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川中传奇:乡村复育的教育实验 “川中传奇”是川中社区大学5周年庆典的时候,奕阳教育研究院董事长张守礼先生赠予的一件纪念品,是一幅有很多解读深意的画作。那么,在这南太行的山区我们做了什么?所谓的“传奇”又有何所指? 河南辉县侯兆川教育文化中心是我们2013年乡村教育调研的最后一站,两年的走访就此终结。然而,无法排解的忧虑一直萦绕心头——年纪大的教师等待退休,年纪轻的教师等待回城。他们的这种状态使乡村教育前景黯淡。当学校以优化整合资源的名号撤并,当教师不能安心于教学,乡村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曾几何时,乡村学校是传播乡风文明的中心,现如今封闭式的管理已经彻底割断了学校和乡村之间的联系。在这种处境下,两个症结必须破解:第一,如何让工作在乡村的教师倾情于教育教学,并从中获得职业成就感;第二,如何让乡村学校敞开大门,使之成为村民接受终身教育的公共空间。缺此,乡村教育无法延续,文化之魂也就荡然无存了。因为乡村文化复育的前提是人的培养。我希望以台湾芦荻社区大学的形式,让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到村民的内心,让那些没有自信的村民感受到自我存在的意义,让他们拥有守望乡土的热情和希望。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多方力量的筹措下,2014年5月30日,川中社区大学在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举行了揭牌仪式。我以“川中社大与乡村生活”为题,为村民讲授了第一堂课,并对这所学校做了明确的定位:它不是家长学校,不是农业技术学校,而是一所成人终身学习的公民学校。当时来听课的大多是学校周边十几个村落的老百姓,300多人把小学的礼堂坐得满满的。对于这些村民来说,在幼儿园里办大学,还有一位北京的教授跑到这里来上课,这是新鲜事儿。对于20位幼儿园老师来说,他们也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中师毕业生,怎么还能成为社大讲师,都紧张得不得了。我对他们说,乡村社区大学实际上就是农民学校,让那些很少读书的村民享受一份终身学习的快乐。 “终身学习”这个词对于乡村来说非常陌生。在村民的心目中,学习和学校是属于孩子们的。但是社大充满了美和乡土智慧的课程日益改变了他们的观念,也强化了我们义工团队的教育意识。可以说,如果没有办社区大学的经验,我无法想象那些村庄里的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本事有多大。他们没有机会多读书,但他们对美和艺术的渴望却是炽热的。因为社区大学的课堂,那些留守的宝妈们告别了麻将桌,拿起笔开始练书法、学画画。20位幼儿老师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行,他们周末返城回家,平时住在学校,每天晚上各自组队,练习舞步怎么走,琢磨鼓点怎么敲,力争让每一次课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每年一届的社大周年庆典,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会聚集在学校的广场,共度这个比过节还欢乐的侯兆川不眠之夜。这一天,学员们、老师们以及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会穿上从新乡、辉县借来的盛装,在舞台上展现属于自己的最美的画面。那些年轻的宝妈们登台结束之后也舍不得换下演出服,我知道她们是希望在外地打工的丈夫在微信的那一边能看到。这样的故事一年又一年地发生,也一次又一次地让我感动。因此,对于社大的义工老师和学员而言,这不是一台普通的晚会,而是“社大幸福课”的综合展演,是展示他们一年所学的高峰时刻。值得一提的是,庆典第二天的座谈会,多年来不曾变更的序曲是全体学员的诵读。但他们深情念诵的作品不是名家的名篇,而是幼儿园老师写的诗,是学员老大娘新创作的快板。尤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每年30万字的《川中社区大学年刊》,承载了老师和学员们共同走过的岁月。那些饱含深情的文字不仅记录了教与学的收获与感受,也呈现了他们彼此传递温暖的一年又一年。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他们每年坚持编辑文集、写观察日志和读书札记,这是了不起的进步。2020年他们撰写的生命叙事,文字质朴真切,我更愿意将其视为一次认识上的自我超越。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的教育实验改变了人的生命形态,让乡村教师、乡民从此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回首共同走过的日子,那些充满欢笑的课堂、那些令人激动不已的演出、那些漫溢着喜极而泣的座谈,所有的场景都会在我的泪目模糊中重现。 社区大学如今怎么样?在辉县组织部门的安排下,幼儿园15位教师在西平罗乡的15个村挂职村委会副主任。这项兼职工作让他们时常走村串巷、到访农家。在全面了解乡村老人的生活状态之后,也坚定了他们把社大延伸到村落的决心。2020年9月15日,川中社区大学西平罗学堂开课了。与此同时,兆村学堂也举行了开工仪式。老师们和村里的老人们共同出力,把村里废弃的麻将屋改造成了让他们欢聚的学堂。可以说,有社区大学印记的地方,乡村不再寂寞,留守的老人们获得了被关注的幸福。幼儿园所在的西平罗乡在籍人口22,000多人,现在留在村里的有6,000人左右。社区大学所做的工作正是给留下的村民注入一种活力,让他们依然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期待,对自己的家乡心存爱恋。我每一次给学员上课之后,年轻的和年老的都会悄悄告诉我,她们家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得到了改善,这里的老师不仅教会了她们各种时尚生活的技能,也给了她们敢于登台表演成为歌者和舞者的勇气。这是社区大学带给她们的幸福。 自2014年以来,已先后有636位村民加入到学员的行列。我们以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为依托,以期通过拓展学校的教育空间与功能,实现个人、群体与社会的变革。事实证明,川中教育实验不是乌托邦式的构想,而是可以跨越这个时代乡村困局应有的一种形态。川中社区大学的实践在破解两个乡村教育症结的同时,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2019年被评为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20年2月又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学雷锋“4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值得欣慰的是,这项公益行动,提升了农民热爱生活的能力,也使乡村教师成为自觉的行动研究者,在寂寞的乡村重新发现了自我存在的意义,重新认识了活着的价值。 如果说促发改变是行动研究所追逐的目标,那么川中教育实验实现了三个层面的变革:我个人的生命变革是源头,继而启发年轻教师在奉献中践行教育的理念,其直接后果就是农民学员观念的转变。这种接续性的变革带来的必然是乡土社会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川中社区大学不仅是教师发展和教育境界提升的阶梯,更是为乡村传递温暖、促进生命变革的重要场域。作为行动者和研究者,川中的教育实验也让我更加坚定——必须将学术研究的判断转换成学者自身的身体实践。这是让学术研究更有力量的依据,也是我们服务社会、积极倡导社会变革的思想源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