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北朝佛传故事图像艺术中的济世观念(3)


    二、降魔成道反映的济世观念 
    “降魔成道”是佛传故事图像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其内容是讲,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即将得道成佛时,魔王波旬惊慌害怕,担心释迦牟尼成佛后,会给人间带来幸福太平,他就会失去地盘和权威,因此带领魔军眷属前来阻挠释迦牟尼成佛。魔王先以美女诱惑,后以武力威胁,均遭失败,最后释迦牟尼战胜魔王,魔王波旬伏地皈依。 
    由于这是释迦牟尼由俗人成为佛陀的重要情节,佛陀也由此开始了修身济世的历程,而且内容具有戏剧性,所以是北朝佛传故事图像的重要题材。其中以云冈石窟第6窟、敦煌莫高窟北魏第254窟和北周第428窟的“降魔成道”佛传故事图像最具有代表性。 
    佛经记载,最先由心底泛起的魔障是代表欲念的三魔女对佛的引诱,这一情节在大多数石窟的佛传故事艺术中都有表现。接着是恐惧、嗔恨、疑惑、执著等魔军的袭击,但佛坚持信念,始终以成就无上正觉以济世解救众生之苦为宗旨,通过坚韧的毅力克服魔障,修得无上正觉之境而成为得道之佛。 
    《修行经》卷下云: 
    于是菩萨,安坐入定,弃苦乐意,无忧喜想,心不依善,亦不附恶,正在其中,如人沐浴净洁覆以白亵,中外俱净,表里无垢,喘息自灭,寂然无变,成四禅行。以得定意,不舍大悲,智慧方便,究畅要妙,通三十七道品之行。……于是三女,严庄天服,从五百玉女,到菩萨所,弹琴歌颂,淫欲之辞欲乱道意。三女复言:“仁德至重,诸天所敬,应有供养,故天献我。我等好浩,年在盛时,愿得晨起夜寐供侍左右。”菩萨答言:“汝宿有福,受得天身,不惟无常,而作妖媚,形体虽好,而心不端。譬如画瓶中盛臭毒,将以自坏。有何等奇,福难久居,淫恶不善,自亡其本,福尽罪至,堕三恶道,受六畜形,欲脱致难。汝辈乱人道意,不计非常,经历劫数,展转五道。今汝曹等,未离勤苦。吾在世间,处处所生,观视老者如母,中者如姊,小者如妹,诸姊等各各还宫,勿复作是曹事。”菩萨一言,便成老母,头白齿落,眼冥脊伛,柱杖相扶而还……(菩萨)忍力降魔,鬼兵退散,定意如故。整个降魔成道情节在多数石窟中的艺术形象上突出了佛的坚韧正觉之力,而代表着魔道力量的魔女等形象也制作得极为生动,对比明显,突出了佛的济世信念。 
    北朝时期,佛传故事中的降魔成道图像在各大石窟建筑中多有出现,且多以浮雕、壁画的艺术形式展现,佛与群魔形象的鲜明对比给人震撼之力,使观者在欣赏视觉艺术形象的同时,置身于一种强烈的同感原境当中,从而产生宗教情感上的共鸣。从另一方面看,用如此频繁的艺术表现降魔成道故事,也正表明了当时人们对此济世观念的认可——佛对众魔的降服也正是他将来要对苦难中的现世人们要做的工作。如云冈石窟第6窟主室西壁的降魔图,构图形式严谨合理,主佛作跏趺状,施无畏印,带有火焰型背光。周边则满布众魔军,在数量上明显增多,形象更加怪异,猪马牛、熊首等各种形象俱全,或拖山抱石,或持弓舞剑、捉蛇等,另有三魔女极尽魅惑之态。魔军种种行为的喧嚣躁动与主佛法相庄严的形象正好形成了强烈对比,以突出佛决心济世所具有的坚韧正觉之力。 
    莫高窟北周第428窟北壁中层的降魔成道与北魏第254窟的构图相同,只是魔兵众妖没有第254窟那么多,但构图比第254窟更加对称均衡。妖魔鬼怪的形象比第254窟更加狰狞可怕。莫高窟第254窟“降魔成道”图绘在主室南壁中层,高1.68米,宽1.45米,面积约2.4平方米。画面正中已成道的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佛坛,背有火焰纹头光和身光,左手执衣裙,右手作指地印,神态泰然,镇定自若。左下侧魔王波旬率三个女儿,以美色引诱释迦牟尼。三个女儿,姿态相异,搔首弄姿,千娇百媚,顾盼有情。企图以女性的魅力,诱惑、动摇释迦牟尼的意志。释迦牟尼毫不动心,以其法力将左侧的三个美女,变成了右侧皱纹满面,头面干瘪,白发覆顶的老丑嫫母,又由老丑嫫母变成白色骷髅。画面上部,释迦牟尼的两侧是魔军众妖,牛头马面,虎口羊角,象头人身,奇形怪异,狰狞凶恶,杀气腾腾,或张弓搭箭,或操戈持剑,或吐火放蛇,企图用武力征服释迦牟尼。佛坛下面,有伏地叩头,长跪合掌的魔兵,表现魔兵战败,向释迦牟尼伏首乞求,皈依佛门。画面对称均衡,动静结合,故事情节传神生动,以魔兵众妖的凶恶丑态和惊慌失败,来衬托释迦牟尼的坚定镇静的济世决心和胜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