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如何进步对学科发展道路的几点看法(19)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0:11:55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 杨圣敏 参加讨论
应用性没有发挥出来的历史教训 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都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应用性是这个学科的一个优势,也是学科的社会责任。这个优势发挥出来了学科发展就快、社会认可度就高,否则就会被社会所忽视。在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史上是这样,国际民族学界的发展史也是如此。我们在总结中国的民族学一百年发展道路的时候,一些学者在各种学科史的回顾中,发泄了很多哀怨之气,怨社会对我们不理解,怨政府在五六十年代时曾把社会学、人类学定性为资产阶级学科而撤销。当时因为社会主义的苏联有民族学,所以中国的民族学得以保留下来。但到了1957年,中苏两党开始出现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中国的民族学学科也被作为修正主义学科而撤销。现在反思这段历史,分析这几个学科被撤销的原因,除了当时的政府和社会对学科不了解而导致错误的决定之外,学者们自己是否完全没有责任? 笔者认为,20世纪50年代这几个学科遭到撤销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 在民国之初至20世纪30年代,外有帝国主义势力的野蛮入侵,内有各地军阀的兵连祸结,致使民不聊生,国家分裂。面对日益激化的国内外矛盾和混乱的社会局势,民族学社会学研究却少有直接针对时弊和统治者的分析与批判。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国共之间的斗争逐渐成为当时中国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是中国向何处去的核心问题。但作为以研究社会和文化为己任的民族学和社会学界,此时却几乎全体地迴避这个现实,避重就轻,完全避免对这些问题的介入,几乎见不到有关的研究成果发表。 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当国共两党为中国向何处去而激烈斗争,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为此而失去生命的时候,我们这几个学科的学者们集体性地对这场战争保持了沉默。 从更长的时段上来说,这个学科对中国社会的贡献很小,始终没有拿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没有拿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即学科中国化的理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论我国民族问题的“变”与“不变”
- 下一篇:中华民族:从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论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