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寿春在东晋南朝的战略地位


    摘要:寿春是东晋南朝时期汉胡政权争夺的热点区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军事价值。该地位居水陆交通枢要,拥有利于防御的自然环境,水土沃衍,物产丰饶,因而备受南北作战双方的重视。隋唐以降大运河开凿使用,淝水至濡须水航道逐渐湮废,寿春所在的淮南西部地域从而少受兵家关注。
    关键词:寿春;寿阳;东晋南朝;相国城;金城;罗城
    寿春故址在今安徽省中部的寿县,其地北滨长淮,东依淝水,南有巨泽芍陂。寿春之名初见于战国为楚之县邑。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因为受到秦国东侵的严重威胁,被迫自陈(今河南淮阳)迁都于寿春。在秦汉王朝的行政区划当中,寿春县或属九江郡,或属淮南国;东汉、曹魏、西晋时,又作为扬州刺史的治所。自永嘉之乱以始,中原胡骑纵横,烧杀劫掠,汉族士民纷纷避乱南渡。东晋定都建康、偏安江左之后,中国的政治军事形势再度演变为南北割据对抗,而双方争战的热点区域之一,就在淮南的寿春(后因避简文帝郑太后名讳而称寿阳)。东晋南朝的历代政权皆以其为要镇,屯驻重兵,修筑坚城,作为抗击北敌入侵的前哨阵地。而十六国及北朝的统治者南征时,也屡屡向这一地区用兵,力图控制该地,以便打开进军江南的大门。由于受到各方政治势力的激烈争夺,寿春的得失归属频频发生改变。
    大致说来,东晋至南齐末年,寿春基本上为南方政权所掌握,北人占据该地的时间都不长,旋得旋失。南齐灭亡前夕,即东昏侯永元二年(500)豫州刺史裴叔业以寿阳归降北魏;此次事件之后,南朝对该地的控制逐渐削弱,萧梁为夺回寿阳多次用兵,皆以失败告终。直至普通七年(526),梁武帝乘北魏内乱频仍,无暇顾及边镇,才出兵收复寿阳。但到太清二年(548)爆发侯景之乱,寿阳随即为东魏、北齐所据。陈朝太建五年(573)吴明彻北伐,再度攻占该城;至太建十一年(579)又为北周将领韦孝宽所克,随即成为北朝向江南用兵的前线基地,直到隋渡江灭陈,统一中国。就淮南地区而言,寿春是易手最为频繁的要镇,由此可见南北作战双方对它的重视,正如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二一所言:“(寿)州控扼淮、颍,襟带江沱,为西北之要枢,东南之屏蔽。……自魏、晋用兵,与江东争雄长,未尝不先事寿春。及晋迁江左,而寿春之势益重。……南北朝时,寿春皆为重镇,隋欲并陈,亦先屯重兵于此。”
    在东晋南朝时期,寿春地区为什么会有突出的战略地位和重要的军事价值?当地的城市防御部署措施如何?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得到同行师友的指正。
    ————————————
    ①《资治通鉴》卷九七,东晋穆帝永和元年,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3066页。
    ② 《晋书》卷八《穆帝纪》,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95页。
    作者简介: 宋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秦汉史、军事历史地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