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如何进步对学科发展道路的几点看法(6)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0:11:54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 杨圣敏 参加讨论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研究理论是相同的一套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创建理论。为什么呢?理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现在,指导行动,预见未来。 社会科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人类虽然分为各种各样的人群、民族,但人类的本性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各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制度都是人类为适应各种不同的客观世界、客观环境所创造的。既然如此,我们就认为在相同的环境里,人类会有相同或类似的表现。我们把这各种不同环境中人类相应的表现总结出来,就是人类社会普遍性的规律和理论。有了这样的理论,我们就可以比较广泛地认识各种各样人类社会的不同现象。例如:婚姻家庭、流动人口、社会分层、族群关系等,都是把人在不同场景、地位、处境下的表现做规律性总结,这种总结就是相关问题的理论。 而理论是分层次的。自民族学/人类学创建一个半世纪以来,通过对人类各民族、群体各种层面、角度的探讨,学科理论已自成体系。如果按照理论所能够涵盖阐释的时空范围之长短、大小来划分层次,这个体系中的各种理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宏观层面的理论:这类理论往往比较抽象,是对整个人类社会、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宏观的思考,给以整体的阐释。比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进化论学派的社会发展阶段论等。第二,中观层面的理论:这类理论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是探讨人类社会的某个阶段、某一类现象得出的总结,是属于从某一局部或某一时段的历史文化现象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比如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性质的研究,学者们分别探讨游牧民族(如蒙古族)、绿洲农业民族(如维吾尔族)、穆斯林民族(如阿拉伯民族)等各种社会文化特点的总结等。第三,微观层面的理论:这类理论针对社会文化中大量涌现的可观察到的社会行为和事物,对某个具体的社会文化现象作细致的研究。例如某个节日(如中国的春节)、风俗(如某个民族的婚俗)、某种行为或仪式(如礼物之交换或成人礼)、关系(如夫妻或邻里关系)的研究所进行的理论阐释。这些理论所涵盖的时空范围更狭小,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微观层面的理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论我国民族问题的“变”与“不变”
- 下一篇:中华民族:从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论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