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里坊制及相关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以墓志为主要材料,复原了北魏至唐代“坊”产生和演变的过程,并对坊在城市中的分布进行了分析,认为坊成为当时城市中的一种规划和管理单元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以往一些观念不同,仅就墓志材料而言,唐代地方城市中的坊在空间分布上并不完全集中于城墙之内,也存在城墙之外的坊,而且其普及的时间很可能要在唐代中期之后。结合文献材料,由于无论是在行政管理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里的作用和影响要远远大于坊,因此即使存在“坊市制”的话,那么更准确的称呼应当是“里市制”。
    关 键 词:里坊制/里正/坊正/坊市制
    作者简介:成一农(1974-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一 问题的提出
    从汉代“里制”向隋唐“里坊制”的转变,以及“里坊制”本身是以往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古代城市史和城市形态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引入本文关注的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对秦汉时期的里制进行简要介绍。①
    1.里的形态。里是封闭的,有时还可能筑有垣墙。关于这点,学界基本没有异议。基于此,研究者大都认为秦汉时期城中里的形态或为正方形或为狭长形状,不过本人认为很可能如同后代的坊。秦汉时期里的形态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要实现有墙和封闭,只需规定里中所有住宅都向街巷内部开门,将院墙和房屋的后墙作为里墙即可。这样进入里则必须通过街巷的入口,控制了入口即可形成封闭,由此形成的里的形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②
    2.里的功能。一般认为,里是地方行政单位,其社会功用如下:生产的组织与协调;管理户籍与征派赋役;维护社会治安;教化民众。③
    3.里的分布。两汉时期,里不仅仅分布在城内,而且在城外也广泛分布。
    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关键,也即本文所关注的问题:为什么在存在“里”的情况下,魏晋以来“坊”的功能最终扩展成为一种在功能、形态上与之前的“里”相似的规划或管理单元,④并与里并行?
    然而,这一关键性的问题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以往对于坊产生原因的探讨大都集中于“坊”本身,而忽略了与“里”的比较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如宫崎市定《汉代の里制と唐代の坊制》一文提出原来“坊”字本义通“防”,四周筑有围墙的封闭型区域之所以称为坊,是因其本义即“防”也,周围修建有墙垣,其目的在于防御和治安管理。⑤以朴汉济⑥和刘淑芬⑦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还提出了一种目前在学界被广泛引用的观点,即认为坊的产生与北魏强化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有关。此外,虽然近年来发表了一些试图从职能、性质等方面区分里坊的论文,如齐东方在《魏晋隋唐城市里坊制度——考古学的印证》中认为北魏之后城市中的坊是一种划分土地的方式,而里则是以“百户为里”为基础的户口管理单位;⑧又如赵超在《唐代洛阳城坊补考》中区分了里正和坊正的职责,并且将坊确定为地域单位,里作为户口管理单位。⑨但这些论文的分析主要基于已经发展成熟的“坊”及其功能、性质已经发生变化了的“里”,忽视了里、坊本身的变化过程,因此未能触及问题的本质。
    除了未能回答上文提出的里坊制研究中关键性的问题之外,以往的研究也都忽略了坊自身从南北朝到唐代的发展过程。此外,关于里坊还有一些依然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坊”在南北朝之后逐渐成为一种城市规划与管理单元的原因以及里坊制演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坊名产生的时间以及坊在地方城市中普及的时间。此外还涉及唐代城市中与坊有关的一些制度。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对“坊正”产生时间的推测。
    3.对里坊两者替换使用问题的分析。
    4.以襄阳和扬州为例对唐代地方城市中的里坊分布进行一些推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