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多样的民族--自立发展基础上的融合。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代 被确认的民族有56个,而中国历史上的民族(部族)演进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中国 边疆问题与中国民族问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不仅因为中国边疆地区是各少数民族 主要的聚居地,而且各民族在自立发展(各民族都有以自己为主线的发展史)基础上的融 合发展是构成统一的多民族中国边疆的基石。在这里,我们应该确立一个衡量民族发展 的标准--任何形式的融合都是民族发展历史上的进步。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 也是居住分最广的民族,汉族的发展对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及其边疆形成和发展具有至 关重要的意义。汉族有着十分漫长而从未间断的发展史,而汉族得以以现代如此强大的 状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与其他民族的不断融合。华夏民族是汉民 族的主源,但华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与蛮、夷、戎、狄诸族结下了长期的不解之缘。 形成于先秦时期并在古代中国成为传统的“夷夏观”并不是唯种族血缘论的,文化的标 准在辨华夷时占有主导性地位。秦汉的统一,促进了汉民族的形成,也促进了汉民族与 周边其他民族的融合。汉民族自形成后保持了不间断的自立发展史,并大量融合了其他 民族人口,同时融于周边其他民族的汉族人口也有相当数量,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双向融 合现象,进而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一般地说,中国其他民族的自立发展和民族 融合往往会曲折和复杂些。史料的缺乏妨碍了后人对少数民族发展史的认识程度,古代 中国少数民族自身发展道路也是十分多样化的。一些民族流动性大,与其他民族的交流 、融合程度和规模也大,不少曾显赫一时的民族自立发展史未能长期延续;一些民族则 很少迁徙,与外部社会的交流也少,不少民族发展缓慢而延续。许多北方游牧民族属于 前一种类型,而众多热带、亚热带丛林农耕民族往往属于后一种类型。经过漫长的历史 演进过程,最终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主人--中华民族。在中国边疆地区,还有 一种民族现象也很普遍,这就是跨界民族的存在。形成一个民族跨界而居的原因是复杂 的,但在我国,许多跨界民族是在帝国主义殖民者入侵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过程中形成 的,而这种跨界民族现象的存在又增加了中国边疆地区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第三,悠久的历史--曲折发展过程中的连续。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而且 是世界各早期文明国家中惟一没有中断自身文明发展过程的国家,在这一前提条件下, 中国边疆不但在人类文明史中具有最悠久的发展史,而且其发展史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史一般均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石器时代,各个边疆地区社会发展速 度或快或慢,但都或早或迟地纳入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连续性发展的轨道。中国古 代文明最早是在中原农业区发展起来的,在中原以北以南这两个大方向上(包括东北、 西北和西南)存在着游牧民族和热带、亚热带丛林地带的农业民族,扩大了的中原地区 构成了发展中统一多民族的中国之中心地区,其外则是广阔的边疆。在漫长的岁月里, 中原与边疆地区交往不断(既有经济文化交流,也有政治辖治或战争),中国边疆也就在 这样复杂的环境中曲折发展,在面临近代中国边疆危机--即帝国主义殖民者入侵以前 ,中国边疆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朝着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方向演进的,即使 是来势凶猛且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也从未中断过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到了19世纪 中叶,帝国主义殖民侵略者给中国带来了新的边疆危机,这是与以往中国边疆问题性质 截然不同的社会危机,中国独立发展的历史面临着中断的危险。但是强烈的挑战也逐步 唤起了中国各族人民,经过百余年艰难曲折的探索与奋斗,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再次兴 起,中国边疆也在继承数千年历史遗产的基础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第四,复杂的问题--多重矛盾发展的叠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问题,中国边疆 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多重矛盾发展叠加的 结果。作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全国性发展所遇到的矛盾在边疆地 区也会发生,这是矛盾运作具有普遍性的一面。这类矛盾包括人类生存发展与自然环境 制约的矛盾、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制约的矛盾、社会不同阶级和阶层之间的矛盾、不 同民族间的矛盾、不同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等。辨析这 些矛盾运动是认识中国边疆现象的前提;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中国边疆社会矛盾运 动还有其特殊性;不同边疆地区的社会矛盾运动又有其特殊性,辨析那些边疆特殊矛盾 运动是认识中国边疆发展现象的关键。边疆地区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往往体现为上述各类 矛盾更集中地发生于一地,多重矛盾的叠加增加了边疆地区社会矛盾的复杂性,这对辨 析矛盾线索脉络和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都增加了难度。 三、古代中国的边疆政策 中国历史上无论哪一朝、哪一代都有自己的边疆问题。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身封建统 治,制定并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以实行有效的管辖。自秦帝国完成一统后,为古代中 国的行政区域奠定了总的格局,即长期存在一个较稳定的中原地区,与此相对的是存在 着广阔的周边地区,以中原地区为基础,中华民族向天然疆界之内的边远地区发展,并 逐渐形成了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在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外部,形成了以天然疆界为 基础的传统习惯线。这条客观存在的传统习惯线,到了近代,成为正式划定国界的基本 依据。因此,古代中国的边界,不仅包括中原王朝的疆界,也包括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 疆界。在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具有古代中国特色的边 疆问题。 边疆政策的基本目的所在,概言之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采 取多种手段守住一条线(边界线),管好一片地(边疆地区)。边疆政策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其重要方面包括陆疆政策与海疆政策,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政权的治边政策;历代的民 族政策、宗教政策、边防政策、与边界交涉相关的外交政策,边疆行政建置、边疆经济 开发;以及边疆政策制定的重要前提之一的传统治边思想等等。 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的边疆政策既各有特色,又具有继承性和创造性,现对汉、唐、 元、清诸朝的边疆治理和边疆政策试作概述。 1.两汉王朝的边疆政策 (1)根据不同的边疆形势设立不同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两汉王朝时期的边疆分布 着众多的边疆民族,由于汉王朝对这些民族的统一方式不同,各民族和汉王朝的关系也 存在着亲疏的差别,因而汉王朝对它们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汉王朝的边疆机构大致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设立郡县。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并将郡县制 推行到了边疆地区,汉王朝继承了这一制度,在北疆、东北疆、西南地区,以及南部边 疆地区设立了众多的郡县,诸如东北边疆设立了玄菟郡、辽东郡、辽西郡等。这些郡县 不仅管理边疆地区的民政,而且管理该边疆地区的防务。二是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 民族。汉王朝在统一边疆地区的时候,有一些边疆民族脱离其民族主体而迁徙到了内地 ,为了管理这些民族,汉王朝设立了属国,置属国都尉管理,但其内部事务仍然由该内 徙民族的酋长负责。如西汉王朝在今山西、陕西北部即设立了匈奴五属国、龟兹属国等 。这些内徙的民族,一方面成为了汉王朝的直接管辖的臣民,同时也成为汉王朝边疆防 御的重要力量。三是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 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是包括今天新疆在内的辽阔西北边疆地 区的最高管理机构;护乌桓校尉则管理着活动于东北边疆地区的乌桓、鲜卑等民族;使 匈奴中郎将主管北疆地区的匈奴;度辽将军则是从西域到东北整个北疆辽阔地区的管理 机构。这些专门性机构即是汉王朝派驻边疆地区的最高长官,也是边疆地区的防卫长官 ,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管理戍守的军队、屯田的士卒,负 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