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北朝佛传故事图像艺术中的济世观念(5)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佛教自东汉之际传入我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渐渐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逐步走上了中国化、民族化的道路,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北朝以后的中国传统文化,已不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是儒释融合的多元文化形态。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除了在北朝时期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时代契机之外,也有济世思想文化本身的共同之处。佛教神灵世界的图景,佛国神祇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可以在还远未成为社会和世界主人的众生的心灵呼唤中,在永不停息的人生追求中,找到答案。通过对北朝时期的佛传故事图像艺术的搜集、考察,可以看到,佛传故事图像艺术表达的是佛教信徒的美好愿望,即对佛教中福报思想的体现,这也是人们对佛教济世观念的认可。佛教中的福田济世观念在汉译佛教典籍中也有丰富的表现内容,如东汉时译的《佛说作佛形象经》、梁代释宝昌所编《经律异相》。 
    从上述记载来看,北朝佛教艺术行为预设的济世对象涉及世俗生活中的各阶层人群,在宗教文化识别传播中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创造的美术形式,注入了寓福吉祥、驱邪避灾之意,它符合人们共有的追求祥和、康泰、喜庆的审美理想和情感需求;以物寓意、物吉图祥,主题突出,构思奇特,极具装饰美感,集中表达了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美好心愿,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与喜庆场合之中。中国宗教文化识别具有传统悠久的特性和浓厚的民族文化根基,它是各种视觉艺术发展的推动力,佛教济世观念在佛教造像记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面对佛教的传播、发展表现出极强的包容性和同化力,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而鲜明的主体意识。中国文化经过长期“如琢如磨”的发展,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两汉时虽“独尊儒术”,但并不能真正做到“罢黜百家”,而且在儒家内部也分化为不同的学派。文化的多元性正是其生命力所在。陈独秀认为:“盖文化之为物,每以立异复杂分化而兴隆,以尚同单纯统整而衰退,征之中外历史,莫不同然。”当代宗教学家贝格尔说:“宗教是人建立神圣世界的活动。”人将自己对世界秩序的愿望,对人生目标的追求,通过非世间的形式建立起来,反过来约束人世间的行为,为人的追求创造一个可以超越世间法的环境。佛教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同化,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调和性。由此可见,在佛教弘扬佛法过程中通过“即世而出世,人世而济世”的精神,将佛教慈悲利他的济世观念,借助相应的佛传故事图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并抓住济世观念这个根本理念,使佛教真正做到与社会大众的文化融合认同,得到持久长足的发展,从而共同缔造出美好的人间乐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