸陆地区及岛屿开展系统性科学研究,取得了可观成果。至1926年,研究所先后完成大熊湖(属加拿大)子午线至白海子午线间北极广阔区域的科考任务,建立了多个科研站;完成了伯朝拉海和卡宁半岛渔猎区的海洋地理测量,确定了该海域鱼类资源的分布和数量,明确了海兽等大型海洋生物的迁徙路线。1923-1933年,研究所在北冰洋沿岸陆地和岛屿上共建立了19个无线电气象极地站(18),进行气象和水文监测。
    浮动海洋研究所在弗兰格尔岛、北地群岛及周边海域、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和喀拉海北方海域岛屿的水文科考工作同样获得了长足进步。1924-1928年,极地研究员Б.В.达维多夫和Г.A.乌沙科夫带领考察队对楚科奇半岛北方海域的弗兰格尔岛、北地群岛及其沿岸水域进行全面考察。考察队通过对弗兰戈尔岛的测量,确定该岛面积为0.73万平方米,对岛屿地形地貌和岛上动植物资源状况有了全面了解(19)。1930-1932年,乌沙科夫和极地研究员Н.Н.乌尔万采夫继续带领考察队考察研究北地群岛(20)及其周边水域,先后完成共青团员岛、十月革命岛、布尔什维克岛及其海岸的考察、测量和拍摄工作,弄清了北地群岛的轮廓、冰川特点和地质特征,并绘制出北地群岛的准确地图。在考察的过程中,考察队员们还首次发现了中央执行委员会消息报群岛(острова Извeстий ЦИКа)和小红海军岛屿群(группа нeбольцих Красно-Флотских островов)(21)。
    1923-1936年,苏联极地研究员们同时对巴伦支海北部海域的法兰式约瑟夫地群岛(22)进行全面科考研究,在岛上先后建立了两个科考站。期间,队员们乘坐“谢多夫”号破冰船在喀拉海北方海域展开考察,取得突破性成果,先后发现了维泽岛(79°50′N,76°54′E)、伊萨琴科岛(93°45′N,77°15′E)、沃罗宁岛(93°45′N,78°10′E)和谢多夫群岛。科学家们发现在喀拉海中央海域海底存在一片广阔浅滩,并将该浅滩命名为中央喀拉高地(水深不到50米),高地西侧是圣安妮宽沟,东侧为沃罗宁宽沟。考察队在喀拉海中央海域进行的水文测量工作为随后开展的海洋学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20年代末,北冰洋仍有近600万平方公里海域属于研究空白。为了全面研究北冰洋海域浮冰状况,1929年著名极地研究员B.维泽提议建立首个北极科学漂流站(полярная научная дрeйфующая станцo),1937年开始正式使用漂流站研究北冰洋浮冰(23)。
    此外,1920年制定的“全俄电气化”计划中还拟定开展北方综合勘查工作计划,进行地质、能源与燃料勘探。1919-1921年,地质学家Н.Н.乌尔万采夫领导考察队在泰梅尔半岛的诺里尔斯克地区进行地质调查和采矿活动,发现该地区蕴藏优质煤炭、石墨和铜镍矿。1922-1923年,北方科学渔猎考察队在伯朝拉海域、沃洛格达省、沃洛涅茨省和科拉半岛进行的地质调查、能源勘探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果。1926年,在科拉半岛的希比内山区,A.E.费尔斯曼带领考察队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磷灰石矿床。与此同时,在东方的科雷马河和因迪吉尔卡河上游地区,勘探队发现了大型金矿等贵金属矿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