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樾:单一民族国家还是多民族国家:近代中国构建现代国家的解决方案之争(8)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7:11: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 陈建樾 参加讨论
[21]端方:《端忠敏公奏稿》卷一,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十辑第一编第94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第141页。 [22]张之洞:《抱冰堂弟子记》,苑书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2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628页。 [23]《两江总督端方代奏李鸿才条陈化除满汉畛域办法八条折》,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917页。 [24]《著内外各衙门妥议化除满汉畛域切实办法谕》,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第918页。 [25]《御史贵秀奏化除满汉畛域办法六条折》,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第922页。 [26]《两江总督端方奏均满汉以策治安拟办法四条折》,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第927—928页。 [27]朱寿朋编纂:《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第4808页。顺治帝在戊子年(1648)曾谕示礼部:“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官民皆朕赤子,欲其各相亲睦,莫如缔结婚姻。自满汉、官民有欲联姻者,听之。其满洲官民娶汉人之女实系为妻者,方准其娶”,但从清末的讨论看,这一政策显然没有得到完整的贯彻。参见《满蒙汉通婚》,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988—1989页。 [28]路康乐:《满与汉:清末民初的族群关系与政治权力》,王琴、刘润堂译,李恭忠审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9—100页。 [29]《大清宣统政纪》卷七○,宣统三年(1911)十二月戊午,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十八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9年,第1251—1252页。 [30]陈独秀:《说国家》(1904年),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6页。 [31]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1917年),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85页。 [32]张东荪:《从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的话说起》(1948年),见杨琥编:《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历史记忆与历史解释(1919—1949)》,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462页。 [33]孙中山:《中国之铁路计划与民生主义》(1912年),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合编:《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487页。 [34]孙中山:《民族主义》(1919年),《孙中山全集》第5卷,第187—188页。 [35]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1921年),《孙中山全集》第5卷,第473—474页。 [36]孙中山:《致贡桑诺尔布等蒙古各王公电》(1912年),《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48页。 [37]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1921年),《孙中山全集》第5卷,第473—474页。 [38]孙中山:《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1921年),《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24页。 [39]吴文藻:《民族与国家》(1926年),《吴文藻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第24、35页。 [40]长期研究傅斯年的王汎森认为,“陈寅恪与傅斯年的相处,似乎对傅氏的治学方向,造成某种改变”,见王汎森:《傅斯年与陈寅恪》,《中国文化》1995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王希恩:再倡“多元一体主义”
- 下一篇:王希恩:再倡“多元一体主义”