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寿春在东晋南朝的战略地位(2)


    一、寿春战略地位之分析
    寿春在东晋南朝时期受到作战双方青睐,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项,分述如下:
    (一)处于交通枢要的地理位置
    笔者根据傅仲侠等执笔的《中国军事史·历代战争年表(上)》①所录战事进行统计,东晋南朝时北方政权大规模的南征行动为19次,主要进攻方向———行军路线有四,自东而西为:
    甲、彭城———下邳———淮阴———广陵。由泗水顺流入淮,再经中渎水(古邗沟)至广陵入长江。
    乙、浚仪———陈、项———寿春———合肥———濡须口。由蒗荡渠入颍水入淮,再自肥口沿淝水入巢湖,顺濡须水入长江。
    丙、襄城———上蔡———义阳———江夏。自许昌、襄城一带集结,顺汝水而下,至上蔡悬瓠城(今河南汝南县)后分为二道,水道仍顺汝水入淮;陆路则南下越桐柏山至义阳(今河南信阳),经随县、安陆南抵长江。
    丁、南阳———襄阳———沔口或江陵。由南阳顺淯水(今白河)而下,穿过襄邓走廊至襄阳后入汉水而下,至沔口(今汉口)入江。或由宜城南下陆行,经当阳至江陵抵达江滨。
    在这四条路线的用兵当中,寿春方向的次数最多,共有12次。需要指出的是,北方政权几次规模最大的南征行动多经过寿春,如公元383年前秦的淝水之役,公元450年、479年、494年、500年北魏的数次大举南侵,公元579年北周攻占淮南之役以及公元588年的隋朝灭陈之役。其中隋朝进军江南是分兵八路,设淮南行省、即前敌指挥部于寿春,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合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皆受晋王节度”。②由此反映出寿春军事地位之重要。
    为什么这一历史阶段北方政权向南用兵多走寿春一路呢?大军出征,将士和战马驮畜消耗的粮草给养消耗甚巨,从后方往前线的运输保证是战役行动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投送方式而言,古代舟船航运要比陆地车畜人力转运效率高得多,而且能够大大节省费用,因此六朝时期北方政权挥师南征,往往要利用江淮之间的水道和汉水,即上述甲、乙、丁三条路线;而义阳一途(即丙道),由于过桐柏山前后皆为陆行,道路多有险阻,不通舟船,故很少被采用。
    上述这三条水路,对于北方政权的用兵来说,汉水距离南朝的都城建康(今南京)及经济重心三吴地区过于遥远,由此道南下,对敌人难以构成致命威胁。中渎水虽然接近建康与苏湖平原,但是南方政权也清楚这一战略方向对其威胁最大,所以对这条航道非常关注,在当地部署了较强的守备力量;而且由于后方很近,兵员和粮草供应方便,有利于进行防御作战。另外,即使沿着这条水道抵达江畔,广陵一带江面宽阔,常有风涛,会对航行造成影响; 若要实行强渡,必须和南朝水师作殊死搏斗,亦难有胜算。所以北方政权由此进军也有很大的阻力,如黄初五年(224)九月,魏文帝亲率舟师至广陵,“(孙吴)大浮舟舰于江。时江水盛长,帝临望,叹曰:‘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之,未可图也。’帝御龙舟,会暴风漂荡,几至覆没”。③次年十月,曹丕再度统水军南征,“如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有渡江之志。吴人严兵固守。时大寒,冰,舟不得入江。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限南北也!’遂归。”④
    ————————————
    ①傅仲侠等:《中国军事史·历代战争年表(上)》,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②《隋书》卷二《文帝纪下》开皇八年十月,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31页。
    ③《资治通鉴》卷七○,魏文帝黄初五年,中华书局1976 年版,第2220页。
    ④《资治通鉴》卷七○,魏文帝黄初六年,第2225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