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北朝佛传故事图像艺术中的济世观念


    【内容提要】从北朝佛传故事图像艺术中的乘象入胎、逾城出家、降魔成道、初转法轮等几个故事片断可以看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在中国社会取得的长足发展并逐渐与中国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化佛教,表现出对中国固有文化的顺从。最为重要的是,佛教本身具有的某些思想实质上迎合了中国人的思想习惯,深察之,即佛教思想中蕴含的济世观念。 
    【关键词】北朝佛传故事;济世观念;艺术形象;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B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4)05-0119-05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虽以其转世轮回思想能满足中国动荡社会中流离失所的百姓亟须的精神需求而得到快速传播,然而又不可避免地在很多方面与中国固有的传统观念形成对抗,进而引发一系列争论。其中最为激烈的问题在于,其一是沙门不拜父母,其二是沙门不敬皇帝、王者及官长。前者涉及社会伦理问题,后者则涉及政治问题。这两个问题争论最为激烈的根源是,对中国传统习俗而言,它们分别是对儒家文化“忠孝”思想的严重对抗,这对佛教自身在中国的发展传播非常不利。但事实上佛教后来在中国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且逐渐与中国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化佛教,其中原因颇值得玩味。一方面它不得不转变方式,至少在图像传播形式上表现出对中国固有文化的顺从,另一个原因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便是佛教本身的济世观念实质上迎合了中国儒家的礼教文化思想习惯。 
    北朝时期,佛教在社会上广为流布,帝王百姓无不归宗佛教而心仪于佛法。佛教经典认为,“行善犹如稼穑,播种善根即可收获福报,故有福田之称”。佛教“以像设教”,注重以艺术形象进行教义思想的宣传和对信徒的教育,加之佛教信仰者认为,雕塑和绘画佛像能得福,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将这种特殊的传播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故而雕佛造像和绘制佛像壁画便成为最受欢迎的宣传佛教教义的艺术手段,并从这一时期开始逐渐形成独具特点的中国佛教美术。佛教的福田思想教人以慈悲为怀,通过救度众生,最终实现自身的圆满,其中的普世思想实际上与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的济世观念有殊途同归之宗旨。 
     
        【作者简介】赵鹏,山东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史学博士;江南,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山东交通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