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两宋说话人讲史的史学意义(5)

讲史中杂入的民间传说,这里是指历史传说,不是指神话传说。这些民间传说,是人民群众长期口耳相传的关于历史、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传说,包括刚过去的现实、现实人物和事件的传说在内。如果它混入迷信、愚昧、偏见以及腐蚀性很少或较少,它就是健康的民间传说,它是能够反映历史和刚过去的现实中的真实的。反之,它就是不健康的民间传说,它是难于反映历史和刚过去的现实中的真实的。
    健康的民间传说对说明各该历史时期的真实是有帮助的。这些民间传说的真实性,或者大于正史和一部分野史的记载,或者略小于正史和一部分野史的记载。对于说明各该历史时期的真实都有所帮助,因为它来自民间,至少可以从中反映出人民群众对于当时的人与事的看法。
    从三种讲史话本看,其中的民间传说还是以健康的居多。例如《梁公九谏》的《第八谏》:“则天令武士于殿前置油锅,宣狄相入朝。则天问狄相曰:‘若改见前解(应作“若改前此见解”,下同),则与卿长保富贵;若不改见前解,这殿前油锅,是卿死处!’”武则天用油锅的酷刑恐吓狄仁杰,是史实之所无。但民间传说中有之,显示了人民群众对武则天的残酷行径的憎恨。又如《新编五代史平话》的《周史平话》卷上,有关于郭威出身的传说。除了其中涉及迷信的情节外,关于郭威从小丧父,随母亲去依靠舅舅,因为喜好武勇,十一岁就误伤人命,被捉住治罪,官府念他年幼,仅仅决杖刺配五百里,他脸被刺污,索性做“粗汉”,使枪使棒,夜里用心诵读兵法,不幸又误杀了人,只好逃走,幸得遇到柴长者,招他做了女婿,他回潞州看母亲,母亲已死,恸哭一顿,投军做了统率五百人的裨将,作战中救护了顶头上司,顶头上司却冒了他的功,他闷气赊酒喝,酒后又杀死了酒店主仆……一系列情节,大部分是有一定价值的民间传说。因为五代时期的兵荒马乱中,黄河中下游许多年轻人的遭际和所走的路,和这些大同小异。这些传说,反映了当时较大范围的历史真实。
    三、讲史的史学作用
    两宋说话人的讲史,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史学应有的作用,即史学的认识作用、鉴戒作用、薰陶作用和激励作用。这种讲史是以它的独特方式,即文化娱乐的方式而起到这些作用。
    其一,认识作用。
    它使人们认识我国历史的悠久,历史的无常和有常,以及认识某些历史现象的、接近于其本质的东西。
    《新编五代史平话》虽然是讲梁、唐、晋、汉、周的故事,但它注意了对我国远古以来历史的介绍。在《梁史平话》卷上中,挨次地简介了伏羲、黄帝、虞舜、夏桀、商汤、殷纣王、周武王、秦始皇、项羽、刘邦、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杨坚、杨广、李渊、李世民等一批历史人物,以及与其各自相关联的一系列朝代,然后,引出黄巢起义,引出五代争战和兴废的相承。《新刊大宋宣和遗事》虽然是讲宋徽宗赵佶的腐朽,金朝的勃兴,辽朝与北宋的灭亡以及南宋偏安的故事,但也同样注意了对我国远古以来历史的介绍。在前集中,挨次地简介了尧、舜、禹、汤,周武王、幽王、楚灵王、陈后主、唐太宗、玄宗、后唐明宗、宋太祖、太宗、神宗、王安石等一批历史人物,以及与其各自相关联的一系列朝代。
    《新编五代史平话》在开场诗中,指出那梁、唐、晋、汉、周五代是“兴废风灯明灭里,易君变国若传邮”。这是认为历史无常。《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前集一开始就说:“茫茫往古,继续来今。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衣冠文物之时少,干戈征战之时多。看破治乱两途,不出阴阳一理。……阳明用事底时节,中国奠安,君子在位……天下百姓享太平之治;阴浊用事底时节,‘夷狄’陆梁,小人得志……天下百姓有流离之厄。这个阴阳,都关系着皇帝一人心术之邪正是也。”这是认为历史有常,有阴与阳、治与乱在交替着,每每是阳少阴多、治少乱多;而或阴或阳、或治或乱,都和皇帝的心术或邪或正有着极大关系。这是看惯了乱多而治少,人民的好日子少而坏日子多,最高统治者好与不好导致的结果大不一样之后,得出来的历史结论。这种结论虽然远没有接触到问题的核心,但在当时不失为一种比较深刻的看法。
    《新编五代史平话》的《晋史平话》卷上,把石敬瑭在辽太宗耶律德光支持下成为中原地区新皇朝(即后晋)的皇帝,而后来又被耶律德光灭掉的历史过程,看作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象“韩信得萧何之荐,乃王齐”以至“韩信中萧何之诈,身死吕后之手”那样。卷下又把后晋被灭看作是“衣到敝时生虮虱,肉从腐后长虫蛆”。这些评论,仿佛太简单、太一般,实际上并不那么简单、一般。五代时期,中原地区割据政权林立,互相杀伐,战争激烈,你胜我败,此伏彼起,胜败起伏都有主观客观的原因。这里能够撇开民族关系上比较狭隘的观点,而加以比较客观的认识是可贵的。
    在小说话本中,讲说历史故事时也有很可贵的认识。例如《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是这样看南宋初年的范汝为起义的:“自古‘兵’‘荒’二字相连,金虏渡河。两浙被他残破。闽地不遭兵火,也就见个荒年。……建州饥荒,斗米千钱,民不聊生。……官府只顾催征上供,顾不得民穷财尽。……百姓既没有钱粮交纳,又被官府鞭笞逼勒。禁受不过,三三两两逃入山间,相聚为盗。蛇无头而不行,就有个草头天子出来。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群盗从之如流,啸聚至十余万。无非是风高放火,月黑杀人,无粮同饿,得肉均分。官兵抵挡不住,连败数阵。范汝为遂据了建州城,自称元帅。”这样十分接近或密切触及历史事实本质的认识,是正史和不少野史的许多同类记载所不及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